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 仙人掌外治腮腺炎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Posted 仙人掌

篇首语:常识是我所知道的最高的通情达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百科 仙人掌外治腮腺炎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百科 仙人掌外治腮腺炎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腮腺炎,即中医所讲的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为多发季节。仙人掌性寒味苦,如《岭南采药录》云其「性涩寒,无毒」,《本草求原》云「消诸疮初起,敷之」。仙人掌有清热解毒,消肿活血之功,为治腮腺炎之良药。今举数则验方如下:
1. 去刺仙人掌12克,白矾10克,冰片9克,捣碎调匀后涂于腮腺或颌下腺、舌下腺肿大部位,外敷干净纱布,以胶布固定,每日两次。
2.鲜仙人掌200克,青黛50克,生大黄、赤小豆各100克,冰片5克,食用米醋适量。先将生大黄、赤小豆、冰片碾碎成细粉过筛,再拌入青黛,再将鲜仙人掌捣成糊状,与上药拌匀放入适量米醋。根据腮腺肿胀范围大小,均匀涂抹一层药物,盖上纱布,用绷带固定,每隔3小时换药一次。
3.鲜仙人掌适量,制泥敷在腮腺上
每次2~3小时,每日2~3次,连用一周。包有仙人掌的纱布要始终处于潮湿状态。
4.鲜仙人掌加入少许石膏捣烂
外敷患处,连敷3~5日。
5.仙人掌加食盐捣烂外敷患处,并配以金银花、连翘各10克,黄芩、柴胡、大青叶、桔梗、夏枯草、七叶一枝花各9克,赤芍6克,甘草3克。清水煎后内服,每日一剂。
7.取新鲜仙人掌1~2块,在电炉上烘烤
去除针刺,加白矾2~3克放入研钵中混合、捣烂制成糊状。用温开水清洁双侧面颊部皮肤,将仙人掌糊均匀涂布于无菌纱布块上,涂布直径要大于腮腺肿大的范围,将涂布好中药的无菌纱布覆蓋于肿大的腮腺上,胶布固定。对合并颌下腺肿大者,外敷面积要扩大至颌下;对于一侧腮腺肿大者,也给予双侧同时外敷,每日换药3~4次,也可根据病情增加外敷次数,直至腮腺恢复至正常。
8.取仙人掌两块去刺捣烂,加入土大黄粉20克拌匀,外敷患处,面积应超过红肿边缘,外敷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疗程3天。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仙人掌药用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仙人掌又名凤尾筋、龙舌兰、观音掌等,其根、茎、花、籽、浆汁凝结物均可入药。仙人掌根、茎、花性寒,味苦,归心、肺、胃三经,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之功,主治心胃气痛、痞块、痢疾、咳嗽、肺痛、喉痛、乳痛、疔疮

医学百科 前列腺炎外治法,中医偏方有用吗

中医外治法治疗前列腺炎,简便易行、疗效确切,能较快消除病痛。敷脐法:冰片1克,白胡椒8粒,分别研末,洗净脐部,常规消毒,先把冰片放于脐部,再用白胡椒末填满,外用塑料薄膜覆蓋,胶布固定。7~10日换药1

医学百科 足跟痛外治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以足跟部疼痛为特点的常见病证,多由肾虚、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或足跟底部骨质退变、增生引起。采用中药外治可获良效,以下验方可供患者选用:1.米醋1000克,适当加热后浸泡患足,每次一小时,

医学百科 地龙外治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地龙为蚓种动物三环毛蚓或缟蚯蚓的全虫体。其咸寒,有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之效。常用于高热惊痫、癫狂、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痺症、肺热哮喘、小便不利等症。临床不仅在内治方面作用很好,而且在外治方面也

医学百科 阴虱外治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阴虱是一种性传播疾病,是由寄生于人体毛发的寄生虫阴虱导致的,常见阴部瘙痒,夜间尤甚,阴部出现红疹,丘疹,血痂或青斑。1、百部3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川椒6克,枯矾6克,白头翁12克,蒲公英1

医学百科 带状疱疹外治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俗称「蛇串疮」、「缠腰火丹」。早期应用中药外治法,对治疗带状疱疹并缓解疼痛和缩短疼痛周期十分有利。1.青蜈散:药用青黛、黄柏各5份,蜈蚣两份,冰片一份

医学百科 芒硝外治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芒硝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结晶体。因其味苦性寒,寒能胜热,在临床中用于皮外科某些局限性的肌肤焮红、灼热、肿胀、痛痒之症,以本品为主,酌情配伍相应之品,或水煎熏洗,或置药液中浸泡,或作冷湿敷等

医学百科 急性湿疹外治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急性湿疹皮损呈多形性,开始为弥漫性潮红,继则出现多数密集的粟粒大的小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地潮红。若经搔抓后,小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顶端破溃,出现渗液、糜烂,甚或并发,瘙痒剧烈。伴胸闷纳呆,心烦口渴

医学百科 大黄外治验方五则,中医偏方有用吗

治痈、疖、手足疔疮、头疽、皮肤外伤感染:取大黄100克,加水300毫升,煎沸20分钟后过滤取汁,再加同量水煎沸15分钟后过滤取汁,两煎合并,并浓缩100毫升,按100克凡士林加入30毫升大黄液的比例混

医学百科 皮肤病白芷外治验方,中医偏方有用吗

白芷,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的根。性味辛温,入胃、大肠、肺经。具散寒解表、祛风止痛、解毒医疮、化温止带之功。除具上述功效外,《本草便读》载「泽面涂容」;《本经》云「长肌肤,润泽」;《日华子本草》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