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用药如用兵,药量必依证

Posted

篇首语: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用药如用兵,药量必依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用药如用兵,药量必依证

俗话说:「经方不传之秘在于量」,「古方之妙,全在药量」。在使用经方时,正确处理好方药剂量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系,是提升中医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危重疑难病症的辨治,应用经方时,药物的剂量一定要与病证相合,当重则重,否则,难以取得明显疗效。特别是对于峻药,更应当认证准确,胸有定见,放胆投用,才能起沉疴大证,当然,这个认证准确,胸有定见,是基于对《伤寒论》理法方药的透彻理解和掌握之上的。
近现代伤寒大家范中林和吴佩衡,皆是善用经方的临床实力派医家,他们都擅长应用大剂量的附子辨治危重病证,常常一次用量就多达上百克,甚至几百克,很多急危重症,往往因附子的用量奇大而药到病除,人称他们「范附子」、「吴附子」。民国时期中西医结合大家张锡纯,也是一位伤寒大家,以善用重量石膏而著称,他辨治阳明实热炽盛者,常常重用至200克以上,不少顽症因药量奇大而豁然痊愈,人称「张石膏」。同时代的另一位北京名医陆仲安常常以重用黄芪而著称,曾辨治肾炎水肿,黄芪用至300克,有「陆黄芪」之称。当代临床家李可老中医创制的有效名方「破格救心汤」,救治心系重证的主要特点就是重用附子。李老治疗重症,如救治心力衰竭、呼吸、循环衰竭等,为启动真阳,回阳救逆,附子用量常常在100克以上,挽救了不少急危重症及疑难病患者。
实际上,几千年来,中医发展核心问题之一就是量效关系。《伤寒论》经方药量按汉代度量衡测算是比较大的,汉代一斤约为现在的250克,一两约为现在的15.625克,附子大者1枚约30克,中者1枚约15克,半夏1升约为现在的130克,柴胡半斤约为现在的124克。常言道,经方药简效宏,实际上,效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药量较大。
我们应用经方,虽然不是按照原方药量,但也不能用量过小。应用经方,药量的大小要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还要结合病人的体质状况而定,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需用多大量全凭辨证。如果该用重时而用得少,那么将会杯水车薪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延误病情,因为对急危重症,只有重剂才能起沉疴,挽狂澜于顷刻。该用轻量时反而滥用重量,会适得其反。
所以,笔者认为,应用经方的用药定量原则是:用药如用兵,药量必依证。参考经方法,结合个体定。也就是说用药剂量的厘定,一是要依据病证情况,按照《伤寒论》的理法来全面考量,除选准方剂外,药量的多少对疗效也是至关重要的。二是具体定量还要考虑个体差异,权衡患者体质是否能承受得住较大的剂量。总之,一切在于既要有疗效,又要避免副作用,做到药量轻重适宜。
病案举例:
宛某某,男,74岁。胸闷气喘、咳嗽、咳痰伴乏力3年,加重1月余,2009年10月29日初诊。
患者有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心力衰竭病史。经常咳嗽、咳痰,动则胸闷气喘,每遇感冒、寒冷,或稍重活动时即加重。1月前因感冒发热未及时治疗而加重,诱发咳嗽、咳痰,继之胸闷心慌气喘并渐加重,夜间更甚,倚息不能平卧,去市某医院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炎,肺心病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肺部感染。住院给予强心、利尿和抗感染等治疗10余天,由于长期使用各类抗生素,已造成多种抗生素耐药,因而疗效不明显。诊见:精神疲惫,乏力,痛苦病容,阵发性咳嗽,咳白黏痰,胸闷气喘,动辄尤甚,夜间加重,无寒热,无汗,无口苦、口乾,腹稍胀满,纳差,寐差,双侧踝部轻度水肿。舌淡暗,舌体胖嫩,苔白腻滑,脉沉细数。证属少阴太阴合病挟饮。方拟麻黄细辛附子汤、四逆汤、小青龙汤三方合方化裁:炮附子30克(先煎1小时),干姜30克,麻黄15克,细辛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五味子15克,清半夏30克,茯苓30克,肉桂粉6克(冲服)。4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咳嗽、咳痰减轻,仍困倦乏力,胸闷气喘,倚息不能平卧。考虑扶阳力度过小,在上方基础上:将炮附子(先煎1小时)、干姜各加至45克,炙甘草加至30克,加山萸肉60克,继服4剂。
三诊:精神渐好,胸闷气喘减轻,踝部轻度水肿消失,继续扶阳祛寒,涤化水饮,上方又加减继服12剂,其间,炮附子最大量用至75克,干姜最大量用至60克,诸症基本消失,已能外出锻炼身体,停服汤剂,嘱以桂附地黄丸口服以巩固疗效。
按:此患者素体久病阳虚,又感寒发病,治不得法,阳虚日渐加重,终至表里俱虚寒,水饮内结上逆。阳衰是该案的病机关键,回阳固本之药必须量大才能获效。所以,应用经方治疗重证,既要辨准方证,紧抓病机,方证相应,又要重视方药剂量。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因时用药最相宜

