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治病要重视调理升降

Posted 阴阳

篇首语: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目的,并且有助于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治病要重视调理升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治病要重视调理升降

升降是自然界万物发展变化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二者既相反,又相辅相成,无升则无降,无降则无升。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无不依赖气机升降有序,并保持脏腑阴阳气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健康状态,倘若人体气机升降逆乱则杂病丛生矣。辨证论治离不开调理升降,故重视升降相因有重要的意义。
升降是万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
阳主升发,阴主沉降。「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像大论》)。因于木气的展放,火气的炎上,金气的肃杀,水气的沉降,土气的中运,才有了五行的变化,四季的更迭。《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者,往来无穷之义,故非出入则天下之动物无以生长壮老已。升降者,上下无方之义。故非升降,则天下之植物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相因则生生不息,升降分离则生化息矣。这种相互承制的关系,反映了自然界变化虽无穷无尽,但其内在的升降出入运动规律是统一的。
《内经》把自然界包括人体都从不断「动」的角度出发,概括为「气机升降」学说。这种理解从生理、病理乃至治疗上都有具体意义和指导作用,并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生理上,「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素问·阴阳应像大论》)。
病理上,「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素问·太阴阳明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素问·阴阳应像大论》)。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化生都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活动。肺的宣发肃降,脾胃的升清降浊,心肾的阴阳相交都是气机升降运动的体现。因此升降失常可导致种种病变,甚至危及生命。
  治病离不开调理升降
对于升降失常的病变,当调理升降,使之恢复正常。如治肺病应注意宣降,则肺气出入通畅,呼吸调匀。反之则咳喘、胸闷、腹胀,治脾胃病更应注意调理升降,因脾胃为后天之本,居中焦,通连上下,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升降正常,水谷精微得以上输,糟粕得以下降,反之则水谷之纳运发生障碍,继而引发多种病变。故《吴医汇讲》说:「治脾胃之法莫精于升降……俾升降失宜,则脾胃伤,脾胃伤则出纳之机失其常度,而后天之生气已息,鲜不夭扎生民者已。」
「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治肝病亦应注意其升降,肝性升发,若生发之机被遏则呈肝郁,治当疏肝解郁,遂其升发之性。若肝气亢奋阳气升腾,则呈肝阳上亢,治当平肝潜阳。治肾病应注意保持肾气的功能升降出入,完成「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的过程。若阳气不足,气化失常,升降失司,则水液停聚,治当温阳化气,以调理其水液的升降出入。
调理升降为历代医家所重
中医治病,病情纷繁复杂,相应的治法、处方、用药也千变万化。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总与调理升降密切相关。历代医家在临证时都很重视调理升降。
李时珍谓:「酸咸无升,甘辛无降,寒无浮,热无沉,此性然也。而升者引之咸寒,则治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细解升降学说,进而探讨病机及其治疗,是很生动的说明。
《伤寒论》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以治中焦升降失常所致之痞证,采用寒热并用之法调理脾胃,苦辛并进以复其升降,以苦寒降泄的黄芩、黄连和辛温燥热的干姜、半夏相配,适应胃喜清凉、脾喜温的生理特点,颇利于脾胃升降的复常和痞证之消除,开调理脾胃升降法之先河。
《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柴胡、桂枝之升,龙骨、牡蛎、大黄、黄芩之降以治伤寒误下后热邪犯脑,水气不泄,上热下寒证。后人用于肝郁气滞,湿郁不化,三焦失其运化之职,上热下寒所致之内伤杂病,多有效验。可见,调理气机升降对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
《局方》之藿香正气散,以藿香、紫苏、白芷升清芳化,配茯苓、通草、薏苡仁、半夏、厚朴以降利,举脾之清阳,泄胃之浊阴,使中焦升降复常,以治外寒内湿之寒热、脘痞、吐泻之证。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镇肝熄风汤,主治肝阳上僭、肝风内动、上盛下虚所致之中风眩晕,以介类潜阳和金石重坠药物以潜镇之,合龟板、白芍滋阴养血,元参滋肾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使阴升阳降,而收升降复常、阴平阳秘之效。
李东垣清暑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本为夏季湿困脾胃、暑伤元气所设,以补气血、清湿热立法,其中升麻、葛根配泽泻、黄柏,寓升清降浊之义,不唯暑湿,凡属气血气阴亏虚,兼挟湿热致清浊升降失调之证皆可用之。山西名医朱进忠谓其乃「最给医生长脸的方子」。笔者以之用于眩晕、便秘、泄泻、脱发、牙疼、感冒迁延等也多有佳效。
吴鞠通《温病条辨》之大定风珠,主治温邪久羁,灼伤真阴之肝风内动,以阿胶、地黄、白芍、鸡子黄等大队滋阴药配以龟板、鳖甲、牡蛎潜阳熄风药,也为升阴降阳机理。
杨栗山升降散出自《寒温条辨》用治「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方中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其适应证极为广泛,凡气机升降失调,内有郁热之证用之多效。
《霍乱论》之蚕矢汤治湿热内蕴、升降失常之霍乱吐泻,以大豆黄卷升清,半夏、通草降浊利湿,以复中焦升降之权。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以杏仁宣肺解郁之升,使湿阻得运,启宣降利水健脾之先河。交泰丸中肉桂之温升,黄连之寒降,引导心火下降,肾水上承,阴阳相交而入寐矣。《景岳全书》济川煎中升麻轻宣升阳,与泽泻、枳壳相合,升清降浊,温润通便。现代医家以补中益气汤之升浮,配以枳实之沉降,治疗子宫脱垂、脱肛等,无不应用了升降相因之理。
笔者曾治一七旬老妇患尿闭,小便点滴难出,小腹憋胀欲死,苦不堪言,必导尿方得暂缓,视其胸闷咳喘、痰黄稠黏不利,面赤,舌红赤,脉滑数。诊以痰热壅肺,肺失肃降,乃以清肺饮加减泻肺利水,仅2剂而病尽除。一男子痔疮术后小便点滴不出,急寻导尿管未果。情急也,乃与苏叶15克开水冲泡,频饮,以试之,岂知未及两小时,即尿畅病除,此皆应用升降相因之理,所谓提壶揭盖之法也。
总之,调理升降在治法中占有重要位置,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人主张「升降当属八纲」,也许不无道理。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已成「方圆」、「规矩」,为古今医家所公认,所践行。笔者以为升降是否归属「八纲」并不重要,而临床辨证论治注重调节气机升降、使之复常,脏腑功能恢复如常,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白菜入药治病多,中医偏方有用吗

