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 21.答章××问腹内动气冲气症治法

Posted 《医学衷中参西录》

篇首语:智者不为愚者谋,勇者不为怯者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衷中参西录》 21.答章××问腹内动气冲气症治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衷中参西录》 21.答章××问腹内动气冲气症治法

观此症,陡有气自脐上冲至胸腔,集于左乳下跳动不休。夫有气陡起于脐上冲者,此奇经八脉中冲脉发出之气也。冲脉之原,上隶于胃,而胃之大络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为动脉。然无病者其动也微,故不觉其动也。乃因此冲气上冲犯胃,且循虚里之大络贯膈络肺,复出于左乳下与动脉相并,以致动脉因之大动,人即自觉其动而不安矣。当用降冲、敛冲、镇冲、补冲之药以治病源,则左乳下之动脉,自不觉其动矣。爰拟两方于下∶
生山药(八钱) 生牡蛎(八钱) 生赭石末(四钱) 生芡实(四钱)
清半夏(足四钱中有矾须用温水淘净晒干) 柏子仁(四钱炒捣不去油) 寸麦冬(三钱)
上药七味,磨取铁锈浓水煎药。
又方∶用净黑铅半斤,用铁勺屡次熔化之,取其屡次熔化所余之铅灰若干,研细过罗。再将熔化所余之铅秤之,若余有四两,复用铁勺熔化之。化后,用硫黄细末两半,撒入勺中,急以铁铲炒拌之,铅经硫黄灼炼,皆成红色,因炒拌结成砂子。晾冷、轧细,过罗,中有轧之成饼者,系未化透之铅,务皆去净。二药各用一两,和以炒熟麦面为丸(不宜多掺,以仅可作成丸为度),如桐子大。每服六七丸或至十余丸(以服后觉药力下行,不至下坠为度),用生山药末五六钱,煮作稀粥送下,一日再服。以上二方单用、同用皆可。

相关参考

《医学衷中参西录》 21.温病(二)

武清县孙××,年三十三岁,于孟秋时得温病。[b]病因[/b]未病之前,心中常觉发热,继因饭后有汗,未暇休息,陡有急事冒风出门,致得温病。[b]证候[/b]表里俱觉壮热,嗜饮凉水、食凉物,舌苔白浓,中心

《医学衷中参西录》 37.温病兼冲气上冲

奉天郑××,年五十二岁,于季春得温病,兼冲气自下上冲。[b]病因[/b]其人素有痰饮,偶有拂意之事,肝火内动,其冲气即挟痰饮上涌,连连呕吐痰水。季春之时,因受感冒成温病。温热内传,触动冲气又复上冲。[

《医学衷中参西录》 25.桂枝解

桂枝∶味辛微甘,性温。力善宣通,能升大气(即胸之宗气),降逆气(如冲气肝气上冲之类),散邪气(如外感风寒之类)。仲景苓桂术甘汤用之治短气,是取其能升也;桂枝加桂汤用之治奔豚,是取其能降也;麻黄、桂枝、

《医学衷中参西录》 25.桂枝解

桂枝∶味辛微甘,性温。力善宣通,能升大气(即胸之宗气),降逆气(如冲气肝气上冲之类),散邪气(如外感风寒之类)。仲景苓桂术甘汤用之治短气,是取其能升也;桂枝加桂汤用之治奔豚,是取其能降也;麻黄、桂枝、

《医学衷中参西录》 3.清降汤

治因吐衄不止,致阴分亏损,不能潜阳而作热,不能纳气而作喘。甚或冲气因虚上干,为呃逆、为眩晕。心血因虚甚不能内荣,为怔忡、为惊悸不寐。或咳逆、或自汗诸虚证蜂起之候。生山药(一两)清半夏(三钱)净萸肉(五

《医学衷中参西录》 5.保元清降汤

治吐衄证,其人下元虚损,中气衰惫,冲气胃气因虚上逆,其脉弦而硬急,转似有力者。野台参(五钱)生赭石(八钱,轧细)生芡实(六钱)生山药(六钱)生杭芍(六钱)牛蒡子(二钱,炒捣)甘草(钱半)[b]附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 23.答庞××问大便脱肛治法

脱肛之症,用曼陀罗煎浓汤洗之甚效。仆常用鲜曼陀罗四五斤,煎取浓汁两三大碗。再以其汁煎萸肉二三两,取浓汁一大碗。再用党参二两,轧细末调汁中,晒干。每用四五钱,水煎融化洗之,数次可全愈。

《医学衷中参西录》 7.温病(一)

天津俞××,年过四旬,于孟夏得温病。[b]病因[/b]与人动气争闹,头面出汗为风所袭,遂成温病。[b]证候[/b]表里俱发热,胸膈满闷有似结胸,呼吸甚觉不利,夜不能寐,其脉左右皆浮弦有力,舌苔白浓,大

《医学衷中参西录》 36.答徐××问其妻荡漾病治法

详观所述病案,谓脉象滑动,且得之服六味地黄丸之余,其为热痰郁于中焦,以致胃气上逆,冲气上冲,浸成上盛下虚之症无疑。为其上盛下虚,所以时时有荡漾之病也。法当利痰、清火、降胃、敛冲,处一小剂,久久服之,气

《医学衷中参西录》 33.答××女士问疼经治法

详观病案,知系血海虚寒,其中气化不宣通也。夫血海者,冲脉也,居脐之两旁,微向下,男女皆有。在女子则上承诸经之血,下应一月之信,有任脉以为之担任,带脉以为之约束。阳维、阴维、阳跷、阴跷,为之拥护,督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