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小卒中三穴解危急

Posted 太冲

篇首语:积累知识,胜于积累金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小卒中三穴解危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小卒中三穴解危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小卒中),又称为「一过性脑缺血」,是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缺血区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最长不超过24小时,但可反复发作。本病可为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早期类型,发作越频繁,发生中风的危险性或几率越大。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疼、目眩、中风先兆等范畴。本病发生多由于肝阳偏亢、气血瘀阻所致。
辨证要点
1.肝阳偏亢:头疼头晕,胸胁胀满,肢体麻木,口干口苦,舌强语塞,走路肢体不遂,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左寸关大。
2.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口干眼涩,头晕目眩,五心烦热,阴虚盗汗,心烦易躁,头发易掉,舌红苔净,脉细数。
3.气血瘀阻:头疼头晕,肢体麻木,倦态乏力,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涩。
治疗要点
1.本病发生于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肝肾阴虚有关,因此治疗取穴以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经为主。
2.取穴:第一穴:太冲穴,适于肝阳偏亢、气血瘀阻证型;第二穴:阳陵泉穴,适于肝肾阴虚证型;第三穴:太溪穴,适于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证型。
3.治疗方法:用毫针治疗。
操作方法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者用平补平泻法。
太冲穴:足厥阴肝经原穴,位于足背第1、2蹠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太冲穴,深度约1寸,得气后,实证用泻法捻转,虚证用补法捻转,虚实夹杂者用平补平泻法捻转,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转一次以增强针感,一天治疗一次,轻者7天一个疗程,重者10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阳陵泉穴:足少阳胆经穴位,在腓骨小头前下方约1寸皮肤凹陷中,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直刺阳陵泉穴,深度约1.5寸,得气后,实证用泻法捻转,虚证用补法捻转,虚实夹杂者用平补平泻法捻转,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捻转一次以增强针感,一天治疗一次,轻者7天一个疗程,重者10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太溪穴:足少阴肾经穴位,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连线中点处,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太溪穴,深度约1寸,得气后,实证用泻法捻转,虚证用补法捻转,虚实夹杂者用平补平泻法捻转,留针1个小时,每10分钟捻转一次以增强针感,一天治疗一次,轻者7天一个疗程,重者2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病案举例
案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肝阳偏亢)
洪某,男,57岁,农民,1997年10月20日初诊。
患者诉头痛头晕4小时。因家事不遂,头痛、头晕、头胀,说话不利,走路不稳,胸闷、恶心欲吐,继往有高血压病史。来诊时,面色潮红,口干口苦,心烦急躁,血压突然升高,230/120mmHg,舌质淡红,舌苔微黄,脉细弦数,左关弦滑有力,尺弱。
西医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医辨证:肝肾阴虚,肝阳偏亢。
治则:平肝潜阳,滋补肝肾。选太冲穴针刺。
治疗经过:令患者为坐位,足踏地。取左右两侧太冲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太冲穴,深约1寸。得气后,用泻法捻转,1~2分钟,头痛、头晕即刻缓解。每5分钟捻转1次,共5次。血压160/100mmHg。
第二天复诊,头疼头晕、说话不利、走路不稳等症状未再反复,血压150/90mmHg,巩固治疗3次,诸症悉除,随访两年一直未反复。
按:本患者因情志不遂,头痛头晕,血压突然升高,发生高血压危象,属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小卒中。而针刺太冲穴后,头痛、头晕即刻缓解,针后说话利落、走路已稳,病情转危为安,进而可知,太冲穴具有平肝潜阳,降低血压的作用。尤其是对情绪波动,肝气冲逆,血压突然升高引起的危象,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案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肝风内动)
侯某,女,77岁,退休工人,2010年5月6日初诊。
头痛头晕,走路不稳8小时。8小时前,因情志不遂,头痛头晕,走路不稳。做饭切菜时,持刀费力。吃饭时,用筷子夹菜夹不住,右手食指、拇指屈伸困难。但说话清楚,四肢活动正常,血压170/80mmHg,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大。证为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治以平肝潜阳,针刺阳陵泉穴。
针法:阳陵泉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阳陵泉穴。得气后,用泻法捻转,1~2分钟,头痛头晕减轻,右手拇指屈伸好转。每15分钟捻转1次,共4次。头痛头晕消失,第二天复诊,血压160/70mmHg,诸症为复。巩固治疗3次,随访一年未反复。
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为小卒中,是指临床症状轻微的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是有症状卒中的5倍。小卒中多呈一过性,为时短暂,24小时内症状消失。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的中老年人出现一过性头痛头晕或说话不利,就应该想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可能。本案右食指屈伸不利,又无其他临床表现,往往被忽视。先后针刺阳陵穴、水沟穴,诸症逐渐消失,右手食指功能得到恢复。说明阳陵穴具有平肝潜阳、疏肝理气、降低血压的作用,对脑血管病急性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临证心得
以上病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选择太冲穴、阳陵泉穴单穴针刺,取得了即刻效应。在临床中还发现,单刺太溪穴也有很好的疗效。由此可知,该治疗方法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防治严重脑血管病发病的最好时机,如果配合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效果会更为显著。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针刺三穴头痛消

