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理冲汤止崩漏

Posted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理冲汤止崩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理冲汤止崩漏

理冲汤方出《医学衷中参西录》,由党参、白术、黄芪、三棱、莪术、知母、鸡内金、天花粉、生山药、陈醋等组成,具有益气行血、调经祛瘀之功,主治妇女产后血瘀所致恶露不尽,癥瘕积聚,经来量多,淋漓不断,口干烦热,胸闷痞胀,不思饮食。舌质暗红,苔薄黄或太少,脉细数涩。现代医学之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葡萄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证等所致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均可以此方加减治疗。
中气不足,统摄无权,冲任不固,可导致崩漏。脾主统血,用党参、白术、黄芪补气摄血,调理冲任。产后血瘀则癥瘕积聚而生,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而经血淋漓不断,或产后恶露不绝,以三棱、莪术消癥瘕破瘀血;天花粉解毒清热,滋阴生津;鸡内金、山药健脾开胃,助气血生化之源;陈醋酸涩收敛助党参、黄芪以止血。
典型病案
王某,女,28岁。初诊,2013年3月10日。患者主诉月经淋漓不断10日不止。平素月经错后一周,经来下腹部疼痛伴有血块。刻下月经过多,淋漓不断10日不止,夹有少量黑色血块,四肢怕凉,头昏头晕,有时恶心,食欲不振,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B超提示:子宫肌瘤。
西医诊断:子宫功能性出血,痛经,月经不调。
中医辨证:崩漏属于冲任不调,脾肾亏虚,气虚血瘀。
治则:益气行血,调经祛瘀。以固冲汤、右归饮加减。
处方:三棱10克,莪术10克,知母20克,鸡内金10克,天花粉30克,茜草1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黄芪15克,藕节炭15克,汉三七粉3克(分冲),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肉苁蓉10克,巴戟天10克,鹿角霜10克,阿胶10克,炒艾叶10克,陈醋20毫升兑入药汁。服用7剂,经血停止。
二诊患者血已止,疲乏无力,食纳差,上方去三棱、莪术、陈醋加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白芍各10克,活血化瘀以消除肌瘤,以此方加减服用,三月余病情好转,月经正常。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归脾汤止崩漏

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由人参、白术,黄芪、当归、茯神、远志、龙眼肉、酸枣仁炒、木香、炙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具有益气养心、健脾统血之功,主治脾不统血之妇女崩漏,月经提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

《医学衷中参西录》 2.理冲汤

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三十剂后,瘀血可尽消。亦治室女月闭血枯。并治男子劳瘵,一切脏腑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

《医学衷中参西录》 2.理冲汤

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三十剂后,瘀血可尽消。亦治室女月闭血枯。并治男子劳瘵,一切脏腑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

医学百科 闭经验方秘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通治方]张锡纯:理冲汤,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疒征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三十剂后,瘀血可尽消。亦治室女月闭血枯。生黄芪9克党参6克于

医学百科 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秘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通治方]傅山:妇人有年老血崩者,方用加减当归补血汤。当归30克(酒洗)黄芪30克(生用)三七根末9克桑叶14片水煎服。2剂而血少止,4剂不再发。《傅青主女科》卷上张锡纯:固冲汤,治妇女血崩。白术(炒

《医学衷中参西录》 3.理冲丸

治同前证。水蛭(一两,不用炙)生黄(一两半)生三棱(五钱)生莪术(五钱)当归(六钱)知母(六钱)生桃仁(六钱,带皮尖)上药七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开水送服二钱,早晚各一次。仲景抵当汤、大黄虫丸

《医学衷中参西录》 3.理冲丸

治同前证。水蛭(一两,不用炙)生黄(一两半)生三棱(五钱)生莪术(五钱)当归(六钱)知母(六钱)生桃仁(六钱,带皮尖)上药七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开水送服二钱,早晚各一次。仲景抵当汤、大黄虫丸

医学百科 崩漏的中医治疗

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漏」。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

医学百科 丹栀逍遥散止崩漏

丹栀逍遥散出自明代薛己的《内科摘要》,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味而成,由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组成,具有疏肝清热、养血健脾之功,临床多用于肝郁血热之崩漏,月经先期,经量过多,

医学百科 方证相应治崩漏

近年来,冯世纶先生侍诊抄方,获益匪浅。冯先生常跟学生们强调,经方起源于神农时期,从单方方证到复方方证逐渐发展而来,与《黄帝内经》是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要读懂《伤寒论》,首先要明了六经实质。《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