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化痰降浊法

Posted 赭石

篇首语: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化痰降浊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化痰降浊法

多用于形体肥胖者,证见头目眩晕,倦怠,头重如裹,困重多寐;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肢体麻木或手足抽动,头重脚轻,脚下如踏棉絮之感,舌体胖大,舌胀或语言不利,苔浊腻或白厚而润,脉滑。或现心下痞,心烦而悸,口苦,苔黄腻,脉滑数。丹溪翁云:「无痰不作眩。」痰为湿聚,湿乃阴邪,其性重浊,易阻气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故头目眩晕,头重如裹,痰浊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恶心,呕吐痰涎,痰动风生,故现肢体麻木,手足抽动,舌胀语言不利等症。治以燥湿化痰,息风通络。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半夏、白术、天麻、龙骨、牡蛎、茯苓、泽泻、远志、石菖蒲、郁金。若胸闷恶心,呕吐频频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白豆蔻、砂仁以降逆化湿醒胃;痰郁化热者加黄芩、黄连、瓜蒌等以清热化痰;大便干结者,加代赭石、莱菔子、火麻仁以降逆理气通便;水停心下,而致清阳不升,浊阴上逆者,可予泽泻汤。舌胀强,语言迟钝,记忆顿减,舌下静脉青紫迂曲者,加丹参、川芎、郁金及虫类诸品。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升降散升清降浊

《伤寒温疫条辨》中对升降散有较为详细的方解:「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僵蚕味辛苦气薄,喜燥恶湿,得天地清化之气,轻浮而升阳中之阳能辟一

医学百科 脾土之壅,养心以调之

脾在五行中属土,位于中舟,职司运化,升清降浊。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病理情况下,脾土也会受到戕害,造成脾土壅郁,运化功能失常,水谷不能化为精微、气血,且无以升清降浊;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久之,

医学百科 滋阴清火化痰治遗精

丁某,男,20岁,2011年5月5日初诊。遗精,多梦,病已半年,兼疲乏,胸闷,胸痛,多痰,苔薄黄,脉细数。辨证:阴虚火旺,痰热扰胸。治法:滋阴清火,化痰宽胸。主方:秘精汤合封髓丹、小陷胸汤。芡实15克

医学百科 疏肝化痰治瘰疬

罗某某,男,20岁,常德人。2009年9月10日初诊。患者自诉右颈部串状结节,质中等,轻度压痛,边清,可推移,伴口苦,常有心烦,神疲,眵多,舌淡胖,苔薄白,脉细略数。辨证:肝郁气滞,血瘀痰结。治法:疏

医学百科 化痰止呕要药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等地,夏、秋季采挖,晒干入药,炮制品有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半夏曲、竹沥半夏等。味辛,性温,有毒,归肺、脾、胃经,有良好的燥湿化痰和

医学百科 温化痰饮治疗头痛

脾主运化水湿,脾失健运,湿聚为痰为饮,痰饮中阻,清阳不升,故清窍蒙蔽而致头痛;或肝失疏泄,诸气愤郁,可致痰饮上逆而致头痛。辨治方药临床表现:头痛昏重,或呕恶痰涎,或胸脘痞闷,或便溏尿少,或身体偏胖,舌

医学百科 化痰熄风止晕汤,中医偏方有用吗

组成法半夏30克,茯苓25克,陈皮15克,白术20克,天麻25克(捣),蜈蚣3条,全蝎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5克,生姜25克。功效化痰止呕,熄风止晕。主治适用于内耳眩晕症及脑性、外伤性、颈椎病之

医学百科 消食化痰降血脂

高脂血症又称血脂异常,是血液脂质代谢异常的简称,主要是指血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过高,以及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产生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以及脂质在真

医学百科 疏肝化痰行气活血治乳核

李某某,女,23岁,2009年3月11日初诊。患者自诉双乳肿物2个月,伴经前乳房胀痛、心烦,经血色暗,舌淡红,边有瘀点,苔薄黄,脉弦略数。查双乳外侧上方各有1~2枚小结节,质中等,边清,可推移,与表皮

医学百科 小柴胡泽泻汤

组成 柴胡、党参各15克,黄芩、半夏、泽泻、白术、钩籐各12克,仙鹤草30克,川芎、大枣各10克,甘草6克。功能 和解少阳,升清降浊。主治 美尼尔氏综合征属邪犯少阳,胆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