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仲法 小儿肠痉挛的辨证论治

Posted 孟仲法

篇首语: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孟仲法 小儿肠痉挛的辨证论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孟仲法 小儿肠痉挛的辨证论治

摘要:肠痉挛为小儿腹痛中的常见原因,易反复发作,一般西医疗法尚不够理想。
[b]一、肠痉挛的定义和诊断[/b]
肠痉挛又名肠绞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或肠激惹综合症(Irritable bowelS yndrome)为小儿急性腹痛中常见的原因,其发生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所引起的。似以学龄儿童较为常见。目前病因不明,可能与病儿体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某些食物的过敏、暴饮暴食、大量进食生冷、腹部受寒、感冒、劳倦、消化不良、肠寄生虫,轻微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等均可诱发本病。其发生机制多因肠壁缺血,或副交感神经兴奋而引起一过性肠壁肌肉的痉挛,并引起肠道的暂时性梗阻和肠蠕动功能的紊乱而出现临床症状。经过一定时间肠壁肌肉松驰,腹痛便可缓解,不久又可反复发生。肠的本身无明显病理变化,因此认为仅是一种单纯的功能性病变。
[b]二、祖国医学的有关记载[/b]
中医无肠痉挛一名,但对腹痛诊治有大量的记载。寒凝气滞长期来被认为是疼痛,也是腹痛发生的原因。《类证治载》对腹痛诊治认为:“大抵腹痛,寒淫为多,热淫为少,以阴寒尤易阻塞阳气也。腹痛气滞者多,血滞者少,理气滞不宜动血,理血滞必兼行气也。古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故治腹痛大法,不外温散辛通,而其要则,初用通腑,久必通络,尤宜审虚实而施治”。此段论述对小儿腹痛的诊治也具指导意义,小儿肠痉挛一病在辨证中确以寒凝气滞的寒证型为最常见,治疗多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b]三、小儿肠痉挛的具体辨证施治实践[/b]
本文10例肠痉挛中医辨证属寒腹痛者6例,热结腹痛者2例,虫积痛及食滞痛各1例。小儿肠痉挛在辨证中以寒腹痛为多,并可分为虚寒腹痛与寒实腹痛两种。
1.虚寒腹痛。10例中有5例属之,证见腹部隐隐作痛,其辨证可按:
(1)腹痛久,痛较缠绵,腹软喜按:
(2)面色苍白,手脚冷,(3)形体偏瘦;(4)畏寒喜热饮;(5)纳呆,食后难化,感胀满,便不实或溏;(6)舌淡胖,可有齿痕印,苔白滑;(7)脉来沉迟或弱缓。
上述七项除(1)项必备外再加其他任何三项, 即可辨证为虚寒腹痛而以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为治。以附子理中汤,小建中汤为主要方剂,按证加减应用。
2.寒实腹痛,10例中仅有1例属之。其辨证可按:
(1)有受寒或摄食生冷史:(2)急性阵发性腹痛(腹软喜按,得温痛减);(3)面色苍白,四肢欠温或冷;(4)恶寒,喜热饮;(5)便秘或腹鸣便溏;(6)舌淡苔白或润;(7)脉弦迟。
上述七项除(2)项必备外再加其任何三项,即可定为寒实腹痛。可按行气散寒,缓急止痛为治。主要方剂为良附丸和芍药甘草汤。
由于小儿肠痉挛中医辨证常呈寒证虚证之象,因之温中补虚、行气散结和缓急止痛是最为常用的治则。除上述寒腹痛证型外,也见因上感等诱发肠痉挛,10例中曾见2例。此证伴有发热面赤,手足心热,口渴引饮,便干秘结,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洪。可用清热通腑之法,如用四顺清凉散(白芍、当归、大黄、灸甘草)加减治疗。同时也可加用行气止痛药物。

相关参考

孟仲法 孟氏重脾辨证探索与思路

[b](一)、对小儿脾虚证本质的探索与研究[/b]“证”是中医对于某一特定疾病状态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诊断意见的高度概括。“脾虚证是脏腑辨证中一个”证“。由于小儿生理病理决定了小儿”脾常不足“,且与

孟仲法 “小儿感染后综合征”及其辨证施治探讨

出处:中医杂志1982年11期25页摘要:“小儿感染后综合征”,是指小儿在一次或多次急性感染后引起的一组表现相同、持续时间较长、而一般预后良好的综合症候群。(1)脾弱气虚、表卫失固型。治以健脾益气固表

孟仲法 小儿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周围炎的辨证施治与食疗

出处:中医文献杂志1997年增刊27页摘要: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是儿科常见疾病,由于本病咳嗽颇剧,迁延难俞,属中医“顽咳”之证。发病以幼儿及学龄前小儿为多。多属体弱营养不良,免疫功能欠佳。或由感染

学术观点怎么用?孟仲法 学术观点

孟老深谙中西医学,学风严谨,师古而不泥古。重视继承中医传统成就,主张发皇古义,融合新知,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重视辨证施食和辨体质施食,以及药食结合整体调治,重视小儿脾胃虚不足特点,在治疗小儿疾病时着

学术观点怎么用?孟仲法 学术观点

孟老深谙中西医学,学风严谨,师古而不泥古。重视继承中医传统成就,主张发皇古义,融合新知,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重视辨证施食和辨体质施食,以及药食结合整体调治,重视小儿脾胃虚不足特点,在治疗小儿疾病时着

孟仲法 “证”的辨证指标探索

出处: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5年4期2页摘要:辨证论治首先要辨清“证候”,要辨清“证候”必须将“证”的内容标准化。这是研究辨证论治和提高中医临床与理论水平的重要问题。[b]一、“证”的临床观察指标标准

孟仲法 “辨证施食”的研究

出处:98首届国际药膳食疗学术研讨会摘要:[b]一、前言[/b]“辨证施食”既是中医的传统内容,又是中医对饮食营养领域的新探索和新发展。中国医学历来讲究“药食结合”,讲究“饮食宜忌”。辨证施食是从辨证

孟仲法 孟仲法食治小儿多动症的经验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年9期摘要:小儿多动症被认为是一种边缘性的神经精神异常。一般称之为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孟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食治,自拟了相应的食方,经临床应用

孟仲法 孟仲法食治小儿多动症的经验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年9期摘要:小儿多动症被认为是一种边缘性的神经精神异常。一般称之为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孟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食治,自拟了相应的食方,经临床应用

孟仲法 小儿脾虚纳呆症的临床观察

出处:中医杂志1981年8期34页摘要:脾虚纳呆小儿是指以纳呆(食欲不良)为主诉,兼有“脾虚“表现的病儿。[b]诊断标准[/b]主症:①纳呆(存在2周或2周以上);②便溏;③腹胀;④消瘦;⑤乏力。次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