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广温热论》 论温热症辨似要义

Posted 《重订广温热论》

篇首语: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重订广温热论》 论温热症辨似要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重订广温热论》 论温热症辨似要义

凡病,俱以虚、实、寒、热四字为大纲,温热症何独不然。
但虚实寒热之真者易辨,似者难辨。后所列温热各论、表里诸症,皆实邪、热邪,而实热中亦有虚寒。前论遗症中,四损、四不足,皆虚邪寒邪,而虚寒中亦有实热。余于逐条下已细辨之矣。然有实症似虚,虚症似实,热症似寒,寒症似热者,尤不可不细辨也。故复通论而详述之。
所谓实症似虚者,即以表症论之∶头痛发热,邪在表也,其脉当浮,症当无汗,而反自汗,脉无力,用发表药而身反疼痛,则似虚矣。故人惑于多自汗,而误用桂枝汤者有之;惑于脉无力,而引仲景太阳篇发热恶寒……脉微弱,此无阳也,而误用小建中汤者有之∶惑于身疼痛,而引仲景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误用四逆汤者有之。不知伏邪之在表,其自汗者,邪热自里蒸出于表,非表虚也。其脉无力者,热主散漫,散漫则脉软,非比寒主收敛而脉紧也。身体反疼者,伏邪自里而渐出于表,非比阳虚不任发表也。此在表之实症似虚者也。
又以半表半里论之∶寒热往来,胸胁满,邪在半表半里也,其脉当弦,其口当渴,而脉反沉,口不渴,则似寒矣。故人惑于脉沉,而以胸胁满为太阴,口不渴为内寒,而误用理中汤。不知伏邪之半表半里,其脉沉者,邪伏于膜原,而未出表,故脉不浮,非阳虚也。其不渴者,邪未传变,未入胃腑,故不能消水,非内寒也。此半表半里之热症似寒者也。
又以里症论之∶口燥、咽干、不得卧,邪在里,其脉当洪,其身当热,其盒饭结,而脉反沉微涩弱,身反四肢厥冷,大便自利,则全似虚寒矣。人惑于脉微涩弱而用参 者有之,惑于厥逆而用桂附者有之,惑于自利而用参术干姜者有之。不知伏邪在里,其脉沉微涩弱者,乃邪热结于肠胃,气不达于营卫也;其身反厥冷者,邪热结于里,而不达于外,气结于下,而不通于上也;其自利者,乃热结旁流也。此在里之实症似虚、热症似寒者也。
总之,温热为伏火,与风寒之寒因大异。故脉症虽有似虚、似寒之时,而一一辨其为温热症,则属邪盛,而反见虚寒之假象,明眼人不当为其所惑也。
所谓虚症似实者,即以表症论之∶头痛、发热、身疼痛、自汗、脉浮大,邪在表也。而屡用清凉表散,其症不减者,非药力之不专,乃正气不能使药力达表,阴液不能随阳气作汗也,此伏邪在表时虚症之似实者也。
气虚者加参、 于表药中即汗,阴虚者加润剂于表药中即汗,若不知其气血之两亏,而宣表不已,势必暴厥而脱。
更以半表半里论之∶胸胁满、耳聋、呕吐、如疟状,脉弦,邪在半表半里也,而屡用和解消导,其症更加者,非药力之不到,乃中焦脾胃伤而气不运,肝阴伤而火更燥也,此伏邪在半表半里时虚症之似实者也。必合四君、六君于和解药中,合四物于清解药中,始能战汗而解。若更消导清解不已,必至胃气绝而死。
更以里症论之∶舌苔黄黑、裂燥、芒刺,胸、腹、胁、脐硬痛,大小便闭,六脉数大,邪在里也。而屡用攻利药,或总不得利,或利后愈甚,乃正气不能传送肠胃,血液不能滋润肠胃,非药力之不峻也。此伏邪传里时虚症之似实者也。气虚者,助胃以资传送,血枯者,养阴以借濡滑∶气行津化,方得通利。若不知其亏竭,而恣意攻利,必昏沉痿顿而死。
总之,药不中病,则伤正气。伤其下,则正气浮越而上逆,伤其中,则正气虚散而外越。脉症虽有似实、似热之时,而一询其来路,若已治之太过,则属气从内夺,正气夺则虚,明眼人当不为其所惑也。
夫一症而虚实互异,用药稍误,而生死攸分,将以何者为辨症之把柄乎。曰∶以开卷所列五辨法辨之,则了然矣。而更以曾经误治,与未经误治,辨其伏邪之为实为虚,为实中夹虚,为虚中夹实,则得其大纲,而更得其细目;然后似是而非之症,断不能惑矣。余于各论条下,每症细辨其虚实,而此先详言以通论之者,则以散见诸条,尚恐忽略,故首先总论其吃紧处也。至若寒极似热,则惟伤寒诸症有之,而为温热症之所绝无,故不论及。

