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阴损寒化之体质引起的咳嗽

Posted 甘草

篇首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阴损寒化之体质引起的咳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阴损寒化之体质引起的咳嗽

咳嗽主要是由位居上焦的肺所患病案之一。本症的产生,有外邪侵略。肺卫染受,肺气无法「畅所欲言」,以致咳嗽。其它脏腑的功能若不能正常运转,也会生此病。如:中阳不振致湿生痰,上略及肺。或肝阳上亢,火气上辱于肺,凡此种种,均可引起咳嗽。还有其肺痈、肺痿、肺劳、痰饮、水之蒸气等症,均可以致咳嗽,造成犯上作乱之局面。这一点的条件是,须得有病起于肺而赘及于他脏又病及于肺,此为咳嗽产生的信条。如张景岳指出:「咳症虽多,无非肺病。」喻家言也有所云:「咳者,肺之本病也。」此点主要说明有外客来犯致「痰」湿害肺,肝火灼于肺等。主要是针对咳嗽的病案而言,至于他处,不在犯列。外客略及的案症可以分为风寒、风热、燥热等各类症咳,初涉外客之时,都是与鼻塞、稀涕、头和身体各部深觉不适等,有时仅见咳嗽而无其它症状出现。
至于其它脏腑所侵略肺部产及的咳嗽,因为各脏腑所致症状各异,故而表面病案有其各显。例如:中阳阻遏堆湿生痰。多觉身体沉之感倦不适。腹痞满闷,助咳而痰多,产腻苔而撼点;肝生郁有助火之能士上涉犯于肺产咳;对体表的判断,面生红、喉产干,以至痰越聚越稠,咳之难犹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域。也可引起胸痛之「拐」点。在处洽外客来犯致咳嗽时,必须要分清是什么原因所致的病案,或外客无理有寒传肺,或风邪重热于肺,或「窃」肺润燥。治疗其它脏腑侵略肺助咳嗽,则应判断清楚该病由何脏来。视病出尔之同导,或标本预之,或本而标同床,就可立法定则矣。
病因由来:
肺主皮毛,属五脏之华盖,上至喉咙,联接鼻窍,主呼管吸。一旦遭遇外宾客及,或口鼻而窜入,或皮毛受威胁,肺卫同尽。肺气就会被滞竭不散,无清肃之令。呼吸之路被外邪危及,肺气逼迫其犯常,以致咳嗽。
一年四季皆有春夏秋冬之患,变换莫测,一个禀赋不足之体懒于其中与一个强壮禀赋奋于其中,当然是千差万别。因而人体觉同外宾高低的程度也有异别。所以,风热与燥热等咳嗽有所别差。以风为百病之「首长」,它之外客也会随之而被蹴入人体,肺乃总气出进之要塞,处处都会首当其冲。常言道,肺乃娇脏,所以在各种咳嗽类物中,不管是风寒、风热和热燥产出的各症,多半是以风为主导。寒、热和燥等会相互鱼龙混杂而入,首当其冲还是以肺为咳首。
他脏病变,首先涉及到脏器就是肺脏,如异致咳嗽,主因是内伤而至咳。如中阳不振产湿,痰浊随跟营运而生,湿随而责之于肺,气路由此被生生阻断于关山,咳嗽同出同进,此即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原理,如果肾无衰竭,会最大限度地破坏津液之散发,自然而然波及到肺气之发肃与降。如果气化功能衰危,水气就会随原道泛溢为患。责犯于肺,以咳嗽。这是肺肾关系较为密切所致,再度肝阳上亢,木火上炎,火练津液生痰,缠滞肺气传降,而产咳嗽。
凡此种种,任何外客、内伤所致咳嗽,都是肺气(指生病)不按常规出牌涉及,正如张景岳所说:「外感之咳,其来在肺,故必在肺以及他脏,此肺为本咳,而他脏为标也;内伤之咳,先伤他脏,故必由他脏以及肺,此他脏为本而肺为标也。」这里的「标本」,以及所指病脏以先后出现的关系罢了,明确了咳嗽出现的原因,只要清楚地认清此理。他说:「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也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也呛而咳也。」
