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暑证治怎么用?《幼幼集成》 伤暑证治

Posted 《幼幼集成》

篇首语: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伤暑证治怎么用?《幼幼集成》 伤暑证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暑证治怎么用?《幼幼集成》 伤暑证治

经曰∶因于暑汗,烦则喘满,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又曰∶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婴儿之患,夏秋为甚,盖火土旺于长夏,正当金水受伤。稚阳阴微,已失天和,加之暑热,阳气浮于外,生冷戕于中,夏失长养,则不能生金而病于暑。然有中暑而病者,有因暑而致病者,虽病有不同,而总由于暑。故其为病有阴阳二证∶曰阴暑,曰阳暑。治由冰炭,不可不辨也。
阴暑者,因暑而受寒也。凡膏粱之儿,畏暑贪凉,不避寒气,又或居深堂广厦,或乍热乍寒之时,不谨衣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其证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疼。此以暑月受寒,虽名阴暑,即伤寒也。治宜温散,五积散、清暑益气汤。不恶寒而发热者,人参白虎汤,热退后,用调元生脉散补之。
又有不慎口腹,过食生冷瓜果,凉茶冷水,以致寒凉伤脏,而为呕吐泻利腹痛等证。此亦因暑受寒,寒邪在内,治以温中为主,加味五苓散,不应,理中汤。
阳暑者,藜藿之儿有之。常在烈日之中,坐于热地之上,澡浴寒涧之内。其证发热头痛,烦躁,大渴大汗,脉洪滑,大便干结,小便赤痛者,白虎汤;脉虚,烦渴而少气者,人参白虎汤;若眩晕者,生脉散;兼吐泻者,薷苓汤。
凡治暑证,最当辨其阴阳寒实。若外中热邪,内亦烦躁而热者,此表里俱热,方是阳证,治宜清补如前。
若脉虚无力,或为恶寒背寒,或为呕恶,或为腹痛泄泻,或四肢鼻尖微冷,或不喜凉茶冷水,或息促气短,无力以动之类,皆阳中之阴证也。凡见此类,但当专顾元气,四君子为主治,或理中汤加芍药。若虚寒甚者,则舍时令而从证,附桂在所必用,切不可因暑热之名,而执用寒凉解暑,则祸不可胜言矣。
【入方】
[b]五积散[/b] 治阴暑受寒,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疼,以此温散之。
香白芷 真广皮 川浓朴 芽桔梗 陈枳壳 正川芎 杭白芍 白云苓 漂苍术 大当归 制半夏 嫩桂枝 黑炮姜 炙甘草 生姜三片,红枣三枚,水煎服。
[b]清暑益气汤[/b] 治伤暑烦热,自汗口渴,畏寒发热者。
官拣参(六分) 炙黄 (一钱) 漂白术(一钱) 六神曲(五分) 宣泽泻(五分) 川黄柏(五分) 杭青皮(五分) 粉干葛(一钱) 北五味(三分)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一片,大枣三枚为引,水煎,热服。
[b]人参白虎汤[/b] 治中暑不恶寒而发热者。
官拣参(一钱) 熟石膏(二钱) 净知母(一钱) 炙甘草(一钱) 晚粳米(五钱)
水煎,热服口渴甚,加麦冬一钱,北五味五分。
[b]调元生脉散[/b] 平肝木,益脾土,泻邪火,补元气。小儿要药。
官拣参(一钱) 炙黄 (二钱) 大杭冬(一钱) 北五味(三分)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大枣三枚,大煎,温服。
[b]加味五苓散[/b] 治暑证之要药也。
漂白术(二钱) 白云苓(二钱) 结猪苓(二钱) 宣泽泻(二钱) 青化桂(一钱) 藿香梗(一钱) 宣木瓜(一钱) 西砂仁(一钱)
生姜一片,大枣一枚,灯芯十茎引,水煎,热服。
[b]理中汤[/b] 治阴暑呕吐,泻利腹痛。
官拣参(三钱) 漂白术(三钱) 黑炮姜(一钱五分) 炙甘草(二钱)
大枣三枚引,水煎。温服。
[b]白虎汤[/b] 治阳暑发热,头痛烦躁,大渴大汗,脉洪实,大便秘结,小便赤痛。
熟石膏(三钱) 净知母(二钱) 炙甘草(一钱) 晚粳米(一两)
水一碗,先煎米熟,纳后三味同煎,滚热服。
[b]生脉散[/b] 固中气,清火热,保肺金。
官拣参(一钱) 大杭冬(三钱) 北五味(七分)
水煎极浓,温服。
[b]薷苓汤[/b] 治阳暑脉虚,兼吐泻。
漂白术(二钱) 陈香薷(一钱五分) 白云苓(二钱) 结猪苓(二钱) 宣泽泻(二钱) 青化桂(一钱)白扁豆(一钱五分) 川浓朴(一钱)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一片,大枣一枚,灯芯十茎引,水煎服。
[b]四君子汤[/b] 方见三卷疟疾门。
[b]理中汤加芍药[/b] 治伤暑腹痛泄泻。
即本方加炒白芍药一钱五分。

