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中医辨证治贫血

Posted 贫血

篇首语: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中医辨证治贫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中医辨证治贫血

气血亏虚型:症见面色无华或萎黄,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眠差,神疲乏力,手足发麻,女子月经量少或推后,舌淡,脉细弱。多见于久病、失血及妇女产后或月经过多者。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养肝。可选四物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味,常用方药:黄芪20克,当归、熟地黄、白芍、制首乌、枸杞各15克,川芎、白术各10克,炙甘草6克。成药有四物颗粒、当归补血丸、归脾丸等。
脾胃虚弱型:症见体质羸弱,面色萎黄,口唇色淡,爪甲无华,纳差,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腻,脉沉细。多见于慢性胃肠病患者及妇女、儿童。治宜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可选香砂养胃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常用方药:党参、黄芪、茯苓、当归、鸡内金各15克,白术、陈皮、半夏、木香各10克,砂仁(后下)、炙甘草各6克。成药有四君子颗粒、人参健脾丸、启脾丸等。
脾肾阳虚型: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唇甲色淡,周身虚浮,腰膝冷痛,便溏或五更泻,小便清长,舌淡胖或有齿痕,脉沉细。多见于久病及老年人。治宜益气健脾,温补肾阳。可选实脾饮合四神丸加减,常用方药:黄芪、茯苓、菟丝子、鹿角胶(烊化)各15克,制附子(先煎)、白术、大腹皮、厚朴、补骨脂、当归、木瓜各10克,肉桂、炙甘草各6克。成药有桂附地黄丸、右归丸、四神丸等。
肝肾阴虚型:症见唇甲色淡,头晕耳鸣,两目干涩,面部烘热,咽干口燥,胁肋隐痛,五心烦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多见于久病及老年人。治宜滋养肝肾,养血清热。可选杞菊地黄汤、四物汤、二至丸化裁,常用方药:熟地20克,当归、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山茱萸、山药、枸杞、牡丹皮、茯苓各10克,炙甘草6克。成药有杞菊地黄丸、大补阴丸、左归丸等。
必须说明,贫血多为其他疾病的一种症状,在辨治贫血的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方可取得好效果。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

中医治疗皮肤病,多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往往是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向表现,因此常外病内治,遵循整体观,达到阴平阳秘。中医正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归纳、辨识人体状态,采用

医学百科 中医分型辨证治喉痺

慢性咽炎中医称之为「喉痺」。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感,如干燥、发痒、灼热、微痛及异物感,一般无疼痛,全身症状不明显,查咽部呈暗红色,有颗粒状淋巴滤泡增生。慢性咽炎病变部位特殊,病因复杂,症状顽固。现将

医学百科 辨证分型治痤疮

  痤疮中医谓之「粉刺」,俗称「青春痘」,是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年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形成丘疹、粉刺、脓疱结节或囊肿等损害。临床可以按肺热熏蒸、湿热蕴结、血瘀痰凝各

医学百科 辨证分型治腹泻

  泄泻又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中医认为引起泄泻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总离不开脾胃功能的障碍。在外因方面,本病多因湿邪侵入脾胃所致,即所谓「湿胜则濡泄」;在内因方

医学百科 刚柔辨证治消化系统心身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的增大,心身疾病的发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身医学科教授认为,在传统的疾病谱中,消化系统疾病多属心身疾病,以刚柔辨证理论指导其临床治疗

医学百科 中成药治慢性支气管炎须辨证,中医偏方有用吗

秋分已过,天气日渐寒冷,又到了慢性支气管炎的多发季节,如何恰当选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成药以控制其急性发作?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选用中成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也应和应

医学百科 辨证分型治汗证

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过度出汗者,中医称汗证。其临床表现通常有两类,白昼汗出溱溱,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者为盗汗。见于西医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甲亢、风湿热、

医学百科 缺铁性贫血中医早治疗

缺铁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形成的原因是铁的来源不足(如偏食,胃酸缺乏,慢性腹泻),或长期慢性失血(如溃疡病,月经过多,痔疮,等),或机体对铁的需要增加(如哺乳期,儿童成长期,多次妊娠等)。属祖国医学

医学百科 再生障碍性贫血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属中医「血虚」、「虚劳」、「萎黄」等范畴,临床表现以贫血、出血及感染为主要症状。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不一,然其根本病机在于脾肾亏虚。浙江名医魏克民有一方,以温肾健脾、益气生血立法,治疗本

医学百科 辨证治腰痛

  腰痛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而言。「腰为肾之府」,所以腰痛和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腰痛有外感与内伤等原因,主要应以内因为主,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临床腰痛一症,大多见于老年或素体虚弱者,即是此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