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词典》x~y 罨(yǎn,音掩)法

Posted 《中医词典》x~y

篇首语: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词典》x~y 罨(yǎn,音掩)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词典》x~y 罨(yǎn,音掩)法


治疗学术语。系外治法之一。罨,即以水或药汁掩覆局部的方法。罨时不断更换,以达到改善局部循环、消炎、止痛和止血等目的。分冷罨和热罨两种,各详该条。

相关参考

《中医词典》k~l~m 冷罨(yǎn掩)

治疗学术语。系罨法之一。罨,掩覆;敷。冷罨,即冷敷。指用湿冷之物局部掩敷的方法,有降温、止血等作用。例如以冰块罨腋下额上,可以降温;以湿冷毛巾罨额上、耳背,止鼻出血。

《中医词典》x~y 魇(yǎn眼)

证名。亦称梦魇、鬼魇。其症恶梦离奇,或如有重物压身,常常突然惊醒。《肘后备急方》卷一:“魇,卧寐不寤者,皆魂魄外游,为邪所执。”《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梦而魇则更甚者,或由心实,则梦惊扰忧奇

《中医词典》x~y 徐謇(jiǎn音检)(约432-512年)

南北朝时北魏医家。字成伯。祖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寄籍丹阳(今江苏南京)。父徐叔响为当时名医。承袭家业,亦有医名。精于脉诊,讲求服食,常服药饵,年垂八十,鬓发不白,力未稍衰。正始元年(504年),

《中医词典》x~y 徐謇(jiǎn音检)(约432-512年)

南北朝时北魏医家。字成伯。祖籍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寄籍丹阳(今江苏南京)。父徐叔响为当时名医。承袭家业,亦有医名。精于脉诊,讲求服食,常服药饵,年垂八十,鬓发不白,力未稍衰。正始元年(504年),

《中医名词词典》 罨(音掩)

罨是掩覆(掩盖)的意思。分为冷罨法和热罨法两种。冷罨法:例如用毛巾或净布浸冷水中,擦干,遇鼻出血时,即罨在前额上,毛巾热即更换,至血止为止。热罨法:例如用毛巾或净布浸热水中,轻轻姣去水,掩覆于疼痛处。

《针灸学》 膝眼 Xīyǎn

[定位]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解剖]浅层有隐神经分支和股神经前皮支分布;深层有股神经关节支和膝关节动脉网分布。[主治]①膝痛、腿痛;②脚气。[操作]向膝中斜刺

《中医词典》x~y 牙齩(yǎo)

①证名。齩,同咬,啮也(《广韵》)。系指上下牙相咬的病证。有时兼见口不能开,牙关紧闭。多由内蕴火热,外感风邪,或为内风鼓动等病因所致。《咽喉经验秘传》:“牙齩生于牙尽齩中,牙关紧闭,此症初起热甚,至夜

《针灸学》 腰眼 Yāoyǎn

[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解剖]在背阔肌、腰方肌中,穴区浅层有第3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4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腰动脉分布。[主治]①腰痛;②月经不调、带下;③虚劳

《针灸学》 腰痛点 Yāotòngdiǎn

[定位]在手背侧,当第2、第3掌骨及第4、第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2穴,左右共4穴。[解剖]在桡侧腕短伸肌腱(桡侧腱)和小指伸肌腱(尺侧穴)中,穴区浅层有桡神经浅支的手背支(桡侧穴

《中医词典》x~y 厌厌((yānyān,音胭胭)

安缓貌。《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