白菜是人们常食的一种大众化蔬菜。中医认为,白菜性味甘平,具有疏风解表、润肺止咳、清热去烦、调理胃肠、通利小便、解毒消肿等多种功效。下面介绍几则白菜入药治病的验方,供患者选用。1.白菜根100克,葱白、

医学百科 蒲莲益胃饮

组成党参5g,法半夏10g,生姜3片,蒲公英10g,甘草6g,黄连3g,红枣2枚。功能益气健脾,降逆和胃,调理气机。主治脾胃虚弱,升降失常,寒热互结于中焦的小儿胃脘痛。用法每日1剂,饭前服用。方解方中

胡建华 临证治病,善于调理脾胃

先生临证治病,非常重视调理脾胃。早年曾对李东垣的学术著作作过细致的研究,推崇李东垣的脾胃理论。他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必须资助后天,才能达到培补先天的目的。《灵抠·五味篇》云:“五脏六腑

医学百科 升降出入解析

一、升降出入,百病纲领经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知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

医学百科 脾胃为水液代谢中枢

众所周知,脾胃虽为后天之本,主饮食的受纳、腐熟及运化。其实,脾胃在水液代谢过程中亦起到重要的升降枢纽作用。三焦水患,调理中焦三焦为上、中、下焦之总称,总司人体上下之气化,为水液代谢之通路。从部位而言,

医学百科 升降散治内伤病

升降散本为治疗温疫而设,治疗伏气温病、外感温病以及内伤病,俱属方剂的扩展应用。当代医家赵绍琴教授使用升降散不仅治疗温病,同时广用于内伤杂病,可谓善用升降散者。赵绍琴教授在《温病浅谈》中指出:「火郁当发

医学百科 升降散主治伏气温病

升降散方原为治疗温疫之方,在《二分晰义》中治疗灾后之疫病。杨栗山也取用其治疗温疫:「乙亥、丙子、丁丑,吾邑连歉,温气盛行,死者枕藉。予用此散,救大证、怪证、坏证、危证,得愈者十数人,余无算。更将此方传

医学百科 升降散升清降浊

《伤寒温疫条辨》中对升降散有较为详细的方解:「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能辟一

医学百科 升降并用愈癃闭

殷某,男,68岁,公路段退休工人,2009年12月5日初诊。患肺结核并胸膜炎多年,右侧胸膜肥厚,包裹性积液3年未愈。几天前感受风寒而感冒,经治疗好转。前天晨起突然小便滴沥不出,尿道涩痛,痛如针刺,遂入

医学百科 升降当属八纲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中医称之为「八纲」。其中表、实、热为阳;里、虚、寒为阴。《内经》中没有「八纲」称谓,是后世医家据中医经典和实践总结出来的。《素问·阴阳应像大论》曰:「阴阳者,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