相关参考

《重订广温热论》 温热遗症疗法(添加)

温热二病,凡有遗症者,皆由余邪未尽,或由失于调理,或由不知禁忌所致。今举其要。约二十有四。[b]一、瘥后发肿[/b]温热症大势已平,伏邪已解,而面目肢体浮肿者,有食滞中宫、水停心下、气复未归三种。当分

其六兼毒怎么用?《重订广温热论》 其六兼毒

其六兼毒,病名温毒,一名热毒,通称时毒。有风毒、秽毒之别。风毒者,即风温时毒也,症势较各种温热症为尤重。治法当分三种∶[b]一、温毒腮及发颐[/b]初起咽痛喉肿,耳前后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

《重订广温热论》 论温热兼症疗法

温热伏邪也。凡言兼者,伏邪兼他邪,二邪兼发者也,治法以伏邪为重,他邪为轻,故略治他邪,而新病即解。约而计之,大约有八。

《重订广温热论》 论温热与风寒各异

[b]一、辨其气之异[/b]风主疏泄,寒主凝涩,二气虽有不同,然初皆冷而不热,其中人也郁而不宣,方其初受在表,自宜温散;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苏羌饮等方,皆散寒之剂,非解热之剂也。温热由伏气而成,热

《重订广温热论》 论温热四时皆有(添加)

温热,伏气病也,通称伏邪。病之作,往往因新感而发,所谓新邪引动伏邪也。因风邪引动而发者,曰风温,或曰风火。因寒邪引动而发者,曰冷温,或曰客寒包火。因暑邪引动而发者,曰暑温,或曰暑热。因湿邪引动而发者,

《重订广温热论》 论温热本症疗法(添加)

自吴氏温病条辨、王氏温热经纬二书行世,而医家始知伤寒自伤寒,温热自温热,然皆言新感温暑居多,而于伏气温热之理由,尚未发明尽致。兹将历代前哲言伏气温热之因、症、脉、治,一一详述于后。[b]黄帝内经曰∶[

《重订广温热论》 论温热即是伏火(添加)

凡伏气温热,皆是伏火,虽其初感受之气有伤寒、伤暑之不同,而潜伏既久,蕴酿蒸变,超时而发,无一不同归火化。中医所谓伏火症,即西医所谓内炎症也。王秉衡曰∶风寒暑湿,悉能化火,血气郁蒸,无不生火,所以人之火

《重订广温热论》 温热复症疗法

温热复症,有复至再三者,皆由病患不讲卫生,病家不知看护所致。每见屡复之后,多有酿成四损、四不足者。约计其复之病因,则有四。[b]一、劳复[/b]温热瘥后,元气未复,余邪未清,稍加劳动,其热复作。不必大

《重订广温热论》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绪言怎么用?《重订广温热论》 绪言

考上元县志∶戴天章,字麟郊,邑庠生;少师林青雷,习举子业,好学强记,所读经史,能通部逆背,如瓶泻水;壮为文,干禄不足,于是求有用之学;自天官、地理、算数、射弋,以及书、画、琴、棋之类,无不探微极要;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