辨症治疗:
在鉴别咳嗽时,首先要摸清外客、内伤因素及其病症的虚与实。初咳时,病因都是寒热混杂。有头痛表象的,都是外客纠致。假如深知禀赋不足又兼后天营养不足致体弱日久,咳嗽常缠,经年累月,长年不断,无寒热蹴体,更无外宾入侵,本由内伤而起。有外宾袭访而致咳嗽的,脉实,属于实症。内伤致咳,脉症都是显现虚象,本属实症。如果是肝火搅拌,湿痰传于肺以致内伤咳嗽,大多是虚实交觏,掺杂欠尔尔,要细细加以详察。又如何进行处方选择治疗呢?外客实症,当以肃肺怯邪为主,客无则安之若素。若由肝阳与痰湿相淆而致体虚的,必须利肺化痰为先导,痰无咳止。后以恰当的调剂,当作善后补治。如:
实受外客:
凡寒咳嗽之状,初遇时咳嗽清涕,而时头痛,外客无汗,舌苔白色剥薄苔,脉影浮象。
原因:
咳时有痰,但痰在地上会淌洋,深受鼻塞之苦,稀涕常作于鼻沟,这是风寒搅肺,阻滞气道,肺气畅走相扰。头痛、无汗之症,为外客骸及皮毛,缚束肌肤,肺气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被风寒阻滞于肺端。故也舌淡剥苔白,治疗以怯寒客清肺于表。
治疗:
怯风、怯寒、泄肺。
有些中医一见鼻撤清稀,就用参苏饮、人参败毒散、九味羌活和辛夷散等古方,作为驱客所致的病毒,用这些组方当然无可厚非。至于用这些古方来治这种「清稀」症,就不太管用了。
清稀一症,乃鼻渊所拌,有云:周知髓追立命之本,若不知髓与液的关系,真乃熊罢。「液」岂可轻易似人乎,此乃命门火衰所近,无命火,阳气衰竭,阴气旺盛,虽说大权在握,但无统摄之能一心智也。清者,肺被寒侵之故;浊者,肺被火之烧烤。治疗时,必须分清这一点,如果分不清,真乃中医失职耳。
处方:
黄柏、毕澄加、胡芦巴、甘草。
轻症用上方。
重症:
附子、干姜、桂枝尖、茯苓。
有此症者,一般服3~4付可愈。
人患卧神,唇舌苔白,立法则改。
处方:
附子、砂仁、干姜、桂枝尖、葫芦巴、龟板、甘草、白术。
我治疗自己的病案时,都在临诊加减,不可妄用。
若风寒严重,苔腻厚,脉濡。已说明内湿已致痰「胎」,有痰,则用上方加厚朴、苍术类可解。
风热咳嗽:
痰内容物呈色黄且粘稠。咳痰不出,口干燥咽不爽,身病热,头也痛,风恶,出汗显像表症,剥黄苔。
痰黄物稠,且又难出,这是由于风客罪肺,肺无清宣之权,津液被煎熬而痰。肺火伤津致口干咽不爽,因外客主犯皮毛,产头痛,风恶。身发热之胎已成形,风热罪之肺致剥黄苔症。
治疗:散风、肃肺气、平喘逆、化痰饮、清热利、怯邪寒。
处方:
附子、麻黄、杏仁、桑白皮、黄岑、半夏、苏子、款冬花、白果、甘草。
若烦燥进犯,导致口渴,加石膏,取麻杏石甘汤之意,增清热除燥之峻力;痰多者,有胸滞而痛,可加黄连、法半夏、瓜萎皮、利小陷胸汤之意耳,以增宽胸之力。
苔薄黄者,必诉肺气,诉肺气的同时,先要把肾气固好,方中加附子之意寓于此。有附子麻黄汤之意。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为降气化痰。诉肺、降气二者皆合二为一。
风与热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双胞胎,无论何时何地,它们侵略我们的人体时都是双宿双栖,从不落单,此时,痰症就缠扰吾身,产生胸、闷、汗也出,苔白腻而且中间黄,脉濡数。此为:有风挟湿,热生湿而熏灼,上焦已中外客之弹,无肺气传散。
处方:
用桑菊坎为主方加上温阳方。
附子、干姜、甘草、桑叶、菊花、杏仁、桔梗、芦根、连翅、薄荷。
如果上症无白苔,可去附子、干姜,或用量小些,在固元气的基础上,再治其它症,这就是「火神派」的最大优点之一。杏仁、薏苡仁作用化气怯湿。
有风热又有暑气,以致咳而胸痞,烦心口乾,小便赤色,舌红苔薄,脉濡。
