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辨证治疗带下病

Posted 白带

篇首语: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辨证治疗带下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辨证治疗带下病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为常见。笔者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疗效满意。根据带下病的临床表现,分型为虚寒(脾肾阳虚)型、湿热(毒)型。治疗上以健脾除湿、温肾止带及清热解毒、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虚寒(脾肾阳虚)型: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或黏稠无臭味,淋漓不断,神倦肢重,纳少便溏,面色白光 白或晦黯,腰酸痛,小腹冷感,小便频数,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缓。
治宜健脾除湿、温肾止带,方用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加减:山药、白术、苍术、白芍、柴胡、车前子、菟丝子、泽泻、茯苓各10克,荆芥穗、甘草各6克。带下日久滑脱不止者,加金樱子、芡实、龙骨、乌贼等以固涩止带;寒凝腹痛者加香附、艾叶以温经止痛。
湿热(毒)型:带下量多,色黄或白,或赤白相兼,或如脓样,或如豆腐渣样,质黏腻,气味秽臭,或阴痒,阴中灼热不适,脘闷纳差,小腹或少腹作痛,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宜清热(毒)利湿,方用易黄汤(《傅青主女科》)加味:山药、车前子、白果、芡实、黄柏、泽泻、茯苓各10克,板蓝根、紫花地丁、败酱草各30克,蒲公英、连翘、半枝莲、薏苡仁各20克。如伴阴痒者加土茯苓、白花蛇舌草以解毒止痒。
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湿邪为患。湿邪影响任带,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形成本病。病位主要在前阴、胞宫。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本病的病机。湿邪侵及人体,损伤任、带二脉,致带下量多,日久随着脏腑功能情况向寒或向热转化。当脾肾阳气不足时,湿从寒化则为虚寒(脾肾阳虚)型白带;湿邪蕴而化热或肝经湿热下注,则为湿热(毒)型白带。服药6~18日内能明显减轻症状,改善体征,若同时配合中药外洗、阴道塞药等,则疗效更佳。服药治疗期间,禁辛辣饮食及发物。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健脾化湿治带下

黄某,女,33岁,邵阳人。2008年11月13日初诊。患者自诉带下较多,色白而稀,2个月。时觉畏冷肢凉,腹冷隐痛,乏力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素体不足。辨证:脾虚气弱。治法:健脾益气,止带固摄。主方

医学百科 朱良春治带下诸症特色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妇人带下症首分湿、虚、瘀,其辨证分型注重量、色、质、气,结合舌、脉、体型、体质、病程,分辨湿热、寒湿、脾虚、肾虚或脾肾两虚,以及热毒瘀、气滞瘀等型。带下凡量多色白,质清稀,多脾虚湿陷;

医学百科 灵活用方治赤带

赤带,是一种特殊的带下疾病,表现为经间期出现红色分泌物,或赤白相间,或色红,或色褐,或规律出现,或非时而下,平遥王氏妇科灵活用方,辨证治疗,疗效显著。傅氏清肝止淋汤付某,女,34岁,已婚,2013年6

医学百科 辨证治疗嗜睡症

嗜睡症是一种神经功能性疾病,患者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唤之能醒,醒后复睡。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是阴盛阳虚,脾虚湿胜或气血不足。临床分型辨证治疗,效果良好。湿浊内盛:多见于体质肥胖之人,症见胸闷纳少,身重

医学百科 路志正治疗肠澼、带下兼毒淋经验

国医大师路志正从医近70年,对中医文化、中医理论精髓谙熟于胸。现年近九旬仍临证不辍。笔者有幸于2007年跟随路志正侍诊,2008年被选拔为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像后再次拜路志正为师,

医学百科 胃痛的辨证治疗

临床上,胃痛证往往虚实夹杂,用药必须对症下药。治疗胃痛,中医通常分为胃寒、胃虚、胃气三种证候。就常见的胃痛证候来说,胃寒痛指的是爱吃生冷食物、直接受寒气所诱发的胃痛;胃气痛指的是气机郁滞所诱发的胃痛;

医学百科 春季感冒辨证治疗

一、风热感冒1、桑叶、菊花、薄荷10克,连翘20克,生姜10克,桂枝6克,青葱1根,将诸药打碎分2份装入布袋,水煎20分钟,先取1袋熨颈、项、肩、背等处,稍冷则更换药袋,交替使用,每次30~40分钟,

医学百科 肥胖的辨证治疗

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三酰甘油)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通常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的改变,肥胖可能导致高血糖、高血脂、高

医学百科 立足脾胃止带下

李某某,女,30岁。2005年9月17日初诊。患者带下量多2年余,时腹中作痛。西医院诊断为霉菌性宫颈炎,进行过抗真菌治疗,效不佳。北京中医药大学聂惠民教授诊见患者带下量多,色黄,外阴瘙痒,身体倦怠乏力

医学百科 皮肤瘙痒 辨证治疗

皮肤瘙痒症是常见的皮肤病,瘙痒症状表现不一。由于经常不断搔抓,皮肤可见不规则条状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或呈苔藓样变。该病属中医「风瘙痒」、「血风疮」范畴。阴虚内热型症见全身皮肤瘙痒,肌肤呈红褐色搔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