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解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Posted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解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解析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金匮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对于本条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多数医家以五行相乘相克理论来解释。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尚不全面,不能揭示其内在本质,难以正确指导临床,故略陈己见,恳请同道斧正。
从医学源流角度来理解
其理论来源于两个观点,一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即未病先防的观点。二是《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即已病防传的观点。
从整体观念角度来理解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实现的。在生理情况下,五脏相互资生、相互制约,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在病理情况下,五脏病邪相互影响、互相传变。因此,当一脏发病后,治疗必须照顾整体,即在治疗本脏病变的同时应积极调治其他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
从脏腑学说角度来理解
生理上肝主藏血、主疏泄,寄相火,主升主动;脾居中州,主运化水谷,有生血统血之能。肝对脾运化功能的正常与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与脾的升清有密切关系。正如张锡纯所云:「盖肝之系下连气海,兼有相火寄生其中……为其寄生相火也,可借火生土,脾胃之饮食更赖之熟腐。肝脾者相助为理之脏也。」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得脾所输布的水谷精微滋养,才能使疏泄功能正常运行,而不致疏泄太过。如叶天士指出:「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另外,脾运健旺,生血有源,统摄有权,则肝有所藏。病理上肝失疏泄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从而出现「肝脾不和」的病理表现,可见精神抑郁、胸胁胀满、腹胀腹痛、泄泻便溏等症;若脾虚气血生化无源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可导致肝血不足。因此肝脾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从五行学说角度来理解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这就是说五脏之间疾病的传变是有一定规律的,即「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在五行学说中存在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关系。《素问·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正常情况下脏腑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以维持机体的「阴平阳秘」。如肝主升而归属于木,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存在木克土的关系。正常的「木克土」是维持机体平衡的重要环节,但木太过或土不及,这种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木乘土」;木本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处于正常范围,但由于土自身不足,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土虚木乘」。
从临床实际角度来理解
临床上所见病位在肝的患者,在疾病早期,往往表现为腹胀、腹痛、纳呆、便溏、乏力、精神倦怠等脾虚症状,而后才出现胁下胀痛或刺痛、口苦、黄疸等肝病自身的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肝病患者若不能康复,可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继则出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贫血等改变,甚则门脉高压破裂导致消化道大出血。无论是中医学的认识还是现代医学的认识,都用事实充分证实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正确性。
关于「实脾」
许多医家认为「实脾」就是补脾,肝病实脾即补益脾胃,使「脾土不受邪」。实际上「实脾」是调补脾脏之意,并不是单纯的「补」,而是「调」与「补」的有机结合。「补」是指在脾虚的情况下,采用「甘味」之药健脾补中,加强脾胃生化气血功能,既防病邪入侵,又可资生肝血,使肝有所藏;「调」是指用调和之法,以防脾土壅滞,从而维持脾正常的运化功能,同时改善肝的病理状态。临床上常补之以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蜂蜜、饴糖等;调之以陈皮、佛手、木香、青皮、焦三仙等。临床上对于肝病的治疗应辨别虚实,然虽当异治,固脾则一。这种「实脾法」有利于防止疾病的传变、蔓延,以保护未病之脏腑。

相关参考

《金匮要略方论》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论十三首脉证二条)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

医学百科 关幼波健脾补气法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云:「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方隅在《医林绳墨》中提出:「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疗以健脾为先。」故在肝病治疗中,古今医家

《中医词典》n~o~p~q 脾王不受邪

王,通旺。指脾胃健旺则正气充足,不易受病邪侵害。《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医学源流论》 病情传变论

病有一定之传变,有无定之传变。一定之传变,如伤寒太阳传阳明,及《金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类。又如痞病变臌,血虚变浮肿之类,医者可预知而防之也。无定之传变,或其人本体先有受伤之处,或天时不知,又感时行

颜德馨 (4)治肝取脾

据“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治脾以防治肝病,亦颇所获。忆1962年秋,余肝病急发,除输液外,复投保肝一类滋腻品,造成湿困成饮,白沫痰盈碗,转氨酶高至500单位,乃按土壅侮木例投苍术合五苓散,一月而瘥

王灵台 治肝不忘治胃

肝胃在生理上处于制约平衡的相g关系,故若一旦失于平衡,必然相互影响,产生临床症状。所谓“肝胃不和”在肝炎病患者中最为多见。仲景言“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实无论脾或胃发生病变,均可导致消化功能的障碍。

《景景医话》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解

《金匮》云:“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睥,当先实睥,余脏准此。”《不谢方·序》云:“疾甚曰病。”谓人于已疾之后未病之先,即当早为之药。引《说文》“疾病也,病疾加也”为证。两说不同

七十七难怎么用?《难经》 七十七难

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医学百科 治肝当先实脾

国医大师路志正最近接诊一位肝硬化患者,男性,48岁,西医诊断为丙型肝炎后肝损伤15年。一年前体检时发现脾大、门静脉高压,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20天前出现食道出血。初诊时见其面色萎黄、晦暗无泽,胸腹部有

肥气怎么用?《圣济总录》 肥气

论曰凡积气在左胁下,如复杯有头足,名曰肥气,肝之积也,肝藏血,故阴多而阳少,病为气积,此由肺病传肝,肝传脾,脾以季夏适王而不受,邪气留于肝,故结为积。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连岁不已,此阴盛阳虚故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