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秋温兼伏气化热

Posted

篇首语: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秋温兼伏气化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秋温兼伏气化热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徐姓媪,年五十九岁,于中秋上旬得温病,带有伏气化热。
【病因】
从前原居他处,因迁居劳碌,天气燥热,有汗受风,遂得斯病。
【证候】
晨起,觉周身微发热兼酸懒不舒,过午,陡觉表里大热,且其热浸增。及晚四点钟往视时,见其卧床闭目,精神昏昏。呻吟不止。诊其脉左部沉弦,右部洪实,数近六至。问其未病之前,曾有拂意之事乎?其家人曰︰诚然,其禀性褊急,恒多忧思,且又易动肝火。欲见其舌苔,大声呼数次,始知启口,视其舌上似无苔而有肿胀之意,问其大便,言素恒干燥。
【诊断】
其左脉沉弦者,知其肝气郁滞不能条达,是以呻吟不止,此欲借呻吟以舒其气也。其右脉洪实者,知此证必有伏气化热,窜入阳明,不然则外感之温病,半日之间何至若斯之剧也。此当用白虎汤以清阳明之热,而以调气舒肝之药佐之。
【处方】
生石膏(二两捣细)知母(八钱)生莱菔子(三钱捣碎)青连翘(三钱)甘草(二钱)粳米(四钱)共煎汤两盅,分两次温服。
【方解】
莱菔子为善化郁气之药。其性善升亦善降,炒用之则降多于升,生用之则升多于降。凡肝气之郁者宜升,是以方中用生者。至于连翘,原具有透表之力,而用于此方之中,不但取其能透表也,其性又善舒肝,凡肝气之郁而不舒者,连翘皆能舒之也。是则连翘一味,既可佐白虎以清温热,更可辅莱菔以开肝气之郁滞。
【复诊】
将药两次服完,周身得汗,热退十之七八,精神骤然清爽。左脉仍有弦象而不沉,右脉已无洪象而仍似有力,至数之数亦减。问其心中仍有觉热之时,且腹中知饥而懒于进食,此则再宜用凉润滋阴之品清其余热。
【处方】
玄参(一两)沙参(五钱)生杭芍(四钱)生麦芽(三钱)鲜茅根(四钱)滑石(三钱)甘草(二钱)共煎汤一大盅,温服。方中用滑石者,欲其余热自小便泻出也。
【效果】
将药连服两剂,大便通下,其热全消,能进饮食,脉象亦和平矣。而至数仍有数象,俾再用玄参两半,潞参三钱,煎服数剂以善其后。
【来源】盐山·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风温兼伏气化热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陈××,年四十六岁,得风温兼伏气化热病。【病因】因有事乘京奉车北上时,当仲夏归途受风,致成温热病。【证候】其得病之翌日,即延为诊视,起居如常,惟觉咽喉之间有热上冲,咳嗽吐痰音微哑,

医学百科 风温兼喘促

【病人基本资料】辽宁赫姓幼子,年五岁,得风温兼喘促证。【病因】季春下旬,在外边HT戏,出汗受风,遂成温病。医治失宜,七八日间又添喘促。【证候】面红身热,喘息极迫促,痰声漉漉,目似不瞬。脉象浮滑,重按有

医学百科 暑温兼泄泻

【病人基本资料】天津侯姓学徒,年十三岁,得暑温兼泄泻。【病因】季夏天气暑热,出门送药受暑,表里俱觉发热,兼头目眩晕。服药失宜,又兼患泄泻。【证候】每日泄泻十余次,已逾两旬,而心中仍觉发热懒食,周身酸软

医学百科 肺痨咳嗽由于伏气化热所伤证

【病者】沈阳高XX,三十二岁。因伏气化热伤肺,致成肺痨咳嗽证。【病因】腊底感受寒凉,未即成病,而从此身不见汗。继则心中渐觉发热,至仲春其热加甚,饮食懒进,发生咳嗽,浸成肺痨病。【病候】其咳嗽昼轻夜重,

医学百科 中医气化析埃博拉

自古,中医在面对大型瘟疫时都有杰出的表现,对于现在医学暂未解决的疾病同样具有完备的病因病机模型。笔者试根据《内经》和《伤寒论》的气化理论分析该病症状及证治思路如下。发病的运气学要素今年岁次甲午,岁土太

医学百科 陈皮理气化滞需大量

《本草纲目》中盛赞陈皮「通滞」之功,谓:「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仓,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

医学百科 游仙散配徐长卿 行气化瘀治胃痛

胃痛可发生在多种胃病中,古方游仙散由草果、延胡索、五灵脂、没药等组成,具有行气化瘀止痛作用,沈舒文在此方基础上配徐长卿,形成治疗胃痛的配伍组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痛明显者,尤其上述胃病因饮食

医学百科 辛开苦降 益气化瘀愈胃溃疡

患者王某,男45岁,司机,2012年12月3日初诊。主诉:胃脘胀痛两年余伴恶心反酸乏力2个月。经常服用奥美拉挫、果胶铋等抑酸止痛药,症状时好时坏,饮酒或劳累后加重。在兰州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窦部溃疡

秋温怎么用?《中医词典》n~o~p~q 秋温

病名。发于秋季的热病。可按一般温热病辩证治疗。《温热经解·客气温病治法》:“秋温,不大便五六日,舌苔焦燥者,热病也,大承气汤主之。秋温,化热十余日,邪入厥阴,唇焦齿燥,耳聋,舌根焦黑,手指蠕动欲痉者,

秋温怎么用?《中医词典》n~o~p~q 秋温

病名。发于秋季的热病。可按一般温热病辩证治疗。《温热经解·客气温病治法》:“秋温,不大便五六日,舌苔焦燥者,热病也,大承气汤主之。秋温,化热十余日,邪入厥阴,唇焦齿燥,耳聋,舌根焦黑,手指蠕动欲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