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辨治痤疮 宜首分阴阳

Posted 痤疮

篇首语: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辨治痤疮 宜首分阴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辨治痤疮 宜首分阴阳

  痤疮,中医称为「肺风粉刺」、「酒刺」、「面疱」等,好发于面部。初期为皮色丘疹,白头或黑头粉刺,脓疱,后期可出现结节、囊肿,毛孔粗大、瘢痕及色素沉着,严重影响容貌。中医方法多从热论治,笔者临床所见,求治患者中以热为主者并不多,故遵《内经》「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之旨,主张辨治痤疮应首分阴阳。
  历代文献对痤疮的论述
  现今中医临床受唐以后论说影响较多,具体到痤疮,文献中如此说:《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第八十一》曰:「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能散……内服枇杷叶丸、黄芩清肺饮。」《外科大成·肺风酒刺》曰:「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但在众多的「血热」说中也不乏独特的观点,如《外科启玄》曰「肺气不清,受风而成,或冷水洗面,热血凝结而成」,此说与《素问·生气通天论》之「汗出见湿,乃生痤……劳汗当风,寒薄为齄,郁乃痤」颇有渊源。
  汉代及汉代以前的中医学对于寒凉致病是非常重视的,而随着时代气候的变迁和医家的矫枉过正,唐及唐以后的中医学对于温热致病越来越重视。这是在参考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资料时必须明了的学科变迁背景。如何以古老中医学应对当今的临床问题呢?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则,一是参天地之变、古今之说;二是以见症为准,不可固执定见。
  勿忽视痤疮成因中「阴」的一面
  痤疮的中医阴阳辨证,与西方皮肤病学对痤疮的分级极为合拍。西方常用的两种痤疮分级方法为Pillsbury法和Gollnick(1998)法。两种方法均把痤疮依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四级,分别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和轻度、中度、重度、很严重。笔者将以上两种分级法给予阴阳归类,发现Pillsbury法中的Ⅰ度、Ⅱ度与Ⅲ度、Ⅳ度的分别在病变部位的深浅,如Ⅱ度仅为浅在性脓疱,Ⅲ度则出现深在性炎症性皮疹;Gollnick法以皮损的形态为分级依据,轻度、中度仅有粉刺和丘疹脓疱,而重度、很严重则出现了结节、囊肿窦道和瘢痕。顺理成章,笔者简单将病位浅的,皮损以没有显著郁结的粉刺和丘疹脓疱为主的痤疮辨为阳证痤疮;而将病位深在,皮损以有显著郁结的结节、囊肿窦道和瘢痕为主的痤疮辨为阴证痤疮。
  其实,中医文献中也多数提到了痤疮形成有「阴」的一面。《素问》中说「郁乃痤」;《外科正宗》中说「血热郁滞不能散」;《外科大成》中说「肺经血热郁滞不行」;《外科启玄》中说「热血凝结而成」。其中提到的「郁」、「郁滞」、「凝结」都是不通之意,即笔者所谓的「阴证」之意。但可惜的是,到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医宗金鉴》,便只剩下「阳证」。「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之说把痤疮成因中非常重要的「阴」的一面挡在了后世医患的视野之外。
  辨别痤疮成因中「郁」和「热」何者为重,绝非纸上谈兵,其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方向选择问题。Ⅰ度痤疮以粉刺为主,多热重而郁轻;Ⅱ度痤疮以表浅的炎症为主,表现为红肿热痛,热毒重,但不能忽略郁;Ⅲ度痤疮病位转深,以出现结节为特征,外观上有时反而不及Ⅱ度炎症明显,但治疗时要化掉已经成形的结节(《内经》云「阳化气阴成形」),要比治疗Ⅱ度痤疮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治疗不可只想到清热,要更多地想到开郁散结,用到温通药物的几率也要多很多;Ⅳ度痤疮为集痤疮皮损类型之大成者,也称聚合性痤疮,以出现囊肿和瘢痕为特征,病位深在,治疗时温清消补均可用到,特别要提到的是对于气滞、血瘀、痰凝俱结为毒的Ⅳ度痤疮,会常常用到炮甲珠、全蝎等虫类药,用以走窜开郁。
  痤疮的分度辨治
  历代文献中推崇的枇杷清肺饮只适用于Ⅰ度痤疮,但因Ⅰ度痤疮就医的患者比例极小,故其用武之地很少。Ⅰ度痤疮患者更多会自行选购一些外用的药物和化妆品。此期不应以控制出油为治疗目的,因为皮肤的油腻状态是身体整体状况的局部反映,以外用药物控制出油,只会导致越控越油的局面出现。如果有方便选购的枇杷清肺饮中成药出现,将是Ⅰ度痤疮患者的福音。
  Ⅱ度痤疮笔者多用温酒送服防风通圣丸治疗,或者以五味消毒饮酒水各半煎服,以药后微汗得效最捷。历代文献中提到的外用药颠倒散对于局部炎性痤疮疗效非凡,可以根据局部皮损干湿状态不同选用香油调、茶水调、酒调、醋调等。可惜如今市面上买不到颠倒散的成药。
  Ⅲ度痤疮笔者多以桂枝茯苓丸与保和丸配合服用,舌脉无明显热象可用温酒送服。桂枝茯苓丸以桂枝名方,药性偏温,如果没有对于痤疮阴证的清晰认识,医者怕不敢用此方。阳证易治阴证难,Ⅲ度与Ⅳ度痤疮均为阴证,医者与患者要达成共识,治疗须有耐心和定力,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
  Ⅳ度痤疮与体质关系更密切。针对皮损笔者多采用赵炳南全虫方、仙方活命饮、大黄虫丸等加减,而针对体质则只能圆机活法,因其为阴证,故无论如何辨治,当不忘温通。笔者7年前曾治疗一20岁女性,痤疮反复数年,阳证之状已无,诊时面部远观无皮损,然以手触之却如老树之皮,弹性全无。其人口干而不能饮,饮则立溲,舌脉无热象,以肾气丸及五苓散方为主治疗,4月而愈,下焦气化及面部弹性均恢复。数年后随访,身体健康,皮损未再发作。
  以上提到的都是根据痤疮的皮损为主大致的辨治情况,旨在提醒医者不可忽略阴证痤疮。痤疮治疗绝非如此简单,越是难治的患者越需要机体整体状态的支持,简单易治的可以更多依赖疾病辨证、皮损辨证,而复杂难治的与体质、饮食、睡眠、月经、情绪和工作节律等均有关系,脱离中医的四诊合参将寸步难行。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中医辨治脱发

