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大黄附子汤方

Posted 《医宗金鉴》

篇首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宗金鉴》 大黄附子汤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附子(炮)三枚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注】
病腹满,里证也。发热,里热也。然十日脉浮而数,表热亦未已也,饮食如故,胃热能消谷也。因胃热里实,表热发热,故用厚朴七物汤,表里均解,腹满发热两除也。
此桂枝汤、小承气汤之复方也。
【集注】
程林曰:腹满者,内有实热也。十日脉尚浮而数,浮为在表,表热邪未已,故发热,数为在里,里热能消谷,故饮食如故,与此方荡腹满而除表热。夫表里俱实,当先解表,乃可攻里,今表邪微而里邪甚,故用承气桂枝二汤,相合以和表里,如伤寒之用大柴胡,此其义也。

相关参考

《医宗金鉴》 麻黄附子汤方

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炮)一枚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集解】沈明宗曰:麻黄附子汤,今人置之不讲,余特举而明之。麻黄、附子通阳开窍,治水妙剂,今人惟用

《医宗金鉴》 麻黄附子汤方

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炮)一枚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集解】沈明宗曰:麻黄附子汤,今人置之不讲,余特举而明之。麻黄、附子通阳开窍,治水妙剂,今人惟用

《医宗金鉴》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二枚白术二两桂枝(去皮)四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妙。【方解】甘草附子汤

《医宗金鉴》 桂枝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附子一枚,余根据桂枝汤法。【集解】柯琴曰:是方以附子加入桂枝汤中,大补表阳也。表阳密,则漏汗自止,恶风自罢矣。汗止津回,则小便自利,四肢自柔矣。汗漏不止与大汗出同,而从化变病则异。服

《医宗金鉴》 桂枝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加附子一枚,余根据桂枝汤法。【集解】柯琴曰:是方以附子加入桂枝汤中,大补表阳也。表阳密,则漏汗自止,恶风自罢矣。汗止津回,则小便自利,四肢自柔矣。汗漏不止与大汗出同,而从化变病则异。服

《医宗金鉴》 干姜附子汤方

干姜一两附子(去皮,生用,破八片)一枚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注】此又承上条言。先汗后下,于法不逆,病应解而仍不解,反烦躁者,以别其治

《医宗金鉴》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破)二枚桂枝四两白术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妙。【方解】风湿之治,用甘草附

《医宗金鉴》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破)二枚桂枝四两白术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妙。【方解】风湿之治,用甘草附

《医宗金鉴》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芒硝三合瓜子半升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集解】李□曰:大黄、芒硝泄热,桃仁行瘀,丹皮逐血痹,去血分中伏火,瓜子主溃脓

《医宗金鉴》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集解】魏荔彤曰:酒黄疸,心中懊□或热甚而痛,栀子大黄汤主之,盖为实热之邪立法也。酒家积郁成热,非此不除也。□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