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归》 心包络经第九

Posted 《医学指归》

篇首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指归》 心包络经第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指归》 心包络经第九

(是经起于天池穴,终于中冲穴。)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中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 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b]经络解[/b]】
小指次指,即手小指之次指,乃无名指也。
手厥阴心包络经之脉,受足少阴肾经之交,起于胸中,出属心下之包络,由是下膈,历络于三焦。其支者,自属心包,上循胸,出胁下腋三寸天池穴,上行抵腋,下循 内之天泉,以界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两经之中间,入肘中之曲泽穴,又由肘中下臂,行臂两筋之间,循 门、间使、内关、大陵,入掌中劳宫,循中指出其端之中冲穴。其支别者,从掌中循无名指出其端,而交于手少阳三焦经也。
【[b]心包络经诸穴歌[/b]】
手厥阴心包之络。计有九穴而终。自天池天泉为始,逐曲泽 门而通,间使通乎内关,大陵近于劳宫,既由掌握,抵于中冲。
【[b]分寸歌[/b]】
心包起自天池间,乳后一寸腋下三,天泉曲腋下二寸,曲泽屈肘陷中央, 门去腕方五寸,间使腕后三寸量,内关去腕止二寸,大陵掌后两筋间,劳宫屈中名指取,中指之末中冲良。
【[b]病证解[/b]】
手心热,脉行于掌中也。臂肘挛急,腋肿,胸胁支满,皆脉所过之地也。 大动,心宜静而反动,本脏病也。面赤目黄。手少阴经病,心包络脉所通也。喜笑不休,心在声为笑,本脏病也。脉所生病,心主脉也。烦心心痛,本脏病也。掌中热,即手心热也。
以上经病多与心经相同,以经脉相近也。至于脏病,心经则无,而心包络则有,以心脏不可受邪,凡病皆包络相火受之也。《内经》分心与心主为两经,本草言证治则合而为一。今遵《内经》,仍分为二,至本草所载,则附于心主条下,以本病属于心主,标病两经略同,治法亦两经无异也。
【[b]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b]】
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b]本病[/b](心包之病)
诸热瞀 ,(心主火,火胜则目眩筋急。)惊惑谵妄,烦乱,(心藏神,心病则神乱。)啼笑骂詈,(与经言喜笑不休略同。)怔忡,(即心火病。)健忘,(心藏神。)自汗,(心主汗。)诸痛痒疮疡。(心主血,热伤血也。)
[b]标病[/b](经络之病)
肌热,(热在血分。)畏寒战栗,(热极似寒。)舌不能言,(心主言。)面赤目黄,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肩胛肘臂。(同经。)
【[b]治法解[/b]】
[b]火实泻之[/b]
心属火,邪气有余则为火实,故用泻,下分四法。
泻子∶土为火之子,泻脾胃之热,而心火自清。
黄连(苦寒泻心火。王海藏曰∶泻心实泻脾也。)大黄(大泻血分实热,入足太阴、足阳明。)
气∶火入上焦,则肺气受伤,甘温以益元气,而热自退,虽以补气,亦谓之泻火。火入下焦,则小肠与膀胱气化不行,通水道、泻肾火,正以导赤也。
甘草(生用泻火,入凉剂则泻邪热。)人参(大补元气,生亦泻火。)赤茯苓(泻热行水,入小肠气分。)
木通(通小肠、膀胱,导湿热从小便出。)黄柏(沉阴下降,泻膀胱相火。)
血∶火入血分则血热,凉血所以泻火。
丹参(色赤入心,破宿血,生新血。)丹皮(泻血中伏火,凉血而生血。)生地黄(泻心火,凉血而生血。)元参(壮水以制火。)
镇惊∶心藏神,邪入心包则神不安。化痰清热,兼以重坠,亦镇惊之义也。
朱砂(泻心经邪热,镇心定惊。)牛黄(清心解热,利痰凉惊。)紫石英(重以去怯,入心肝血分。)
[b]神虚补之[/b]
心藏神,正气不足则为神虚,故用补,下分三法。
补母∶木为火之母,肝虚则无以生火,故补心必先补肝。
细辛(辛温肝胆。)乌梅(味酸入肝。)枣仁(甘酸而润,专补肝胆。)生姜(肝欲散,辛散所以补肝。)陈皮(辛能散,入厥阴行肝气。)
气∶膻中为气海,膻中清阳之气不足,当温以补之,即降浊升清,亦所以为补也。
桂心(苦入心,补阳活血。)泽泻(利湿热,湿热既降,则清气上行。)白茯苓(安心益气,定魄安魂。)茯神(开心益智,安魂养神。)远志(苦泻热,温壮气,能通肾气上达于心。)石菖蒲(辛苦而温,通窍补心。)
血∶心主血,补心必先补血,生新去滞,皆所以为补也。
当归(苦温助心,为血中气药。)熟地黄(入手少阴、厥阴,生精血。)乳香(香窜入心,调气和血。)没药(通滞血,补心虚。)
[b]本热寒之[/b]
不言本寒者,心虚则寒,上补虚条中已载,省文也。
泻火∶虚用甘寒,实用苦寒,泻火之法,不外二端。
黄芩(苦入心,寒胜热,泻实火。)竹叶(甘寒泻上焦烦热。)麦冬(清心火,润肺燥。)芒硝(苦寒除热。)炒盐(泻热润燥补心。)
凉血∶凉血亦不外泻火,但泻血中之火,则为凉血。
生地黄(入心泻火,平诸血逆。)栀子(色赤入心,泻心经邪热。)天竺黄(入心经泻热豁痰。)
[b]标热发之[/b]
不言标寒者,心经在上,非寒邪所能干,且心主血脉,邪入于脉,已非在表,有热无寒可知。
散火∶火郁则发之,升散之药,所以顺其性而发之,与解表、发表之义不同。
甘草(入汗剂则解肌。)独活(搜风去湿。)麻黄(发汗解肌,兼走手少阴。)柴胡(发表升阳,平少阴、厥阴邪热。)龙脑(辛温散热。)