  发为血之余,头为诸阳之会,阳气上达,阴血上奉,则发荣色润,反之会失养而脱。辨证首分虚实,笔者分五型治疗,效果良好。  中医辨治脱发  气血双虚:症见头发渐脱,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耳鸣腰酸,倦怠乏

医学百科 皮脂溢出症分两型辨治

皮脂溢出症,中医称之为「白屑风」,认为本病多由风邪侵入毛孔,郁久血燥,肌肤失养所致。临床上一般将本病分为油性皮脂溢和干性皮脂溢两种。前者皮脂分泌旺盛,在头皮、前额和鼻翼等处非常油腻,常伴发痤疮、粉刺,

医学百科 运用运气学说辨治肿瘤并发症

?运气辨治的实质是基于「天人相应」思想,透过自然气息的运动变化了解人体气机变化及其临床表现,「谨调阴阳,无失气宜」,通过调整天人关系,从而达到祛病除疾的目的。?运气辨治,注重辨时、辨机、辨阴阳「开阖枢

医学百科 行房汗盛分型辨治

房事汗出属中医学「汗证」、「虚劳」等范畴。男子房汗不足为怪,然汗出过多则属病态。本病以虚证为主,多为气血阴阳不足。《黄帝内经》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相当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是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精血液关

医学百科 分型辨治房事多汗症

本病属中医学中「汗证」、「虚劳」等范畴。男子房汗不足为奇,然汗出过多则属病态。本病以虚证为主,多为气血阴阳不足。《黄帝内经》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相当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是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精血液关系

医学百科 黄连汤活用辨治心悸

《伤寒论》173条说:「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黄连汤由黄连3两,炙甘草3两,干姜3两,桂枝3两,人参2两,半夏半升,大枣12枚组成。有清上温下,调和寒热,升降阴阳之

医学百科 脾胃应甘补

补脾胃者,当使燥湿相宜,则在医者选方用药,当以甘味为主。然甘有甘温甘凉之分。阳不足者治以甘温,阴不足者则宜甘凉,甘温可助脾升,甘凉可助胃降。补脾胃当首分阴阳,不可认为补脾必甘温,补胃皆甘凉,当以辨证论

医学百科 芍药汤加减治痤疮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

医学百科 发散火郁治痤疮

痤疮,给许多年轻人带来了无限烦恼。现代医学尚无特效办法。 中医认为,痤疮属于内热盛,不得发散,郁久化毒,波及血分而成。《内经》早有记载,《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迫为

医学百科 辨证分型治痤疮

  痤疮中医谓之「粉刺」,俗称「青春痘」,是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于青年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形成丘疹、粉刺、脓疱结节或囊肿等损害。临床可以按肺热熏蒸、湿热蕴结、血瘀痰凝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