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亮甫 针刺治疗震颤麻痹症30例临床观察

Posted 秦亮甫

篇首语: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亮甫 针刺治疗震颤麻痹症30例临床观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亮甫 针刺治疗震颤麻痹症30例临床观察

出处:中国针灸 1989年第6期第16页
摘要:震颤麻痹症又称巴金森氏病,症状以肌肉强直、震颤为主,在祖国医学中归属“肝风”、“内风”范畴。临床治疗本病30例,报道如下。
[b]治疗方法[/b]
取穴:四神聪、风池、合谷、阳陵泉、太冲等穴用泻法,太溪用补法。随证加减穴:口干舌光红脉细数者加复溜用补法,腰背酸痛强直者加命门、肾俞用补法,便秘、苔黄加足三里用泻法,言语不利加涌泉、上廉泉用泻法。
用32号1.5~3寸毫针刺入穴位,除涌泉、上廉泉施手法得气后即可出针,余皆留针30min,每10min行手法1次。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7天进行下一疗程,3个疗程评定疗效。
[b]治疗效果[/b]
30例中,痊愈5例,占16.7%,显效9例,占30%,有效10例,占33.3%,无效6例,占20%,总有效率80%。
[b]体会[/b]
1.从本病发生的年龄来看,本组30例均在50岁以上,治疗原则以补肾益精,平肝熄风着手,本组有效率80%。
2.四神聪是经外奇穴,主治中风、头痛、目眩、癫狂等症。这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穴在百会穴四周,针刺范围较大,对头脑部影响也较强。临床还观察到针刺该穴后,患者头部即有清醒感和轻松感,可减轻肢体震颤的程度,这可能是对脑的黑质及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变化有改善作用。

相关参考

秦亮甫 秦亮甫教授治疗白血病继发肛脓肿经验

出处: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第8期第4~5页摘要:自1990~1997年,治疗12例病人取得满意效果。治疗方法:特点主要是自拟蜣螂痿管丸方,炙蜣螂12g川黄连9g胡黄连9g煅龙骨牡蛎各30g炙刺猬

秦亮甫 局部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年第10期第19~20页摘要:周围性面瘫属中医“中络”、“口眼歪斜”、“口僻”等病证范畴。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初期有耳后疼痛,继而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流

秦亮甫 加味白虎汤治疗啃甲症18例

出处:中医杂志1997年第7期第417页摘要:啃甲属嗜异症,常见于幼童到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小年儿童,表现为甲缘残缺不整,甚至指甲变形、变色、剥离,并伴有胃纳甚佳,喜食香辣,口干,便秘等症状。我们对本组

秦亮甫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也称为面瘫,是以口眼歪斜为重要症状的一种疾病,通常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针二灸,三服药”的治病原则,本病的病机,初起因颜面经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正邪相搏,邪气横

秦亮甫 善用针法,注重补泻

针法是用针刺治病的一种方法,针刺手法操作,不但与疗效有密切关系,而且在避免针刺中发生不应有的痛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针灸治病,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往往病人不很乐意接受,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针灸的临床应

秦亮甫 "开四门”治疗肠胃炎

所谓“开四门”是以针刺脐周的四个穴位而命名,即中脘、天枢(双)、关元,采用温针灸,每次2~3壮。针刺深度以不穿透腹膜为度,隔日治疗一次。秦老每当治疗急慢性肠胃炎都选用这四个穴位,效果颇佳,中脘系胃之募

秦亮甫 秦亮甫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出处:1996年第8期第54~55页摘要:[b]1久病通络化瘀[/b]中医学无萎缩性胃炎病名,根据其痞闷、胀满、胃痛、纳呆、嗳气等临床表现,秦老认为可归属于“胃脘痛”的范畴。因该病反复发作,临证多见本

秦亮甫 主取督脉以治杂病

出处:中医杂志1991年4期216~217页摘要:秦亮甫善治杂病,其思路与方法,有独到之处,他据督脉之生理功能,结合现代医学,灵活应用于临床,是他治疗杂病的一大经验。[b]1、主取督脉以治脊柱病[/b

黄吉赓 支气管哮喘30例疗效观察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年6期14~15页摘要:[b]1、临床资料[/b]其中男16例,女14例,病程2~18年,平均8年,辨证分型为痰热壅肺24例,寒痰伏肺6例。[b]2、治疗方法[/b]抗敏定

秦亮甫 浅谈昏迷的证治

出处:针灸临床杂志1996年第3期第3页摘要:昏迷是指神识昏糊,不明事理或人事不省的一种危重的临床症状,大多是由脑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致病原的严重侵害所致。祖国医学中归属在“昏厥”、“昏溃”、“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