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张庆祥解说小柴胡汤

Posted

篇首语:劳动教养了身体,学习教养了心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张庆祥解说小柴胡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张庆祥解说小柴胡汤

张庆祥老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教研室博士生导师。他通过对《伤寒论》小柴胡汤方义、加减及半表半里概念的分析,认为小柴胡汤是一外可清热散邪、益气解表,内可调理肝脾、和解少阳、清化湿热的方剂。笔者侍诊师侧,亲眼目睹老师以小柴胡汤为主方,治疗内伤外感各种疑难杂症,每获奇效。遂将其对小柴胡汤的理解和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方 义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张庆祥认为其核心病机在于调理气机,并常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说明气机条畅的重要性。《素问·六微旨大论》云:「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故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方中柴胡升举阳气,疏肝解郁,「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神农本草经》)。原方用量八两为君,「且方中七味药中,半夏、黄芩俱在可去之列,唯不去柴胡、甘草,当知寒热往来,全赖柴胡解外,甘草和中」(《伤寒来苏集》)。黄芩苦寒泄热;半夏辛开苦降,配柴胡则升,配黄芩则降,且有降逆和胃、辛开苦降之效。另外,人参、甘草、生姜、大枣,补中气和营卫,降逆止呕,健脾培元,使正胜邪却,扶正不留邪。诸药合用,使气机有上通下达,和调内外之功。且其在调理肝与脾胃之时,亦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义。
加 减
若兼见脾虚乏力者,加香砂四君子汤以补气行气健脾;伴脘痞痰多者,加平胃散以行气除胀;伴恶寒鼻塞者,加桂枝、白芍以解表调和营卫;伴项强不舒者,加葛根、羌活以舒筋散寒;伴失眠多梦者,加龙骨、牡蛎以重镇安神;伴头晕恶心者,加天麻、白术等以祛风化痰;伴带下色黄属湿热下注者,合二妙散、三妙散及生山药、芦根等以健脾利湿清热。
主 治
《伤寒论》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由该条文可知,病位已离表而欲达里,然并未至里,而是「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之半表半里,然半表半里绝非表里之间的膜原而已,从148条纯阴结全属里证,阳微结则既有表证又有里证,都可用小柴胡汤治疗来看,半表半里当为少阳枢机游移不定,既涉表,又及里,则此方临床应用广泛当在情理之中。
另外,六经辨证理论用三阴三阳概括脏腑、经络及气化功能与病理演变。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其支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属肝络胆。而肝胆相表里,足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小腹,斜行少腹,挟胃属肝络胆,注肺,并上行连目系,达巅顶,环口唇。故邪在少阳经络所生病者,常会涉及多个脏腑,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肝胆经循行部位的症状,以及肝胆本脏腑病证都可用小柴胡汤治疗。
功 效
小柴胡汤方首见于《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根据仲景之义,「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临床可用之和解少阳、益气解表、调理肝脾,清化湿热等。
和解少阳  治疗邪入少阳以口苦、咽干、目眩为主症的半表半里证。邪在少阳,胆火内郁,见口苦、咽干、目眩之三大症,用之准确,效若桴鼓。
解肌发表  治疗邪入少阳的寒热往来证。《伤寒论》第98条所言,此时邪在少阳,正邪交争,旋退旋进,故寒热往来。张庆祥认为少阳少血,不可发汗,太阳证虽未罢,因邪入少阳之像已显,故不用桂枝而择柴胡。
益气解表  用以治疗虚人外感,气虚发热证。小柴胡汤中有人参,为补气之要药,配伍甘草、大枣,故虚人外感时,张庆祥每用小柴胡汤随证加减而获效。
调节气机  用以治疗中焦气机失调所致的肝脾不调及肝胃不和证。《金匮要略》开篇即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临床脾胃病的发病与肝关系密切。方中柴胡为疏肝解郁之主药,且人参、生姜、甘草、大枣四药合用,固护中洲使脾旺不受邪,随证加减,疗效甚佳。
清化湿热  治疗中焦气机斡旋失常,津液代谢输布障碍,郁而化热引起的中焦湿热及上焦痰热证。脾主升而胃主降,脾脏喜燥而恶湿,胃则喜润而恶燥,但若脾胃虚弱,运化无权,酿生痰湿,久则蕴生湿热或痰热。方中黄芩、半夏清热燥湿,为燥湿化痰除湿之品。张庆祥临床常用此方清化湿热,化痰开窍,治疗酒客湿热内扰之胃胁胀痛、痰热扰心所致失眠多梦,以及湿热下注之尿赤带黄等。随证化裁,邪正兼顾,则痰湿去,脾胃健,且祛湿而无伤阴之弊,正中湿热缠绵难愈之机。
病案举例
陈某,女,55岁,因失眠数年,于2009年9月11日就诊。素有心脏病史,入睡困难,易醒,醒则心烦,伴身热汗出,时发心悸,口苦口臭。舌体胖大,苔白微厚,脉弦滑弱。证属痰热内扰,肝郁心弱,治以清热化痰,解郁安神。方用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味。处方:柴胡15克,酒黄芩9克,青皮、陈皮各9克,姜半夏9克,生晒参10克,茯苓12克,苍术、白术各12克,元胡9克,鸡血籐12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8克,砂仁6克,生甘草3克,炒栀子9克。6剂,姜、枣为引,水煎服,日1剂。
二诊:药后入眠好转,醒后可以复睡,心烦减轻,唯时有心悸,口苦有味,汗出身热,纳可,时头痛,呕吐。舌胖大,有齿痕,舌质淡,苔白微厚,脉细弦弱。方药对证,湿热像已减,但病机仍在,故效不更方,去苍术、白术之温燥,栀子之苦寒,针对其高血压的伴见症加钩籐15克,以平肝潜阳,加益母草18克,以活血利小便,导热下行。6剂,煎服法同上。
三诊:药后睡眠好转,头痛呕吐未作,心烦减轻,现入眠难,汗出多,汗出时心烦身热明显。舌象同前,脉弦滑。痰热症减,因病人处于更年期,阴虚内热为主要矛盾,故去钩籐、益母草,改锻龙骨、锻牡蛎各15克;加丹参12克活血通脉,青蒿9克、地骨皮12克清退虚热。6剂,煎服法同上。
后以上方为基础方调理,睡眠正常,余症亦消。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小柴胡汤解析与临证

