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萃精》 麻疹初潮辨证

Posted 《儿科萃精》

篇首语:内心简单,知足常乐,便是余生最美好的养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儿科萃精》 麻疹初潮辨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儿科萃精》 麻疹初潮辨证

麻疹初潮,未现标时,必身热憎寒头疼,咳嗽,或吐,或干呕,或泻,或腹痛,或鼻塞,或鼻流清涕,喷嚏呵欠,眼胞浮肿,目泪汪汪,腮赤,烦躁不宁,古法主宣毒发表汤(如升麻、葛根、前胡、桔梗、枳壳、荆芥、防风,薄荷、木通、连翘、牛蒡子、淡竹叶、生甘草,引用芫荽)。
〔真按〕疹亦胎毒所发,其色红而碎密,行于皮肤之间者,属手少阴心经君火也,心肺相连,肺位乎上,心经火旺,则肺受之,故肺受毒最重。
咳嗽者,肺因心火炎上,而肺叶焦举也。
鼻流清涕者,鼻为肺之窍,以火烁金,而液自流也。
目中泪出者,肺热则移于肝,肝之窍在目也。
呵欠者,肝属木,木能生风之故也。
吐与干呕者,心火流入于胃也。
眼胞浮肿,腹痛而泄泻者,肺热流于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也。
腮赤烦躁,心火旺也。
喷嚏,肺经火邪也。
或手掐眉目唇鼻及面者,肺热之候也。
细看两耳根下颈项连耳之间,以及背脊之下,至于腰间,必有三五红点,此即麻疹之报标,方用薄荷叶八分,粉葛花五分,荆芥穗五分,连翘壳钱半,牛蒡子一钱,细木通一钱,盐枳壳六分,淡竹叶钱半,引用灯芯七茎。
附加减法∶无咳加留白陈皮一钱,以甚其咳,有咳切不宜加;往来潮热者,除淡竹叶不用,加苏叶五分,葱白一寸,以疏表之,潮热太甚者,加赤茯苓八分,生地钱半,淡黄芩一钱;无汗,加葱白三寸以发之;喘促,加栝蒌仁钱半,甜葶苈三分,炒莱菔子三分;呕吐,加竹茹钱半,柿霜一钱;呃逆,加鲜枇杷叶一片,鲜竹茹一钱;鼻衄,加鲜茅根三钱;咽喉痛,加射干一钱,牛蒡子照原方倍用之;唇干齿燥,舌苔枯黄口渴等候,加麦冬钱半,天花粉八分,生条芩八分,黑栀仁五分;热甚、大便坚实者,加火麻仁二钱,炒枳实八分;大便溏者,除枳壳不用;大便溏泄而有微汗者,除薄荷竹叶二味不用;洞泄者,加猪苓钱半,泽泻钱半;小便赤者,除薄荷叶加赤茯苓钱半,车前子六分;小便不通者,加细生地三钱,木通八分,淡竹叶照原方倍用。

相关参考

《儿科萃精》 麻疹已现治法

麻疹见形,以细密红润者为佳,若有不透彻者,因风寒闭塞,必有身热无汗,头疼呕恶,疹色淡红而黯之症,古法主升麻葛根汤(如升麻、葛根、白芍、甘草),加苏叶、川芎、牛蒡子。因毒热壅滞者,必面赤心热,谵语烦渴,

《儿科萃精》 麻疹收没太早

疹证见形,三日之后,当渐次没落,不疾不徐,方为无病,若一二日疹即收没,此为太速,因调摄不谨,或为风寒所袭,或为邪秽所触,以致毒反内攻,轻则烦渴谵狂,重则神昏闷乱,古法主内服荆防解毒汤(如薄荷、连翘、荆

《儿科萃精》 麻疹证象并主治大纲

麻疹之证,其初发热,与伤寒相似,但疹则面颇红,咳嗽喷嚏,鼻流清涕,目中泪出,呵欠喜睡,或吐或泻,或手掐眉目鼻面之为异耳,不可误作伤寒施治,而妄用汗下也。妄汗则增其热,而证一变,或鼻衄,或咳嗽,或口疮咽

《儿科萃精》 麻疹忌用补涩

疹证初起,多有泄泻不止者,其毒火正可因泻而减,此殊无妨,若出透之后,而泻红黄色粪者,乃内有伏热也,与泄泻过甚者,俱宜以加味三苓散与之,一服即愈,切不可用参术诃蔻补涩之剂,以图速止,否则必多变证,轻则变

《儿科萃精》 卷八腹痛门

《儿科萃精》 卷八水肿门

《儿科萃精》 卷八头痛门

《儿科萃精》 卷六黄胆门

《儿科萃精》 卷四伤风门

《儿科萃精》 卷七吐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