时间医学认为:因时用药最相宜,用药量小,药效最佳。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用时间,要因时用药。  宜饭前空腹服用的药物1.健脾养胃药:如香砂养胃丸、健脾膏等,可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2.滋补强壮药:六味

《友渔斋医话》 用药如用兵

医之用药,如将之用兵。热之攻寒,寒之攻热,此正治也。因寒攻寒,因热攻热,此因治也。子虚者补其母,母虚者益其子;培东耗西,增水益火;或治标以救急,或治本以湔缓。譬如兵法,声东击西,奔左备右,攻其所不守,

《古今医统大全》 用药如用兵

革车千乘,带甲十万,筹策神机,鬼神猜泣,奇正万全,历古如是,况良医之用药。独不若临阵之将兵乎?奈何世人以卤莽之浮学,应仓卒无穷之疾变,其不眩骇颠仆者寡矣。苟无妙算深谋,成法以统治之,则倒戈败续之不暇,

医学百科 应用经方须注意药量配比

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例。

医学百科 《伤寒论》中谈桂枝汤药量比例变化

《伤寒论》在强调药物配伍同时,对药物用量亦有颇多斟酌,在相同的药物组成中,用量不同,产生的效应有别,治疗的病种亦各不相同;反之,不同病证用药量或药物间的比例不同,即使同一病证,因证情轻重不同,其药量或

医学百科 方药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

方药量效关系有诸多影响因素,从药材和饮片的角度而言,包括药材的质量、药物炮制等;从处方角度而言,包括剂型、煎煮和服药方法等。以方药的煎煮、服法等为例,以抛砖引玉,探讨方药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方法

医学百科 从仲景处方看药物用量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完成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他创造了很多中药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仲景处方精当,用药严谨,尤其药量增减变化更

医学百科 片剂药品标签如何看

规格:指每片含主药量多少和每瓶的装量。如维生素C片标注「100毫克,100片」;心痛定片标注「0.01克,100片;炎痛喜康片标注「50片,每片含炎痛喜康20毫克」。品名:指药品的名称,如谷维素片、复

《医学传心录》 用药传心赋

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要知黄连清心经之客火。黄柏降相火之游行。黄芩泻肺火而最妙。栀子清胃热而如神(炒黑止血)。芒硝通大便之结燥。大黄乃荡涤之将军①。犀角解乎心热。

《审视瑶函》 用药寒热论

用药如用兵,补泻寒热之间,安危生死之所系也,可不慎与?虽云目病非热不发,非寒不止,此言夫火之大概耳。内有阴虚、冷泪、昏眇、脱阳等症,岂可独言是火,而用寒凉也今之庸医,但见目病,不识症之虚实寒热,辨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