痞满怎么用?《伤寒大白》 痞满

Posted 《伤寒大白》

篇首语: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痞满怎么用?《伤寒大白》 痞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痞满怎么用?《伤寒大白》 痞满

痞满致病,同于结胸,均是表邪下早变症,均是表邪内陷心胸。惟以痛者为结胸,但满不痛者为痞满。症有痛不痛之分,治有陷胸泻心轻重之别。按诸泻心汤,皆寒药以攻痞。其一加附子者,以辛热监制寒药而攻热结,非温里寒也。另有不因误下,自己发热,胸胁满闷,非结胸痞满,此太阳少阳两经表邪合病之支结症。仲景用柴胡桂枝汤,又有表邪传入少阳,半表半里,心下肋胁痞满,仲景用小柴胡汤,陶氏以枳桔汤合治之。重者以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呕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不因汗下汗出表解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呕噫食臭,此胁下有水饮,故腹中雷鸣而下利,用生姜泻心汤。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
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先发汗,则表邪解,今先大下后发汗,恐表未解;况心下痞满,尚有恶寒,表症仍在,未可攻痞,先用桂枝汤解表,后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上章明心下痞见恶寒,乃是表邪。此章明心下痞见恶寒,因汗出,故非表邪。脉浮紧,表症;若误下,则紧脉之寒邪入里作痞。按之濡,则内无痰饮食积,但是气痞。其脉关上浮,属阳邪,故用大黄黄连以泄痞热。若痞而见恶寒汗出,则是邪热得寒药凝结,不得发越而恶寒,故以泻心汤寒药中,加附子开导。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误下心下痞满,应与泻心汤。今痞不解,其人反口渴燥烦,小便不利,此太阳之邪,不特痞结心下,复下遗而结膀胱,故用五苓散。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太阳中风表症,汗出,心下痞硬,下利,又阳明里症。因呕吐,故不用承气而双解表里。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未汗吐下解后,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则痰气胃实,当用陷胸泻心汤。今汗吐下后,故用养正涤痰扶元下坠之药。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里未和也,宜十枣汤。
外有太阳中风,内有下利呕逆,若表邪已解,方可攻。若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此表解,里有痰饮结聚作痛,故用此方。
[b]生姜泻心汤[/b]
生姜 半夏 甘草 人参 黄芩 黄连 干姜 大枣
泻心汤五方,三方皆用干姜、半夏、黄连、黄芩,两热两寒,豁痰清热。此方因汗出表解,胃阳虚不能敷布水饮,腹中雷鸣而下利,故用生姜佐干姜和胃阳,此以痰热方中,化出逐寒饮之法。
[b]大黄黄连泻心汤[/b]
大黄 黄连
痞满症泻心诸方,皆用冷热各半之药。此方除去干姜、半夏辛温,惟用大黄、黄连,此以痰热方中,化出单清里热之法。
[b]附子泻心汤[/b]
大黄 黄连 黄芩 附子
此即前方加黄芩,以合三黄大寒之剂;加熟附子辛热,以散其凝结。此以清热方中,化出辛温向导之法。
[b]半夏泻心汤[/b]
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 黄连 大枣
泻心汤皆用半夏,而独以此方命名者,因痞满呕吐皆是痰涎作祸,故即以此汤,重加半夏。此以泻心方中,化出重治痰涎之法。
[b]甘草泻心汤[/b]
甘草 黄芩 干姜 半夏 黄连 大枣
此方以泻心汤,重加甘草,示明误下损中,心下痞硬,反忌甘温作胀者。细玩泻心诸方,示后人练方治病,惟在分两上轻重加减。
[b]大枣汤[/b]
芫花 甘遂 大戟 大枣
心下痞硬,干呕胁痛,要分表邪已解未解。全见表症者,仲景以小青龙汤,发表邪,散水饮。邪在半表半里,则用小柴胡汤和解。若表邪尽散,里有水饮,则用十枣汤。
[b]旋复代赭石汤[/b]
旋复花 甘草 人参 代赭石 生姜 半夏 大枣
汗吐下后,表里之邪已解,但见心下痞满,噫气无凝结作痛实象,乃是胃虚不能运化,停痰结聚不下,故用此方。
[b]柴胡桂枝汤[/b]
柴胡 桂枝 黄芩 芍药 甘草 大枣 半夏 生姜
支结有二条∶若少阳阳明见症,以小柴胡合小陷胸汤;太阳少阳见症,以小柴胡合桂枝汤。一以痰热结于心胸,故合小陷胸;一以表邪内传心胸,故合桂枝、芍药。
[b]枳桔汤[/b]
枳壳 桔梗
仲景以枳术汤,治脾虚食滞之痞;以泻心诸汤,治伤寒热病之痞,今立枳桔汤,以豁胸前气痞,兼治胸胁支结。

