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技术

Posted 肩周炎

篇首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技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技术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以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软组织损伤,简称「肩周炎」。其病名较多,因该病多发于50岁左右中老年人,故称「五十肩」。因睡眠时肩部受凉引起的称「漏肩风」或「露肩风」;因肩部活动明显受限,形同冻结而称「冻结肩」或「凝结肩」。此外,还称「肩凝风」、「肩凝症」等。
本病多因年老气血虚弱、肾精不足而产生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加之长期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致使寒凝筋膜,经络阻滞,血不荣筋,痰浊瘀阻经络和关节,引起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初期为避免疼痛,不敢活动而产生保护性关节活动受限,从而使关节长期保持于某一位置,久则发生退行性病变,局部渗出、粘连、纤维化,产生冻结、僵化,使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再者由于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肩关节脱位,上肢固定时间长,而缺乏必要的、适宜的锻炼,致使损伤后的出血血肿机化、钙化、粘连,从而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诱发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分型
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剧,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风寒湿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湿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淡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治疗
因肩关节周围炎病程长、疗效慢,因此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加强练功活动,增进疗效。
理筋手法
患者端坐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术者主要是先运用衮 法、揉法、拿捏法作用于肩前、肩后和肩外侧,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法,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以充分放松肌肉。
然后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手,做牵拉、抖动和旋转活动。
最后帮助患肢作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解除肌腱粘连,帮助功能恢复。手法治疗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药物治疗
(1)内服药
气血虚型:治宜调补气血,舒筋活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2克,桂枝12克,芍药 12克,生姜3片,大枣7枚)加减。
风寒湿型:治宜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方用蠲痺汤(羌活6克,姜黄6克,当归12克,赤芍 9克,黄芪12克,防风6克,生姜5片,炙甘草3克)加减。
瘀滞型:治宜化瘀通络,蠲痺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秦艽9克,羌活9克,川芎9克,桃仁 6克,红花6克,没药9克,五灵脂9克,香附9克,牛膝 9克,地龙9克,当归15克,甘草3克)加减。
(2)外用药:急性期疼痛、触痛敏感,肩关节活动障碍者,可选用海桐皮汤(海桐皮6克,透骨草6克,乳香6克,没药6克,当归5克,川椒10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3克,甘草3克,防风3克,白芷2克)热敷熏洗或寒痛乐热熨,外贴伤湿止痛膏等。
物理疗法
可采用超短波、磁疗、蜡疗、光疗、热疗等,以减轻疼痛、促进恢复。对老年患者,不可长期电疗,以防软组织弹性更加减低,反而有碍恢复。
针灸治疗
(1)气血虚型:取肩腢、肩髎、手三里、足三里等穴,均用补法。
(2)风寒湿型:取肩腢、肩髎、巨骨、合谷、曲池等穴,均用泻法。
(3)瘀滞型:取肩腢、肩髎、肩外俞、臑俞、阿是穴等,均用泻法。
封闭疗法
可用2%利多卡因配泼尼松龙各1.5毫升痛点封闭。每周一次,2~3次为一疗程。
适宜技术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中心)
治疗方法
(1)肩痛穴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或小腿腓侧,腓骨小头与外踝高点的连线上,髌骨中线下5寸处;或髌骨中线与踝连线之中上1/3处。也可根据足三里穴下两寸,上巨虚穴上一寸,以偏于腓侧一寸的原则取穴。
(2)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即右侧肩周炎取左侧穴位,左侧肩周炎取右侧穴位。
(3)针刺方法:采用28号3寸毫针一支,行直刺法,进针约2.5寸,可行上下提插针刺手法,待出现针感即可快速出针,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以内。病情较重、病情较长的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以局部酸、麻、胀,并向足部放射为宜,个别患者可传导至肩部,传至肩部者疗效最佳。
(4)治疗时间及疗程:发病2周以内者,每日针一次,14次为一疗程;发病2~4周者,每日针一次,21次为一疗程;发病4周以上者,每日针一次,28次为一疗程。
(5)歌诀: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偏腓侧。交叉取穴腓神经,肩部病变与落枕。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
注意事项及禁忌证
(1)在急性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不能进行功能锻炼。
(2)在急性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严禁在局部进行机械性治疗,如按摩、针刀、局封等。
(3)对体质虚、体质过敏、伴有慢性病的患者,针刺肩痛穴后可出现局部痛或不适感,可以通过交叉针刺膝痛穴缓解。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周炎
治疗方法
(1)使用器械:LH202H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2)首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先对其进行痛阈及肩关节活动功能水平测定并记录。
(3)取穴:肩周炎患侧穴位——肩前与肩髎,外关与合谷。
(4)操作: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厘米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肩部二穴和合谷、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10±mA。隔日治疗。
特色
无创伤,可避免感染或疾病的传播,不致引起患者的恐惧,易操作,经济。
3禁忌证
(1)年龄在65岁以上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对电刺激过度敏感者。
(2)合并肩部骨折未愈合者;长期服用(接受)其他药物(治法)以及采取综合治疗者。
(3)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股骨头骨骺炎中医诊疗技术

股骨头骨骺炎又称扁平髋、小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变部位在股骨头的骨化中心,股骨头的形态因发生不同程度改变而导致股骨头与髋臼匹配关系失衡,晚期形成退行性关节炎。本病好发于3~12岁儿童

医学百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技术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以突然发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本病可在冬春季节流行,目前以散发为多。本病多见于儿童,大多数患儿

医学百科 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技术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此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是临

医学百科 肩关节周围炎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软组织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人,所以又叫「五十肩」。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一般体质较弱。早期以肩部疼痛为主,晚期以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中医学认为是由于气血虚弱,受寒

医学百科 咽炎针刺诊疗技术

急性咽喉炎主要表现为咽部疼痛、声音嘶哑。在秋冬及冬春之交时节较为常见;慢性咽喉炎以咽部干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其病程长、病情顽固。本病归属于「喉痺」、「嗌干」、「音哑」、「咽嗌痛」的范畴。病因病机急

医学百科 肠炎中医诊疗技术

肠炎是肠道炎症的泛称。根据发病的特点可分为急、慢性两类。急性肠炎,是一种肠道黏膜急性卡他性病变;慢性肠炎,是肠壁黏膜炎症病变过程极为缓慢且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一种疾病,它由急性肠炎转化而来,腹泻为其主

医学百科 白喉中医诊疗技术

  白喉是由革兰染色阳性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咽喉、鼻等处灰白粗厚的假膜形成及外毒素引起的心肌、神经及其他脏器的损害,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人群普遍易感

医学百科 疟疾中医诊疗技术

疟疾是由雄性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所致的原虫病。人类疟疾有4种,由4种不同的疟原虫引起,即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恶性疟原虫所致。传染原为现症病人和无症状带虫者。唾液中含有孢子的雌

医学百科 蛲虫病中医诊疗技术

  蛲虫病是由蠕形住肠线虫寄生于人体回肠、盲肠和结肠等处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多见于小儿,以肛周瘙痒、烦躁不安为主要表现。潜伏期2~6周。局部表现肛周与会阴部奇痒,以夜间为甚,常影响睡眠;腹部隐痛、食欲

医学百科 肺结核中医诊疗技术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可扩散至全身,并在组织内长期潜伏,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病。其病理形态以结节、浸润、干酪坏死和空洞形成等混合存在为特征。本病属于中医肺痨范畴,中医学对此论述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