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三阳易治三阴难

Posted 三阴

篇首语: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在不幸中考察他。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三阳易治三阴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三阳易治三阴难

《医学入门·痈疽总论》有「三阳易治三阴难」一语,专从经络循行部位考量。笔者学习《伤寒论》偶有一得,亦为「三阳易治三阴难」,然与彼不可同日而语。
仲景昔日「勤求古训」,而著《伤寒论》。古训中当有《素问·阴阳应像大论》之「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肉,其次治经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一句。《伤寒论》中「三阳」、「三阴」至今众说纷纭,笔者参考《素问》「善治者治……其次……其次……」之意,以外邪入侵之病程阶段解之,颇能说明一些临床问题。此病程参考了时间,如「日传一经」,也参考了空间,如涉及经络区域的病变。但更重要的是依据了外邪由浅入深的步骤:气血不畅(正邪之争的战场)初在太阳皮毛,善治者顺正气抗邪之势迅速解决「战斗」,不善治者或者贻误战机、或者不识机体抗邪之势误治,导致病变向深进展。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不识病,不识势,不懂得调整人体的正气使之有序,则病位渐深。由皮毛而肌肉,由肌肉而经脉,由经脉而六腑,最后入五脏。未入五脏者以腑病为主,相对容易治疗,迁延入五脏者,「半死半生也」。为了给病程系统归类,仲景采用了「三阳」、「三阴」命名(「三阳」、「三阴」归类在古代是极普遍的现象,据《黄帝内经释难》转引王玉川先生考察,中医古籍里有29种序次不同的三阴三阳)。
「三阳」多腑病,「三阴」多脏病。《难经正义》言:「以脏病深,腑病浅,分其难易耳。」即三阳易治、三阴难治之意。不过此为系统归类的概括,只言大概,不可绝对化,故《难经正义》又云:「然亦不可拘。」
三阳易治三阴难,病变深浅是一方面,但还有更重要的原因。《难经发挥》对于五十四难「脏病难治,腑病易治」的解读颇能启人心智,略述如下:
脏病何以难治?这是五脏生理特征及功能决定的。一则人以五脏为本,《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生之本」,「肺者气之本」,「脾胃者仓廪之本」,「肝者罢极之本」,「肾者封藏之本」。五脏发病,生命之根本受到动摇,故「难治」。二则五脏藏神,《素问·宣明五气》篇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灵枢·本脏》也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五脏有病,会损及五神,五神之病药力难及,故「难治」。三则五脏的特征是 「满」,《素问·五脏别论》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五脏贮藏精微,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五脏有病,精微匮乏,就会产生种种虚证,虚证调补非短时间能纠正,故「难治」。
腑病易治,是因为六腑「实而不满」,以通为顺,生理上是完成消化、吸收和排泄的。病理上多实,治疗上只要使之通,就可使功能得以恢复,因此在治疗上较五脏病证要容易治疗得多。
柯韵伯《伤寒论翼》中有一段话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三阳」、「三阴」治疗中的不同:「小柴胡为少阳主方,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阴阳异位,阳宜升发,故主以柴胡;阴宜收降,故主以乌梅。阳主热,故重用寒凉;阴主寒,故重用辛热。阳以动为用,故汤以荡之,其证变幻不常,故柴胡有加减法;阴以静为体,故丸以缓之,其证有定局,故乌梅无加减法也。」这段话从宜升与宜降,重用寒凉与重用辛热,汤以荡之多加减法与丸以缓之无加减法三个方面,点明了厥阴少阳治疗的不同。
我们也可以粗略地把三阳看作是一种功能上的短暂失调,而把三阴当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病态体质。总之,三阳易治三阴难,医者切不可将三阳治成三阴,错治不如不治。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浅析《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

《伤寒论》三阴三阳俗称六经,自其成书以来,有关六经实质的探讨一直是中医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研究难点,正如恽铁樵《药庵医学丛书·伤寒论研究》云:「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谈

疮门主论怎么用?《疡医大全》 疮门主论

陈实功曰∶疮乃风热湿毒相聚而成也。外多服四生丸,内多服肾气丸。(《正宗》)冯鲁瞻曰∶妇人两生疮,或胎产调理失宜,伤损脾胃,或忧思郁怒,亏损肝脾,以致湿热下注。外属足三阳易治,内属三阴难痊。若初起发肿赤

医学百科 什么是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是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证候,以阴阳为总纲,归纳为三阳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两大类,分别从邪正斗争关系、病变部位、病势进退缓急等方面阐述

《医宗金鉴》 〔月廉〕疮

【方歌】〔月廉〕疮常分内外廉,外廉易治内难痊,外属三阳湿热结,内属三阴虚热缠。法宜搜风除湿热,外贴三香夹纸钱。【注】此证生在两胫内外廉骨,外廉属足三阳经湿热结聚,早治易于见效;内兼属三阴有湿,兼血分虚

医学百科 察颜切脉 先辨阴阳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的分析。在《素问·阴阳应像大论》中提出:「察颜切脉,先辨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

医学百科 什么是病证结合

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是中医学固有的独特内容。《素问·热论》中说:「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首先确定是由寒邪引起的热病,然后辨别三阴三阳经中何者受病。后世的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都是遵循《内经

医学百科 什么是太阴病证

【概念】太阴病证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寒湿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太阴病为三阴病之轻浅阶段,其病变特点为里虚寒证。可因三阳病治疗失当,损伤脾阳而起,亦可由风寒之邪直接侵犯而成。本证是以腹满时痛,自利,口

医学百科 八钢辩证之表里辨证

表里是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表与里是相对的概念,如躯壳与脏腑相对而言,躯壳为表,脏腑为里;脏与腑相对而言,腑属表,脏属里;经络与脏腑相对而言,经络属表,脏腑属里;经络中三阳经与三阴经相对而言,三

医学百科 什么是十二经脉病证

十二经脉包括手、足三阴与三阳经。各经病证包括经脉循行和所属脏腑的病变。它们的临床表现有三个特点:一是经脉受邪,经气不利,出现的病症多与其循行部位有关,如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可见项背、腰脊、膕窝、足跟等处

序怎么用?《千金食治》 序

昔神农遍尝百药,以辨五苦六辛之味,逮伊芳尹而汤液之剂备。黄帝欲创九针,以治三阴三阳之疾,得岐伯而砭艾之法精。虽大圣人有意于拯民之瘼,必待贤明博通之臣,或为之先,或为之后,然后圣人之所为,得行于永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