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从麻疹谈伏邪

Posted 胎毒

篇首语:勤勉而顽强地钻研,永远可以使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从麻疹谈伏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从麻疹谈伏邪

《内经》首次提出温病病名,根据温病初起是否有里热见证,及病证特点是否符合时令病邪的致病特点,把温病分为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两大类。
其中,伏气温病是指感邪后邪气伏藏,过时而发,病发于里的一类温病。历代医家多以伏邪来解释伏气温病,但有些医家对于是否存在伏邪问题存在质疑,伏邪是存在的,下面试从麻疹一病浅谈对伏邪的理解。
麻疹属于温病学中伏气温病范畴,从其发病症状即可判断,「初时发热,俨似伤寒,目出泪而不止,鼻流涕而不干。咳嗽太急,烦躁难安。以火照之,隐隐皮肤之下;以手抹之,亭亭肌肉之间。其形若疥,其色若丹。随出随没,乍隐乍现。」(《幼幼集成》)
对于伤寒与温病的区别,《伤寒论》已有明确的定义。第3条云:「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第6条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麻疹并无恶寒表证,此乃邪气由里至外传变,故见发热、流泪、流涕、咳嗽等症。正如尤在泾所说:「是以伤寒之邪,自太阳递入三阴,温病之邪,自少阴传出三阳。」此为伤寒与温病之异也。
《小儿药证直诀》记载:「小儿在胎十月,食五脏血秽,生下则其毒当出。」《活幼心书》云:「疮疹之作,始自婴孩生时,啼声一出,则咽下口中秽浊,蓄之在胃,因气运变迁,主客胜复,邪气郁发,与元受秽浊激搏,而形于肌肉皮肤之外。初发有类伤寒,不拘四时,皆有此候。」
此处所提之疮疹,从其后文「轻者如麻,俗言麻子;重者如豆,谓之豆疮」来看,与麻疹异名而同类焉,仅症状之轻重异耳。或曰:「前文言温病之邪自少阴传出三阳,此言蓄之在胃,二者岂非矛盾乎?《小儿药证直诀》云其毒当出,此岂非无伏邪之证焉?」
胃为后天之本,主受纳腐熟水谷,邪气确实可以由口进入胃,但「六腑以通为用」,「胃宜降为和」,此言「蓄之在胃」,仅是言胃为邪气进入人体之通路,非为邪之所伏之处也,仅举一例即可明了:
人食水谷后,亦可称水谷蓄之在胃,必待胃之腐熟、脾之运化才可将精微敷布于全身,岂可言食物留于胃而不行?《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由此可知,胃中的秽浊之气可从水谷之道下流入肾,闭藏于其中。《小儿药证直诀》云:「小儿在胎十月,食五脏血秽,」此血秽禀受于母体,故可称之为胎毒。「生下则其毒当出」并非言发病,而是指五脏之血秽随胎儿出生而排出母体,形成所谓之恶露,正如《活幼心书》所讲,「婴孩生时,啼声一出,则咽下口中秽浊」。由此看来,麻疹的成因则是体内有伏邪,即胎毒,适逢非运之气,则发病。
正如《幼幼集成》所说:「麻虽胎毒,多带时行。气候寒温非令,男女传染而成。」若仅是非其时有其气,为何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病,而其余人健康?正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胎毒伏藏于人体,暗耗正气,久而久之,则素体亏虚。此为伏邪之一证也。
《温病条辨》云:「痘证为先天胎毒,由肝肾而脾胃而心肺,是矣。总未议及发于子午、卯酉之年,而他年罕发者何故。盖子午者,君火司天;卯酉者,君火在泉;人身之司君火者,少阴也。少阴有两脏,心与肾也。先天之毒藏于肾脏。肾者,坎也,有二阴以恋一阳,又以太阳寒水为腑,故不发也,必待君火之年,与人身君火之气相搏,激而后发也。」
吴鞠通所述即内有伏邪,外遇戾气而发病,此处具体提及何年易病,应用五运六气解释更具说服力,并可指导临床在此年份多加预防。《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对五运六气有详细的解释,其记载所发温病之年份,皆为君相二火加临之候,此为伏邪之二证也。
许多人质疑伏邪学说,主要在于两方面,一为伏邪伏于何处?二为既有邪气,为何不发病?如上文所说,胎毒即是伏邪,人身正气强盛时,邪不胜正,故而不发。
从另一方面来说,胎毒为婴儿在母体时所感受,禀受于父母先天之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五脏之精,其又有闭藏之职,不仅可以闭藏正气,还可以闭藏邪气,故胎毒藏于肾中不出,亦不发病。
若适逢非时令之气,正气与外界戾气抗争,肾中的元阴元阳为一身的根基,乃正气之化源,此时胎毒邪气亦随正气从肾中而出,两邪相合,正不胜邪,故发病。
前言外界戾气引动体内伏邪而发病,若自然界中无非时之气,即人并非感受戾气,亦可存在伏邪致病。如《素问·阴阳应像大论》所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尤在泾在《医学读书记》中反驳王叔和与喻嘉言「寒毒藏于肌肤」的观点,并提出「惟少阴为阴,寒邪亦为阴,以阴遇阴,故得藏而不发」之说,肾为少阴之脏,与前文所述胎毒伏邪藏于肾中并不矛盾。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主闭藏,不但可以闭藏精气,还可闭藏邪气,若邪气伏于阴分,两阴相得,则可使邪气闭而不出。至春天,阳气始生,万物萌发,邪气亦顺应时气从少阴入于三阳,寒邪在少阴郁闭日久则化热,得春天阳气的资助,则热性更强,故不同于伤寒,而名之温病,由此则可以解释为何「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姜良铎论伏邪与透法