相关参考

面垢怎么用?《中医词典》k~l~m 面垢

证名。面部如蒙尘垢,洗之不去。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因感受暑邪或胃热熏蒸所致。《秘传证治要诀·伤暑》:“伤暑以自汗、背寒、面垢。”治用香薷饮、六和汤。《景岳全书·暑证》:“暑有八证:脉虚、自

伤暑怎么用?《证治准绳·杂病》 伤暑

《此事难知》伤暑有二∶动而伤暑,心火大盛,肺气全亏,故身脉洪大。动而火胜者,热伤气也,辛苦人多得之,白虎加人参汤。静而伤暑,火胜金位,肺气出表,故恶寒脉沉疾。静而湿胜者,身体重也,安乐之人多受之,白虎

伤暑怎么用?《证治准绳·类方》 伤暑

[b]白虎加人参汤[/b]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六钱二字半)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b]白虎加苍术汤[/b]前方内去人参,加苍术二两,增水作四

伤暑怎么用?《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伤暑

伤暑必自汗背寒。面垢。或口热烦闷。或头疼发热。神思倦怠殊甚。所谓暑伤气。而不伤形。是也。但身体不痛。与感风寒异。宜香薷饮。六和汤。香薷汤。呕而渴者。浸冷香薷汤。或五苓散。兼吞消暑丸。呕不止者。枇杷叶散

疫证治案怎么用?《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疫证治案

靖康二年春,京师大疫,有异人书一方于斋舍,凡因疫发肿者,服之无不效。其方黑豆二合,炒令香熟,甘草二寸炙黄,水二盏,煎减半,时时呷之。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初觉憎寒,壮热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

伤暑第七怎么用?《幼幼新书》 伤暑第七

太医局[b]香薷丸[/b]治大人、小儿伤暑伏热,躁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并宜服之。香薷(去土)紫苏茎叶(并用去粗梗)干木瓜(各一两)丁

伤暑第七怎么用?《幼幼新书》 伤暑第七

太医局[b]香薷丸[/b]治大人、小儿伤暑伏热,躁渴瞀闷,头目昏眩,胸膈烦满,呕哕恶心,口苦舌干,肢体困倦,不思饮食。或发霍乱,吐利转筋,并宜服之。香薷(去土)紫苏茎叶(并用去粗梗)干木瓜(各一两)丁

冒暑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冒暑

指一般的伤暑证。感受暑邪之后,邪阻肠胃,出现恶寒发热、心烦、口渴、腹痛水泻、小便短赤、恶心呕吐、头重眩晕等症。

阳暑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阳暑

指夏季在烈日下工作或长途奔走,感受炎热曝哂而发病的伤暑证。是由于动而得之,故名“阳暑”。主要病状有高热、心烦、口渴、大汗、舌苔黄干,脉洪数等。

暑证门怎么用?《医宗金鉴》 暑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