小柴胡汤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少阳病的经典名方。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证的条文有17条,在《金匮要略》中,小柴胡汤证的条文有3条。柴胡汤的方药及药量配比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炙

医学百科 六味小柴胡汤妙用3则

六味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方药组成有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干姜、五味子。因其为小柴胡汤的加减方,且由六味药物组成,故将其称为「六味小柴胡汤」。笔者经常运用该方治疗外感发热

医学百科 小柴胡汤中的柴胡

小柴胡汤以柴胡为名,很显然,柴胡为君,原方中柴胡用量最重,为半斤。清代医家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中指出:「先辈论此汤,转旋在柴、芩二味,以柴胡清表热,黄芩清里热也。卢氏以柴胡、半夏得二至之气而生,为半

医学百科 论小柴胡汤法及其变化

小柴胡汤法是仲景专为少阳病而设,亦称表里和解法。对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而言,是定而不移之方、之法。后人根据仲景原意将小柴胡汤证中可能出现的或有或无证和伴见证归纳为七个,临证仍遵小柴胡汤法,仍用小柴胡汤,只

医学百科 小柴胡汤疗月经病

医者熟知逍遥散、四物汤为调经要方,小柴胡汤治疗月经病有必要特意拈出。王好古在《医垒元戎》中指出:「易老云:仲景治妇人经不调,尽在小柴胡调治条下,以此推之。」「小柴胡汤与四物汤各半一名调经汤」。王好古在

医学百科 谈谈小柴胡汤法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是中医和法的代表方剂,历代中医从本方中得到启发,变化出以柴胡为君药的柴胡流派,以通治各种疾病,是为

医学百科 小柴胡汤证抓主症

小柴胡汤证的主症,依据《伤寒论》第263条和第96条,可以概括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临床上,我们可以见到表现典型的小柴胡汤证患者。曾治疗一老者,女性,「感冒

医学百科 话说小柴胡汤

《伤寒论》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中指出: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

医学百科 六味小柴胡汤治多年顽咳体会

六味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干姜、五味子组成,出自《伤寒论》第96条小柴胡汤方后加减法,因其为小柴胡汤的加减方,且由六味药物组成,故称之为「六味小柴胡汤」。笔者用之治疗外感发热、急慢性支气管

医学百科 伤寒风温始终皆宜汗解说

伤寒初得宜用热药发其汗,麻黄、桂枝诸汤是也。风温初得宜用凉药发其汗,薄荷、连翘、蝉蜕诸药是也。至传经已深,阳明热实,无论伤寒、风温,皆宜治以白虎汤。而愚用白虎汤时,恒加薄荷少许,或连翘、蝉蜕少许,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