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怎么用?《医学正传》 郁证

Posted 《医学正传》

篇首语: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郁证怎么用?《医学正传》 郁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郁证怎么用?《医学正传》 郁证

[b]论[/b]
《内经》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张子和曰∶木郁达之,谓吐之令其条达也。
火郁发之,谓汗之令其疏散也。土郁夺之,谓下之令无壅碍也。金郁泄之,谓渗泄解表利小便也。水郁折之,谓抑之制其冲逆也。此治五郁之大要耳。我丹溪先生触类而长之,而又着为六郁之证,所谓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此发前人之所未发者也。夫所谓六郁者,气、湿、热、痰、血、食六者是也。或七情之抑遏,或寒热之交侵,故为九气怫郁之候。或雨湿之侵凌,或酒浆之积聚,故为留饮湿郁之疾。又如热郁而成痰,痰郁而成癖,血郁而成 ,食郁而成痞满,此必然之理也。又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消化,此六者皆相因而为病者也。是以治法皆当以顺气为先,消积次之,故药中多用香附、抚芎之类,至理存焉,学人宜知此意。
[b]脉法[/b]
脉多沉伏,气郁则必沉而涩,湿郁则脉必沉而缓,热郁脉必沉数,痰郁脉必弦滑,血郁脉必芤而结促,食郁脉必滑而紧盛,郁在上则见于寸,郁在中则见于关,郁在下则见于尺,左右亦然。
脉或结,或促,或代。
滑氏《诊家枢要》曰∶气血食积痰饮,一有留滞于其间,脉必因之而止节矣,但当求其有神,何害之有。夫所谓有神者,即经所谓有中气也。
[b]方法[/b]
丹溪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其证有六∶曰气郁,曰湿郁,曰热郁,曰痰郁,曰血郁,曰食郁。气郁(戴氏曰∶胸胁痛,脉沉)∶香附(此味而能横行胸臆间,必用童便浸,焙干用,否则燥)、苍术(米泔浸五、七次)、抚芎(即蘼芜芎 苗头小块,气脉上行,故能散郁也)。湿郁(戴氏曰∶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苍术、白芷、川芎、茯苓。热郁(戴氏曰∶目瞀,小便赤,脉沉散)∶栀子、青黛、香附、苍术、抚芎。痰郁(戴氏曰∶动则喘,寸口脉沉滑)∶海石、香附、南星、栝蒌子。血郁(戴氏曰∶四肢无力,大便红,脉沉)∶桃仁、红花、青黛、川芎、香附。食郁(戴氏曰∶咽酸腹闷,不能食,左寸脉平和,右寸脉紧盛)∶香附、苍术、山楂、神曲、针砂(醋炒)或保和丸。
诸郁药,春加防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
凡药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假令食在气上,气升则食降。余仿此。
[b]越鞠丸[/b](一名芎术丸。)
神曲(炒) 香附(童便浸一宿) 苍术 川芎 栀子(炒)
上为细末,水丸绿豆大,每服五、七十丸,温水下。
[b]生韭饮[/b] 治食郁久则胃脘有瘀血作痛,大能开提气血。
生韭叶(一握,捣取自然汁一盏)
上先以生桃仁连皮细嚼十数个,后以韭汁送下。
[b]六郁汤[/b] 解诸郁。
陈皮(去白,一钱) 半夏(汤泡七次) 苍术(米泔浸) 抚芎(各一钱) 赤茯苓 栀子(炒,各七分) 香附(二钱) 甘草(炙,五分) 砂仁(研细,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如气郁,加乌药、木香、槟榔、紫苏、干姜,倍香附、砂仁。如湿郁,加白术,倍苍术。如热郁,加黄连,倍栀子。如痰郁,加南星、枳壳、小皂荚。如血郁,加桃仁、红花、牡丹皮。如食郁,加山楂、神曲、麦 面。
[b]升发二陈汤[/b] 治痰郁,火邪在下焦,大小便不利。此药能使大便润而小便长。
陈皮(去白,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 甘草(五分) 抚芎(一钱) 升麻 防风 柴胡(各五分)
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b](以上丹溪方法凡七条)[/b]


