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仲景用细辛组方配伍探要

Posted

篇首语:知识能使你增加一双眼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仲景用细辛组方配伍探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仲景用细辛组方配伍探要

《伤寒论》中虽仅有5方计7处用了细辛,其用量少则一两,多则六两,然可窥仲师善于妙用细辛组方之一斑。简要分析如下。
细辛与干姜、五味子配伍
细辛味辛性温,为少阴经之表药,能疏腠散寒,通阳化饮;干姜可温中散寒,健脾化饮;五味子酸收敛肺,降逆止咳,并可防姜、辛过散之弊。细辛与姜、味配伍的方剂是主治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之证的小青龙汤。仲景治寒饮阻肺的咳喘证,最喜用细辛与干姜、五味子配伍,首创姜、辛、味伍用以止咳平喘之妙法,开后世散、敛并用之先河。细辛助五味子宣降肺气,协干姜温化痰饮。《本草求原》曰:「五味子为咳嗽要药,然必合细辛、干姜以升散风寒,用此以敛之,则升降灵,咳嗽自止」。陈修园更明言:「干姜以司肺之开,五味子以司肺之合,细辛以发动其开合活动之机……」三药合用其妙天成,故仿此之方叠出。如《普济本事方》中的五味子丸、《太平圣惠方》中的干姜散等。
细辛与麻黄、桂枝配伍
麻黄味辛性温质轻,以轻去实,长于升散,其发汗解表之力冠辛温解表药之首;桂枝通阳宣散,透达营卫;细辛则能外散风寒,内化寒饮,上疏头风,下通肾气,助麻黄以辛通窍泄闭,协桂枝温经和营,引营分之邪达于肌表,令汗出而解。细辛与麻、桂配伍使用的方剂是小青龙汤。本方系麻黄汤去杏仁,桂枝汤去生姜,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而成。方中,麻、桂除外寒而宣肺气,伍姜、辛温肺化饮并助麻、桂鼓动内外之阳气,加强解表散寒之力;配五味子敛气、芍药养血并制诸药辛温宣散之性,以防耗气折阴之弊;半夏降逆化痰以利气道,炙甘草和中兼以调和诸药。共奏温经散寒、解表涤饮之功。
细辛与当归、芍药伍用
细辛与归、芍伍用的方剂是当归四逆汤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汤是桂枝汤去干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方中白芍补血偏于养阴,其性静而主守;当归补血偏于温阳,其性动而主走;细辛温通行散,使芍药静而欲动,补其阴以生血,促当归行而欲速通其阳,以泄厥阴血分之寒;佐桂枝温经以散厥阴血分之风;协通草通行血脉;甘草、大枣补中益气,助当归、白芍补血,助桂枝、细辛通阳。全方有和厥阴以温经散寒之功,调营血以通阳气之效。主治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厥逆、脉微欲绝之证。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当归四逆汤证而内有久寒者,见大便溏薄、腹痛、呕吐等症。加吴茱萸、生姜增强温中散寒之功,并借酒力以行药势,助归、芍、桂、辛温经通脉。
细辛与乌梅、黄连伍用
黄连大苦大寒,与辛散的细辛合用,辛苦共施,寒热并用;乌梅酸涩,有收敛肺气、固肠止泻、和胃安蛔之功,三药合用,酸收、辛散、苦降,性味虽别,功效异殊。细辛与乌梅、黄连伍用的方剂是乌梅丸。主治脏寒蛔厥及久痢。方中重用乌梅、苦酒之酸配椒、桂、姜、辛、附之辛与连、柏之苦,使蛔虫得酸则静,得苦则下,遇辛而伏;并佐参、归益气养血,祛邪而不伤正。此方酸甘化阴,酸苦泄热,辛甘温阳,辛苦通降,酸甘辛苦兼收并蓄,刚柔相济,共奏滋阴泄热、温阳通降、安蛔止痛之功,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又被后世奉为治蛔之祖方。
细辛与附子配伍使用
附子辛温大热,纯阳有毒,通行十二经脉,为补先天命门真火、壮肾阳之要药,偏散里寒;细辛偏散表寒,二药合用,表里同治内外兼顾,在内则附子治之,细辛托之散之;在外则细辛疏之,附子鼓之助之。性则善走通行,功则散寒止痛。细辛与附子配伍的方剂是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少阴病兼表之「太少两感证」。细辛内助附子以兴阳,外协麻黄以解表,三药合用温阳以促进解表,解表而不伤阳气。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半夏黄连配枳实消痞满

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半夏配黄连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的核心配伍组药,体现了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消痞散结的配伍组方治疗思想。金元时期李东垣《兰室秘藏》中的枳实消痞丸是在半夏泻心汤、枳术丸

医学百科 金匮肾气丸组方有三妙

金匮肾气丸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肾为水火之脏,有调和阴阳之功,阳动则气化,阴静则精生,阴阳协调以化生肾气。金匮肾气丸组方有以下几个特点:阴阳互根:肾为先天之本,是水火同居之脏,肾中阴

医学百科 张仲景运用细辛探讨

细辛辛香透窜、解表通窍温脉之力皆强。其用途较多,然有「用不过钱」或「用不过五分」之说。因此用之者,多持审慎态度。丸散剂可遵此说,汤剂则不尽然。现就张仲景对于细辛的运用予以讨论,以期有利于临床之正确使用

医学百科 由仲景方说细辛运用

中医理论认为,细辛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痺痛。细辛辛香透窜、解表通窍温脉之力皆强;其用途较多,但有「用不过钱」或「用不过五分」之说。丸散剂可遵此说,汤剂则不尽

医学百科 若要痰饮退 宜用姜辛味

医圣张仲景治痰饮的基本原则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他把干姜、细辛、五味子配伍使用,体现了这一大法。三药均性温入肺,干姜、细辛温肺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此三药联用,散中有收,收中有散,彼此协同,互

医学百科 浅说服药方法

中医疗效是历代医家讨论研究的首要问题。药物组方的配伍和用量固然重要,但是服药方法也在中药取效过程中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服药时间。适时服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方面,具体服药时间应根据胃肠的状况、病情需要及药

医学百科 仲景用芍药的临床体会(下)

芍药的配伍运用芍药加桂枝代表方桂枝汤。方中芍药、桂枝各三两,《医宗金鉴》:「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阴营。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

医学百科 张仲景运用附子浅析(下)

仲景用附子不仅配伍精当,而且在用法、剂量及毒性的杀减等方面都非常审慎细致,示人以规矩。附子的生熟用法和煎服法纵观有关附子的经方不难发现,仲景凡取附子回阳救逆之功则生用,凡取其温阳补肾,温经逐湿止痛之功

医学百科 仲景用白术治病的临床体会(二)

白术的配伍运用白术加麻黄:解表除湿,代表方麻黄加术汤。《金匮》「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太阳表湿证,胃寒,腰背酸痛,无汗,再加骨节酸痛严重,舌苔腻要加白术,说明它不仅是寒,还有湿。麻黄

医学百科 辛智科治脾胃病常用药对

辛智科教授治疗脾胃病,组方用药,喜用药对,并对其体会颇深,应用娴熟,疗效显著,现将常用的药对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黄连吴茱萸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名为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左金丸有清泻肝火、和胃降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