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 3.寒解汤

Posted 《医学衷中参西录》

篇首语: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衷中参西录》 3.寒解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衷中参西录》 3.寒解汤

治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舌上苔白欲黄,其脉洪滑。或头犹觉疼,周身犹有拘束之意者。
生石膏(一两,捣细) 知母(八钱) 连翘(一钱五分) 蝉蜕(一钱五分,去足土)
或问∶此汤为发表之剂,而重用石膏、知母,微用连翘、蝉蜕,何以能得汗?答曰,用此方者,特恐其诊脉不真,审证不确耳。果如方下所注脉证,服之复杯可汗,勿庸虑此方之不效也。盖脉洪滑而渴,阳明府热已实,原是白虎汤证。特因头或微疼,外表犹似拘束,是犹有一分太阳流连未去。故方中重用石膏、知母以清胃府之热;而复少用连翘、蝉蜕之善达表者,引胃中化而欲散之热,仍还太阳作汗而解。斯乃调剂阴阳,听其自汗,非强发其汗也。况石膏性凉(《神农本草经》谓其微寒即凉也)味微辛,有实热者,单服之即能汗乎?
曾治一少年,孟夏长途劳役,得温病,医治半月不效。后愚诊视,其两目清白,竟无所见,两手循衣摸床,乱动不休, 语不省人事。其大便从前滑泻,此时虽不滑泻,每日仍溏便一两次。脉浮数,右寸之浮尤甚,两尺按之即无。因此证目清白无见者,肾阴将竭也。手循衣摸床者,肝风已动也。病势之危,已至极点。幸喜脉浮,为病还太阳。右寸浮尤甚,为将汗之势。其所以将汗而不汗者,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
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此证尺脉甚弱,阳升而阴不能应,汗何由作?当用大润之剂,峻补真阴,济阴以应其阳,必能自汗。遂用熟地、玄参、阿胶、枸杞之类,约重六七两,煎汤一大碗,徐徐温饮下,一日连进二剂,即日大汗而愈。审是,则发汗原无定法。当视其阴阳所虚之处,而调补之,或因其病机而利导之,皆能出汗,非必发汗之药始能汗也。[b]按∶[/b]寒温之证,原忌用粘腻滋阴、甘寒清火,以其能留邪也。而用以为发汗之助,则转能逐邪外出,是药在人用耳。
一人,年四十余。为风寒所束不得汗,胸中烦热,又兼喘促。医者治以苏子降气汤,兼散风清火之品,数剂病益进。诊其脉,洪滑而浮,投以寒解汤,须臾上半身即出汗。又须臾,觉药力下行,至下焦及腿亦皆出汗,病若失。
一人,年三十许。得温证,延医治不效,迁延十余日。愚诊视之,脉虽洪而有力,仍兼浮象。问其头疼乎?
曰∶然!渴欲饮凉水乎?曰∶有时亦饮凉水,然不至燥渴耳。知其为日虽多,而阳明之热,犹未甚实,太阳之表,犹未尽罢也。投以寒解汤,须臾汗出而愈。
一人,年三十余。于冬令感冒风寒,周身恶寒无汗,胸间烦躁。原是大青龙汤证,医者投以麻黄汤。服后汗无分毫,而烦躁益甚,几至疯狂。诊其脉,洪滑异常,两寸皆浮,而右寸尤甚。投以寒解汤,复杯之顷,汗出如洗而愈。审是则寒解汤不但宜于温病,伤寒现此脉者,投之亦必效也。
一叟,年七旬。素有劳疾,薄受外感,即发喘逆,投以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生石膏辄愈。上元节后,因外感甚重,旧病复发,五六日间,热入阳明之府。脉象弦长浮数,按之有力,而无洪滑之象(此外感兼内伤之脉)。投以寒解汤,加潞参三钱,一剂汗出而喘愈。再诊其脉,余热犹炽,继投以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一大剂,分三次温饮下,尽剂而愈。
一妊妇,伤寒两、三日。脉洪滑异常,精神昏愦,间作 语,舌苔白而甚浓。为开寒解汤方,有一医者在座,问方中之意何居?愚曰∶欲汗解耳。曰∶此方能汗解乎?愚曰∶此方遇此证,服之自能出汗,若泛作汗解之药服之,不能汗也。饮下须臾,汗出而愈。
一妇人,年二十余,得温病。咽喉作疼,舌强直,几不能言,心中热而且渴,频频饮水,脉竟沉细异常,肌肤亦不发热。遂舍脉从证,投以寒解汤,得微汗,病稍见愈。明晨又复如故,舌之强直更甚。知药原对证,而力微不能胜病也。遂仍投以寒解汤,将石膏加倍,煎汤两盅,分二次温饮下,又得微汗,病遂愈。
[b]按∶[/b]伤寒脉若沉细,多系阴证。温病脉若沉细,则多系阳证。盖温病多受于冬,至春而发,其病机自内向外。有时病机郁而不能外达,其脉或即现沉细之象,误认为凉,必至误事。又此证,寒解汤既对证见愈矣,而明晨,舌之强直更甚,乃将方中生石膏倍作二两,分两次前后服下,其病即愈。由是观之,凡治寒温之热者,皆宜煎一大剂,分数次服下,效古人一剂三服之法也。
门人高××曾治一媪,年近七旬。于春初得伤寒证,三四日间,烦热异常。又兼白痢,昼夜滞下无度,其脉洪滑兼浮。高××投以寒解汤,加生杭芍三钱,一剂微汗而热解,痢亦遂愈。
又∶吴又可曰∶“里证下后,脉浮而微数,身微热,神思或不爽。此邪热浮于肌表,里无壅滞也。虽无汗,宜白虎汤,邪可从汗而解。若下后,脉空虚而数,按之豁然如无者,宜白虎加人参汤,复杯则汗解。”[b]按∶[/b]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皆非解表之药,而用之得当,虽在下后,犹可须臾得汗,况在未下之前乎。不但此也,即承气汤,亦可为汗解之药,亦视乎用之何如耳。
又洪吉人曰∶“余尝治热病八、九日,用柴葛解之、芩连清之、硝黄下之,俱不得汗。昏愦扰乱,撮空摸床,危在顷刻。以大剂地黄汤(必系减去桂附者),重加人参、麦冬进之。不一时,通身大汗淋漓,恶证悉退,神思顿清。”
[b]按∶[/b]此条与愚用补阴之药发汗相似,所异者,又加人参以助其气分也。上所论者皆发汗之理,果能汇通参观,发汗之理,无余蕴矣。
[b]附录∶[/b]
直隶盐山李××来函∶
天津××,得温病,先服他医清解之药数剂无效。弟诊其脉象,沉浮皆有力,表里壮热无汗。投以寒解汤原方,遍身得汗而愈。山斯知方中重用生石膏、知母以清热,少加连翘、蝉蜕以引热透表外出,制方之妙远胜于银翘散、桑菊饮诸方矣。且由此知石膏生用诚为妙药。从治愈此证之后,凡遇寒温实热诸证,莫不遵书中方论,重用生石膏治之。其热实脉虚者,亦莫不遵书中方论,用白虎加人参汤,或用白虎加人参以生山药代粳米汤,皆能随手奏效。
直隶盐山孙××来函∶
斯年初冬,适郭姓之女得伤寒证,三四日间阳明热势甚剧,面赤气粗,六脉洪数,时作谵语。为开寒解汤,因胸中觉闷,加栝蒌仁一两,一剂病愈。