由于外客相侵,时令之故而产暑湿,犯逆于上焦,肺气不利机,邪气不能从汗而出,此时可用:
处方:
滑石、甘草。
用六一散加香薷、前胡、鲜藿香、佩兰等,以散风解暑。
燥热生咳,只咳不痰。或痰如绳线而不易发出,燥逆鼻而咽喉发乾,咳时胸痛,这是形体寒生、体内生热之症。舌红苔黄腻,脉数。
风之发燥而损肺,咳嗽常作,津枯竭,故喉发干又无痰生,燥若生则干。常咳常作,引发于胸痛,燥热「的决」肺,肺无发布之能,肺胃无天作之和气。无苔泛黄,很明显,此乃燥热犯肺之症,肺生燥热。
治法:
用清燥救肺汤加减:
丹参、杏仁、地骨皮、大腹皮、火麻仁、沙参、阿胶、麦冬。
服用此方,收效奇佳。
如果外客再度犯肺,或康而复发,咽喉发痒,继而频咳,致痰不爽,面颊红,可用止咳散加减。
处方:
荆介、桔梗、甘草、白前、陈皮、百部、紫菀。
方解:
桔梗苦辛散寒,通调肺气;百部、紫菀味苦性温,以润燥用;甘草、陈皮为臣药,舒气化痰,以润咽喉。
内伤所致咳嗽,发生内伤必以脾胃无为说起,脾胃生化气血之能减弱,脾不生津布于肺,肺津污,肺责之于己,故生多痰,痰白粘稠,舌苔白腻,舒脉濡滑。常言道:「内湿而无气。」中阳不振,肺气无宣。
治法:以补脾阳为主,怯湿为辅而治。
用四逆散加苓桂术甘汤加二陈丸。
处方:
附子、干姜、甘草、茯苓、桂枝、白术、陈皮、半夏。
附子、干姜为大热之物,温中很有奇效;茯苓健脾化湿,与陈皮、半夏组合可增强化痰之力,桂枝温通阳气;白术下利;甘草调和诸药性。如果需要增加怯湿之力,可加大茯苓、白术药量;也可加苍术、藿香、薏苡。
肝火犯肺:
气反逆常咳,面红咽干,咳时逆胁作痛,舌光剥苔,又见黄色津竭,脉弦。
肝火逆肺,脾失健运,无津液输布于肺,肺居上焦,无津则被火灼,肺无津可布,气无所出。只有逆喉而上,搅出阵咳,咳则火升,以致面红,或致口咽干燥,喉间有痰无法进出,此由肝气横逆,金虚不能制木,逐步使容火灼肺,咳胎形成,胁乃肝之分路,致肝气反逆而痛。肝火旺,肺津亏虚,以致舌苔薄黄。
治疗:
宣肺、清肝火。
处方:
我用甘草、干姜。
方解:
本方可通脉化饮,温中散寒,暖中补虚,使脾建运,水湿传化,下布膀胱,膀胱闭合有度,则无遗尿。中焦部件功能正常,脾健有权,气血生化有术,使正常津液传布常作。因肺居上焦,高源水液得固,津液输布正常,可生津养肺,火已清,逆反降,使火归元,肺气得到广泛控布,则咳肺自平。若咳无完止,还有心火上炎,可继续加大甘草用量,再加一味芍药,有甘草芍药汤之意。在怯火的同时,还要护其阴,此处用灸甘草,效果很好。
若有腰膝冷者,加附子、干姜、葫芦巴、肉桂等。
综之,外客来犯致咳,其病在表易治,仅燥与湿二者最为难痊,缠作日久。内伤致咳,病最深也最难处,就拿肝阳上亢一症来说,它与湿痰与人的情愫、趣性、饮食有极大的关联,处治必与病人解释清楚,方能收效。
文献摘要:
《活法机要》有云:「咳来无痰则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则有痰,脾湿动而生痰也。咳嗽是有声有痰,因伤肺气,复动脾湿也。」
《景岳全书·咳嗽》篇曰:「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挟湿,亦当兼清以润之。」
《医学三字解·咳嗽第四》云:「《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
《医学·心语·咳嗽篇·止咳散方义》:「本方湿润和平,不寒不热,即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敌之势,是以容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与。」(周光禄)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阴损寒化之体质致胃痛的自我诊断和治疗