伏邪学说首应溯源于《内经》,砥定于王叔和,发展于明清时代。伏邪亦称为「伏气」。伏邪顾名思义,「伏」是隐藏、潜伏;「邪」是指随着气候变异所产生,并具有一定毒性的致病因素。《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

医学百科 伏邪致痺机理初探

  《素问·痺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痺也……所谓痺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这已为历代医家所公认,但对其病机方面的认识却见仁见智。众医家多认为痺证为外邪侵袭人体,痺阻经络,气血运行不

医学百科 风疹(荨麻疹)验方秘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通治方]冉小峰:麻黄蝉蜕汤有消除风疹块的良好近期疗效,部分患者经治疗后有可能取得被动脱敏的彻底效果。我临床治疗荨麻疹数十年,一般2~3剂药消退,极少有服药无效考,从近期疗效论,可谓是特效方剂。麻黄9

医学百科 荨麻疹的辨证治疗

荨麻疹属于皮肤黏膜过敏性的问题。荨麻疹又俗称「风疹块」、「风疙瘩」。常见的发病原因是由于皮肤组织暂时性水肿所引起。有些人在运动后、压力大、洗热水澡时等环境,也易诱发荨麻疹。本病可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类,以

医学百科 山楂治麻疹须生用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归肺、胃、肝三经,有消食化积,活血行气之功,临床多用于食滞不化、肉积不消、脘腹胀满、腹痛泄泻、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以及疝气偏坠胀痛等证,运用得当,多有效验。麻疹是由外感麻毒

医学百科 荨麻疹的辨治

瘾疹病名首见《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病皮痺隐疹。」后世又称风疹块、蓓蕾,现代医学称为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其病特征是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

医学百科 慢性荨麻疹治验

舒某,女,40岁,患者自诉患荨麻疹3年之久,多方医治无效,各种中西药用后都无明显效果,经常复发,不能吃海鲜及发物。今前来求诊。检查:全身可见风团疹块,色红,尤以颈部、手、腿较重,发作时全身瘙痒。舌淡红

医学百科 荨麻疹分型辨治

荨麻疹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导致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近年来由于空调的普及,夏季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临床以皮肤突然出现扁平丘疹,剧痒,发无定处,时起时消,愈抓愈痒,消退后不留痕迹为主症

医学百科 治疗荨麻疹试试针刺火罐

中医学认为荨麻疹多由于患者赋禀不受,又食鱼虾等腥荤动风之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实热;或因平素体虚工表不固,复感风热,风寒之邪,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再有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

医学百科 桂枝汤活用治荨麻疹

荨麻疹祖国医学称为「风疹」、「瘾疹」。临床表现:突然发病始觉瘙痒,迅即出现扁平隆起风团,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肤色潮红、发白或无变化。发无定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搔抓后随即起条索状疹块,消退不留痕迹。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