相关参考

《医学衷中参西录》 2.凉解汤

治温病,表里俱觉发热,脉洪而兼浮者。薄荷叶(三钱)蝉蜕(二钱,去足土)生石膏(一两,捣细)甘草(一钱五分)春温之证,多有一发而表里俱热者,至暑温尤甚,已详论之于前矣。而风温证,两三日间,亦多见有此脉、

《医学衷中参西录》 8.滋阴清燥汤

治同前证。外表已解,其人或不滑泻,或兼喘息,或兼咳嗽,频吐痰涎,确有外感实热,而脉象甚虚数者。若前证,服滋阴宣解汤后,犹有余热者,亦可继服此汤。其方即滋阴宣解汤,去连翘、蝉蜕。一妇人,受妊五月,偶得伤

《医学衷中参西录》 3.醴泉饮

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生山药(一两)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生赭石(四钱,轧细)牛蒡子(三钱,炒,捣)天冬(四钱)甘草(二钱)劳热之证,大抵责之阴虚。有肺阴虚者,其人因肺中虚热

《医学衷中参西录》 3.理冲丸

治同前证。水蛭(一两,不用炙)生黄(一两半)生三棱(五钱)生莪术(五钱)当归(六钱)知母(六钱)生桃仁(六钱,带皮尖)上药七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开水送服二钱,早晚各一次。仲景抵当汤、大黄虫丸

《医学衷中参西录》 3.气淋汤

治气淋。生黄(五钱)知母(四钱)生杭芍(三钱)柴胡(二钱)生明乳香(一钱)生明没药(一钱)气淋之证,少腹常常下坠作疼,小便频数,淋涩疼痛。因其人下焦本虚,素蕴内热,而上焦之气化又复下陷,郁而生热,则虚

《医学衷中参西录》 3.理冲丸

治同前证。水蛭(一两,不用炙)生黄(一两半)生三棱(五钱)生莪术(五钱)当归(六钱)知母(六钱)生桃仁(六钱,带皮尖)上药七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开水送服二钱,早晚各一次。仲景抵当汤、大黄虫丸

《医学衷中参西录》 3.龙理痰汤

治因思虑生痰,因痰生热,神志不宁。清半夏(四钱)生龙骨(六钱,捣细)生牡蛎(六钱,捣细)生赭石(三钱,轧细)朴硝(二钱)黑芝麻(三钱,炒捣)柏子仁(三钱,炒捣)生杭芍(三钱)陈皮(二钱)茯苓(二钱)此

《医学衷中参西录》 3.黄胆(二)

天津范××,年三十二岁,得黄胆证。[b]病因[/b]连日朋友饮宴,饮酒过量,遂得斯证。[b]证候[/b]周身面目俱黄,饮食懒进,时作呕吐,心中恒觉发热,小便黄甚,大便白而干涩,脉象左部弦而有力,右部滑

《医学衷中参西录》 3.痢疾(二)

天津郑××,年五旬,于孟秋得下痢证。[b]病因[/b]连日劳心过度,心中有热,多食瓜果,遂至病痢。[b]证候[/b]腹疼后重,下痢赤白参半,一日夜七八次,其脉左部弦而有力,右部浮而濡重按不实,病已八日

《医学衷中参西录》 3.姜胶膏

治肢体受凉疼痛,或有凝寒阻遏血脉,麻木不仁。鲜姜自然汁(一斤)明亮水胶(四两)上二味同熬成稀膏,摊于布上,贴患处,旬日一换。凡因受寒肢体疼痛,或因受寒肌肉麻木不仁者,贴之皆可治愈。即因受风,而筋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