相关参考

宜消导论怎么用?《伤寒大白》 宜消导论

消导一法,《伤寒》未有条目,然细玩之,有云胸中邪气,胃中有燥粪五六枚,又以川连泻心汤消痞满,以栀子豆豉加枳壳治食复,比例而推,则伤寒夹食者,亦可拟以消导之治矣。余尝治外感兼有食滞者,用发表之药,汗不出

《伤寒大白》 误下不宜再下论

太阳症反下之,太阳表症已解,心下满,按之大痛者,为大结胸,用大陷胸汤丸下之。若不大痛,为小结胸症,用小陷胸汤以和解,不用下法。若但心下痞满,而不痛者,为痞气,用泻心汤和解心下。要知下后若下症仍急者,不

忌补虚论怎么用?《伤寒大白》 忌补虚论

伤寒用补,必得邪散病除,然后补其正气。若邪气方盛,不用祛邪,先用补药。则邪得补愈甚。方书云∶留而不去,反成其实。是以伤寒初起,未经汗吐下者,忌补虚。阳明胃实,燥实痞满,忌补虚。胸膈饱闷,身痛无汗,忌补

宜攻下论怎么用?《伤寒大白》 宜攻下论

宜攻下者,表汗已出,表邪已解,热结在里,而有诸般下症者。故仲景立诸承气汤以下燥粪,抵当汤、桃仁汤以下瘀血。大小陷胸汤以攻结胸。诸泻汤以攻痞满。然原分急下,可下、宜下、微和胃气,俟之,导法缓急轻重。故曰

伤寒痞满怎么用?《圣济总录》 伤寒痞满

论曰伤寒病发于阴,而医误下之,邪气入里。胃中虚,客气上逆,心下满不痛,按之不坚,此为痞也。法宜泻心,唯表未解者,未可攻之,当先解表,然后攻痞,若表解而里未和,或泻心而痞不解,其人口燥烦渴,皆随证处治,

痞满怎么用?《医学入门》 痞满

[b]痞满先分便易难,[/b]痞与否卦义同。精神气血,出入流行之纹理闭密,而为心下痞塞,按之不痛,非若胀满外有胀急之形。大要∶大便易而利者,为虚;大便难而闭者,为实。[b]外感半表同伤寒;[/b]外感

痞满怎么用?《中医词典》n~o~p~q 痞满

证名。多指胸腔部痞塞满闷,而外无胀急之形。《素问·五常政大论》:“卑监之纪,其病留满痞塞。”亦为土郁(脾郁)之常见症候。《景岳全书·伤寒典》:“若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满,……乃表邪传至胸中,未入于脏,

痞满怎么用?《医学摘粹》 痞满

〔痞满提纲〕痞满根由有实虚,辨明总在病生初,或攻或补权衡定,因证立方治莫疏。[b]理中汤证[/b](方见霍乱)[b]二陈证[/b](方见呕吐)痞虚宜补不宜攻,妙药惟须用理中,结滞胸间如属实,二陈疏荡有

痞满门怎么用?《古今医统大全》 痞满门

痞满怎么用?《寿世保元》 痞满

脉来坚实者顺。虚弱者逆。痞满与胀满不同。胀满是内胀而外亦形。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盖由阴伏阳蓄气血不运而成。位心下之中。腹满痞塞。皆土邪之所为耳。有因误下。里气虚。邪乘虚而入于心之分野。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