头痛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病理机制至今尚未清楚。中医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外感头痛是感受六淫之邪,邪气凝滞,阻抑清阳而致。内伤头痛是由七情内伤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所致。头痛种

小卒中怎么用?《百病自测》 小卒中

小卒中就是颈动脉或椎基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的缺血,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小卒中的原因不是脑血管痉挛,多数人认为是微血栓引起的脑栓塞,主要原因是小动脉硬化的早期征候。在脑动脉硬化部位的血管内膜上有小血栓形

直中三阴怎么用?《中医词典》z~其他 直中三阴

寒邪直接侵犯三阴经。《医学入门·伤寒》:“若不自阳经传来,直中三阴之经,初起厥逆,腹痛自利不渴,太阴自受寒也;上症加之呕吐,少阴自受寒也;又加之小便不利,厥阴自受寒也。”《医学心悟·直中三阴诸证》:“

医学百科 惊风病情急 治疗应分型

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重病证,以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发病年龄以1~5岁为多见,发病率高,四季皆有。发病来势凶猛,病情危急。急惊风来势急骤,以高热伴抽风、昏迷为特征。多由外感时邪疫疠,内蕴痰热食积以及

医学百科 胃出血分四型辨治

胃出血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部血管破裂而导致血液溢出,经口吐出或由大便排出的一种临床症状。引起胃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和部分胃炎。胃穿孔大出血病情危急,应立即施行手术及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于少

医学百科 三痛穴并用治疗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近年来笔者运用平衡针灸中的腰痛穴、膝痛穴、踝痛穴等三穴并用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了很好疗效。「三痛」穴定

《医学传心录》 直中三阴真寒证用药诀

元气衰微邪易侵,寒邪直中入三阴。三阴经证须分治,慎勿模糊不用心。太阴直中恶寒时,脉息沉迟弦滑微,肚腹疼来兼吐泻,理中一盏急须施。太阴直中身恶寒,更兼发热泻难安.头疼体痛并腹痛,桂枝参术炒姜甘。太阴直中

《医学传心录》 直中三阴真寒证用药诀

元气衰微邪易侵,寒邪直中入三阴。三阴经证须分治,慎勿模糊不用心。太阴直中恶寒时,脉息沉迟弦滑微,肚腹疼来兼吐泻,理中一盏急须施。太阴直中身恶寒,更兼发热泻难安.头疼体痛并腹痛,桂枝参术炒姜甘。太阴直中

止泻三穴怎么用?《手穴手纹诊治》 止泻三穴

定位:止泻一穴在大拇指桡侧第一、二指骨弯指横纹头处;止泻二、三穴分别在食指第一、二和二、三指骨弯指横纹头处。针时屈指。主治病症:小儿腹泻。备考:据河北省保定第二医院李玉环等报导:止泻三穴治疗小儿腹泻效

脊三穴怎么用?《中医词典》h~j 脊三穴

脊上三个穴位的合称。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即位于后正中线哑门穴下一寸处一穴;陶道穴一穴;第五腰椎棘突下(十七椎下)一穴。主治脑脊髓膜炎,腰背神经痛等。各直刺0.5-1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