[b]升阳散火汤[/b](东垣) 治热郁。
[b]火郁汤[/b](东垣,二方并见火门。)

[b](医案)[/b]
一男子,年二十九岁,三月间,房事后骑马渡溪,遇深渊沉没,幸得马健无事,连湿衣行十五里抵家。次日憎寒壮热,肢节烦疼,似疟非疟之状。一医作虚证治,而用补气血药,服月余不效。又易一医,作劳瘵治,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地骨皮,及丹溪大补阴丸倍加紫河车服至九月,反加满闷不食。乃顾倩有乳妇人在家,止吃人乳汁四、五杯,不吃米粒。召予诊视,六脉皆洪缓,重按若牢,右手为甚。予作湿郁处治,用平胃散,倍苍术,加半夏、茯苓、白术、川芎、香附、木通、砂仁、防风、羌活,加姜煎服。黄昏服一帖,一更时又进一帖,至半夜,遍身发红丹如瘾疹,片时遂没而大汗。索粥,与稀粥二碗。由是诸病皆减,能食。仍与前方,服三帖。后以茯苓渗湿汤倍加白术,服二十余帖平安。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少阳病柴胡类证新解

根据少阳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少阳病大致可分为气郁证、水郁证和气水同郁证。由于气郁的程度和时间的不同,气郁证还可分为气郁证、气滞证和气结证。少阳气郁证少阳气郁轻者如小柴胡汤证,其成因是人体气血虚弱,

医学百科 郁证病在三阳

案例纪某,女,41岁。2010年3月18日初诊。半年前因家庭变故起病,胁痛胸闷,心烦失眠,周身不适。就诊于多家医院,行相关检查,未发现明确「病灶」。口服中药及中成药,无明显疗效。刻下症见:两胁不舒,右

医学百科 漫谈五郁证治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这是关于「五郁」治法的最早记载。五郁发病,与五脏密切相关,但所呈现的证候又与相表里的腑有关。因此,在临证时,要从脏腑学说

医学百科 郁证也见少阴病

案例王某,女,47岁。2010年3月24日初诊。患者系安徽人,专门来京找冯世纶诊病。自述主要需要解决两个病,一是多年的「抑郁症」,长期失眠,急躁;二是去年2月诊断出「类风湿性关节炎」,周身关节疼痛,晨

六郁怎么用?《中医词典》k~l~m 六郁

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等六种郁证的总称。见《丹溪心法》。《医学正传·郁证》:“夫所谓六郁者,气、湿、热、痰、血、食六者是也。”

六郁怎么用?《中医词典》k~l~m 六郁

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等六种郁证的总称。见《丹溪心法》。《医学正传·郁证》:“夫所谓六郁者,气、湿、热、痰、血、食六者是也。”

郁证门怎么用?《古今医统大全》 郁证门

郁证怎么用?《中医词典》x~y 郁证

证名。郁滞不得发越之证的总称。简称郁。见《赤水玄珠·郁证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属五气之郁,后世合称五郁。《丹溪心法》分为气郁、血郁、湿郁、热郁、痰郁、食郁、总称六

郁证怎么用?《中医词典》x~y 郁证

证名。郁滞不得发越之证的总称。简称郁。见《赤水玄珠·郁证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属五气之郁,后世合称五郁。《丹溪心法》分为气郁、血郁、湿郁、热郁、痰郁、食郁、总称六

郁证怎么用?《古今医鉴》 郁证

[b]脉[/b]脉多沉伏,或涩或芤。[b]证[/b]《内经》曰∶木郁达之。谓吐之,令其条达也。火郁发之。谓汗之,令其疏散也。土郁夺之。谓下之,令无壅滞也。金郁泄之。谓渗泄,解表利小便也。水郁折之。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