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六脉怎么用?《古今医统大全》 论六脉

Posted 《古今医统大全》

篇首语: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论六脉怎么用?《古今医统大全》 论六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六脉怎么用?《古今医统大全》 论六脉

明阴阳运转之六气,辨南北岁政之尊卑;察主客胜负之由,审淫胜郁复之变,须在脉候,然后为工矣。五运不及,则所胜者来克;五运太过,则不胜者受邪。天地六气,互相临遇,应则顺,否则逆。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唯天地胜复之气不形于证者,乃初气终三气,天之胜,四气尽终气,地之复。盖以气不以位;故不以形证观察也。
余则当知六脉。故经曰∶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其脉大而浮阳明之至,其脉短而涩;太阳之至,其脉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不当其位者病,(见于他位也。)迭易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此之谓也。
然人之生也,虽五行备于一身,生气根于内,亦随天地之气卷舒也。何以明之?谓如春脉弦,夏脉洪,秋脉毛,冬脉石是也。夫人感运气而生,亦曰感运气而疾。《经》曰∶逆之则变生,变生则病。物生其应世,气脉其应也,当立岁气以诊别之。平人气象论曰∶太阳脉至,洪大而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难经》引此,亦论三阴三阳之脉者,乃以阴阳始生之浅深而言之也。
六脉者,盖言运与气,胜复临遇,正当行令,当其司化之时而应,故脉之动不相同。若交运交气时日,及期而见,无相先复、不及太甚,方谓之平。若瘥之者,当知其病也。

相关参考

《古今医统大全》 论六十日交气日刻

夫日一昼一夜十二时,当均分于一日,故上智设铜壶贮水,漏下浮箭,箭分百刻以度之,虽日月晦明,终不能逃也。是以一日之中有百刻之候也。夫六气通主一岁,则一气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乃知交气之时有早晏也,故此立图

《古今医统大全》 二十六脉主病

浮脉主表证,为风为虚为暑。浮而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浮而数者热也。浮数之脉,应发热反恶寒者,疮疽也。左寸浮,伤风发热,头痛目眩。左关浮腹胀。左尺浮膀胱风热,小便赤涩。右寸浮伤风喘咳清涕。右关浮脾虚

《古今医统大全》 干血气痨候

凡妇人室女,月经暂来忽去,迟早无期,此则痨瘵之渐机也。智者不可以其近浅而忽之。其始由于失期,其终遂至闭绝。午后发热,咳嗽吐红,或干咳嗽,或咳痰饮,烦躁不宁,不能平睡。二便不利,六脉细数,此皆不可救之证

医案怎么用?《古今医统大全》 医案

一男子年三十,房后骑马渡溪,遇深渊沉没复起,混衣坐马行十五里抵家。次日憎寒壮热,肢节酸痛如疟状。医作虚以补中气治,又作劳治,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服之,反加满闷不食。召予诊。六脉皆洪缓,重按若牢,右手为

《医宗金鉴》 删补名医方论六卷

《古今医统大全》 解诸药石毒方

凡中砒毒者,其人烦躁如狂,心腹绞痛,头眩呕吐,面色青黑,四肢逆冷,六脉洪数。饮食中得之为易愈,若空心酒醋服者难救。一方∶地浆水顿服,若吐出又服,所谓洗尽腹中毒,全凭地上浆。一方∶用绿豆半斤擂新汲水去渣

医学百科 内经论六淫致病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是《素问·阴阳应像大论》对六淫致病的临床表现特征的描述。一般来说,自然界有四时五行的变化,产生寒热燥湿风的不同气候,寒热燥湿风的太过伤人便是六淫

《灵枢悬解》 岁露论六十一

[b]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四时八风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则皮肤急而腠理闭,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贼风邪气,因得以入乎?将必须八正虚邪,乃能伤人乎?少师答曰:不然。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不得以时,然必因其开也

《素问悬解》 十二脏相使论六

[i]旧名灵兰秘典。以篇末误重气交变论,结文有藏之灵兰之室一语,王冰因改此名。新校正引全元起本原名。十二脏相使,义取篇首“愿闻十二脏之相使”名篇。奇病论: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即谓此篇。今故改从原名。

六脉怎么用?《中医词典》k~l~m 六脉

①指三阴三阳经脉。《素问·阴阳类论》:“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②六种脉象。《难经·四难》:“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③两手寸关尺三部脉的合称。见《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