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 伤寒病后胃气不和利候

Posted 《诸病源候论》

篇首语: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诸病源候论》 伤寒病后胃气不和利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诸病源候论》 伤寒病后胃气不和利候

此由初受病时,毒热气盛,多服冷药,以自泻下,病折以后,热势既退,冷气乃动,故使心下 牢,噫哕食臭,腹内雷鸣而泄利,此由脾胃气虚冷故也。

相关参考

《诸病源候论》 虚劳吐利候

夫大肠虚则泄利,胃气逆则呕吐。虚劳又肠虚胃逆者,故吐利。

《诸病源候论》 伤寒热毒利候

此由表实里虚,热气乘虚而入,攻于肠胃,则下黄赤汁,此热毒所为也。

《诸病源候论》 伤寒利候

伤寒病,若表实里虚,热乘虚而入,攻于肠胃,则下黄赤汁。若湿毒瓦斯盛,则腹痛壮热,下脓血如鱼脑,或如烂肉汁。若寒毒入胃,则腹满,身热,下清谷。下清谷者,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表里俱虚故也。伤寒六七日不

《诸病源候论》 伤寒后下利候

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使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毒瓦斯,头痛、体疼而壮热也。其热歇后而利者,是热从表入里故也。表热虽得解,而里热犹停肠胃,与水谷相并,肠胃虚则泄利。其状,利色黄。若壮热不止,

《诸病源候论》 伤寒病后疟候

病后邪气未散,阴阳尚虚,因为劳事,致二气交争,阴胜则发寒,阳胜则发热,故寒热往来,有时休作,而成疟也。

《诸病源候论》 伤寒病后渴候

此谓经发汗、吐、下以后,腑脏空虚,津液竭绝,肾家有余热,故渴。

《诸病源候论》 伤寒病后虚汗候

夫诸阳在表,阳气虚则自汗。心主于汗,心脏偏虚,故其液妄出也。

《诸病源候论》 伤寒病后令不复候

伤寒病后,多因劳动不节,饮食过度,更发于病,名之为复。复者,谓复病如初也。此由经络尚虚,血气未实,更致于病耳。令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故云令不复也。

《诸病源候论》 伤寒病后不能食候

此由阳明太阴受病,被下之后,其热已除,而脾胃为之虚冷,谷气未复,故不能食也。

《诸病源候论》 伤寒病后霍乱候

霍乱吐下,利止后,更发热。伤寒其脉微涩,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当利,本素呕下利者,不治。若其人似欲大便,但反失气而仍不利,是为更属阳明,便必强,二十二日愈。所以然者,经竟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