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栀子生姜豉汤方

Posted 《医宗金鉴》

篇首语:莫问天涯路几重,轻衫侧帽且从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宗金鉴》 栀子生姜豉汤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 栀子生姜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生姜五两。余根据前法,得吐止后服。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注】
论中下后满而不烦者有二:一热气入胃之实满,以承气汤下之;一寒气上逆之虚满,以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温之。其烦而不满者,亦有二:一热邪入胸之虚烦,以竹叶石膏汤清之;一懊□欲吐之心烦,以栀子豉汤吐之。今既烦且满,满甚则不能坐,烦甚则不能卧,故卧起不安也。然既无三阳之证实,又非三阴之虚证,惟热与气结,壅于胸腹之间,故宜栀子枳朴,涌其热气,则胸腹和而烦自去,满自消矣。此亦吐中寓和之意也。
【集注】
程应旄曰:凡邪客胸,便上下不交,此与结胸心下痞相等,虽吐、下和解,各不同法,其为交通阴阳则一也。
沈明宗曰:下后微邪内陷,而无痰饮搏结,故无结胸下利,但邪陷胸膈,扰乱于上则心烦,邪入腹中,在下则腹满,两邪逼凑胸腹,所以心烦腹满。用此一涌一泻,亦表里两解法也。

相关参考

《伤寒论》 栀子生姜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生姜五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伤寒论》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掰,味甘寒) 香豉四合(绵裹,味苦寒)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医宗金鉴》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集解】魏荔彤曰:酒黄疸,心中懊□或热甚而痛,栀子大黄汤主之,盖为实热之邪立法也。酒家积郁成热,非此不除也。□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

《医宗金鉴》 枳实栀子鼓汤方

枳实(炙)三枚栀子(擘)十四枚豉(绵裹)一升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方解】是方也,用清浆水七升,空煮至四升者,是欲水之

《医宗金鉴》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擘)十五枚甘草(炙)一两黄柏二两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按】此方之甘草,当是茵陈蒿,必传写之误也。□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注】阳明病无汗,不以葛

《伤寒论》 栀子甘草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入甘草二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伤寒杂病论》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棉裹)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伤寒下

《伤寒杂病论》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四合(棉襄)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取二升,纳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下利,腹痛,若胸痛者,紫参汤主之。

《伤寒杂病论》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棉裹)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伤寒杂病论》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枚(劈) 甘草二两(炙) 香豉四合(棉裹)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