脾胃乃在人体中部,除了天生的一点真「元气」外,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就全靠后天各种营养物质来补给,这些物质来自于脾胃的生化气血,脾胃乃谓五谷浩瀚之海洋,气血生化之源泉,全身脏腑之络根,是人体赖以自下而上的

医学百科 阴损寒化之体质导致结肠癌的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

中医一览,皆在于用药和辨症耳;而最难在于辨识阴和阳,阴阳助之气血,推行于五脏六腑之中,它的消长盈虚,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世人岂易窥之乎?诊病之际,且多是似是而非话病处……寒热不分,

医学百科 阴损寒化引发多种病案的自我诊断和治疗

阴损寒化之体质于去年初引发我多种病案。如:结肠癌、重症肌无力症、脾胃虚弱症、支气管哮喘、痰饮、口腔溃疡、高脂血症、中风等。每日大便6-7次,于是,我分别找了数位中医师诊疗,吃了他们给我开的处方药后,不

医学百科 蒲辅周伏寒化燥医案

沈XX,男,63岁,本院干部。1964年4月23日诊。发热四天,午后体温较高,身倦纳少,口淡不思饮,咽间有痰粘滞,曾自服辛凉清解之剂,反致便溏,小便小,未获汗出,又续进苦寒清泄,病情转重,不能工作。初

医学百科 阳虚体质最适合三九灸

中医认为,冬至后的三个九天,是全年天气最冷、体内阴气最盛的时段。这个时间段不妨试试用艾灸「强筋健体」,对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反复感冒、膝关性关节炎、老寒腿和妇女产后腰痛等疾病均有疗效。三九贴增强人体

医学百科 大肠液亏证与大肠燥结证鉴别

 定义大肠液亏证:大肠津液亏虚,失于濡润,传导不利所引起的大便干燥,难以排出和津伤阴损,浊气上攻的证候。大肠燥结证:邪热结于肠道,消灼津液,津伤肠燥,壅塞气机,腑气不通所表现的腹胀痛拒按,便秘,日晡身

阴损及阳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阴损及阳

由于阴精亏损而累及阳气化生不足,与“阴虚阳亢”的病理小同。如原有咳嗽、盗汗、遗精、咯血等阴亏证候,病变发展日久,若再出现气喘、自汗、大使溏泄等阳虚证候,这就叫阴损及阳。

医学百科 妙方巧治春季常见病——咳嗽,中医偏方有用吗

春季咳嗽多因感冒引起,从而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甚至气管炎,这也是咳嗽增多的主要原因。此外,春季气候干燥,上呼吸道黏膜因此也易受细菌侵袭而出现干咳。春季是花开的季节,花粉也会引起某些过敏的人咳嗽。以下偏方可

医学百科 咳嗽外治法

热敷止咳:适用于由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局灶性肺炎等引起的咳嗽。具体方法为选用不同型号的热水袋,内装60℃~70℃热水,用毛巾包裹后,放在患者背部热敷。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持续3~5天。热敷时,喝

医学百科 止咳糖浆喝前摇一摇

冬季,呼吸系统疾病比较多见,其中有感冒引起的咳嗽,也有老慢支发作等引起的咳嗽。咳嗽了,当然该及时止咳。在众多的止咳祛痰药物中,糖浆剂历来受到患者的青睐。它服用便利、口味甘甜、药物吸收好,对胃肠的刺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