相关参考

胃经第三怎么用?《医学指归》 胃经第三

(是经起于头维穴,终于厉兑穴。)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

《医学指归》 胆经第十一

(是经起于瞳子穴,终于窍阴穴。)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后。其支者,别锐,下大迎,合手少阳

《医学指归》 三焦经第十

(是经起于关冲穴,终于耳门穴。)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

《医学指归》 膀胱经第七

(是经起于睛明穴,终于至阴穴。)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中。其支

《医学指归》 小肠经第六

(是经起于少泽穴,终于听宫穴。)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

《医学三字经》 手心主说(即心包络)

心乃五脏六腑之主,其包络为君主之外卫,相火代君主而行事也,所以亦有主名。何以系之以手?盖以手厥阴之脉,出属心包;手三阳之脉,散络心包;是手与心主合,故心包络称手心主。五脏加此一脏,实六脏也。

心经第五怎么用?《医学指归》 心经第五

(是经起于极泉穴,终于少冲穴。)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循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

心包络怎么用?《疡医大全》 心包络

经曰∶包络者,护卫心主,不使浊气干之,正犹君主有宫城也。又曰∶心包络一经,《难经》言其无形。[i]心包络图(图缺)[/i]滑伯仁曰∶心包络,一名手心主,以脏象校之,在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其与横膜相

心包络怎么用?《疡医大全》 心包络

经曰∶包络者,护卫心主,不使浊气干之,正犹君主有宫城也。又曰∶心包络一经,《难经》言其无形。[i]心包络图(图缺)[/i]滑伯仁曰∶心包络,一名手心主,以脏象校之,在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其与横膜相

心包络怎么用?《医述》 心包络

心包络一经,《难经》言其无形。滑伯仁曰∶心包络一名手心主,以脏象较之,在心下横膜之上,竖膜之下,其与横膜相粘,而黄脂裹者,心也。脂膜之外有细筋膜如丝,与心肺相连者,心包也。此说为是,言无形者非。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