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手镜》 汗吐下温水火刺灸八法(四)

Posted 《丹溪手镜》

篇首语:不畏过往,不惧将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丹溪手镜》 汗吐下温水火刺灸八法(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丹溪手镜》 汗吐下温水火刺灸八法(四)

[b]可汗[/b]
脉浮大可汗(问病者设利为虚,不可汗。)浮而紧可汗。
太阳病,脉浮弱数者,可汗。
阳明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表未解,可汗。
日晡发热如疟,此属阳明,脉浮虚,可汗。
下利后,身痛清便自调,可汗。
[b]不可汗[/b]
脉沉细(为在里)不可汗。
濡弱(为血气虚)不可汗。
脉浮而紧,法当身痛,当以汗解,假令尺脉迟者,不可汗。尺迟则血少故也。
伤寒有风温、湿温二症,忌汗见后伤寒类。
伤寒头疼,形象中风,常微汗出,又自呕者,心懊 ,发汗则痊。
伤寒脉弦细,头痛而反热,此属少阳,不可汗。
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心下痞坚,不可汗。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此强汗之故也。
气动一切左右上下,不可汗。
咽中闭寒,不可汗,汗之则吐血。
亡血家不可汗,汗则虚栗。
厥不可汗,汗则声乱咽嘶。
衄不可汗,汗则耳聋目直。
口疮不可汗,汗则 。
淋不可汗,汗则便血。
冬时发汗,则吐利。汗家不可重汗,汗必恍惚,脉短者死。下利清谷,不可汗,汗必腹胀满。
咳而小便利,不可汗,汗之则厥逆。
诸逆发汗剧者,言乱睛眩者死。
[b]可吐[/b]
寸口脉微细,胸中痞坚,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为胸有寒,可吐。
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浊唾,下利日十余行,脉反迟,寸口微滑,可吐。
病者手足厥冷,脉乍紧,邪结在胸中,心下满烦,饥不能食,可吐。
伤寒脉浮滑,可吐。
杂病脉沉可吐。
[b]不可吐[/b]
诸四逆厥者,不可吐。
虚家不可吐。
胸 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法当温之。
[b]可下[/b]
脉滑而数者,有宿食可下。
脉双弦迟,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其心下坚者,可下。
伤寒后,脉沉,为内实,可下。
病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可下。
伤寒有热,而小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此为血蓄,可下。
伤寒六七日结胸实热,脉沉紧,心下痛,按之如石,可下。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坚,可下。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其血自下,可下。
阳明证喜忘,必有瘀血,大便虽坚必黑,可下。
阳明证发热汗出则解,复如疟,日晡发热,脉实,可下。
阳明证谵语潮热,而反不能食,必有燥屎可下,脉滑实,可下。
阳明证,发热汗多者,急下之。
不吐而心烦者,可下。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谵语,可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急下之;又六七日腹满不大便,可下。
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
[b]不可下[/b]
脉濡而弱,气血虚,不可下。
脉浮而大,气血虚,不可下。
尺脉弱涩者,不可下。
趺阳脉浮而数(浮伤胃,数动脾,此非本病,医下之使然也。)诸外实,不可下,下之微发热,亡脉则厥。
诸虚不可下,下之则渴引水者易愈,恶水者剧。动气不可下。
咽中闭塞不可下,下之上轻下重,水浆不下,体痛腹下利。结胸证,其脉浮大不可下,下之则死。
太阳与阳明合病,必喘而胸满,不可下。
太阳与少阳合病,心下痞坚,项强而眩,不可下。
太阳病,有外证未解或阳多者热,不可下。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下之则甚。
厥阴病,消渴、气上冲,心中疼热,饥不食,甚下之不肯止。
少阴病,饮食入则吐,脉弦迟,胸中寒也,不可下。
阳明证,潮热,有燥屎,可下;不坚,不可下。
阳明病,身合赤色者,不可下,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阳明病,当心下坚满,不可攻,攻之遂利不止者死,止者愈。
阳明病,自渴,若发汗,小便自利,此为内竭,虽坚不可攻,宜导之。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脉虚,复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死。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症,不可攻。
藏结无阳证,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不可下。
诸四逆厥,不可下。
病欲吐者,不可下。
下利,脉浮大,为虚,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肠鸣,属当归四逆汤。
[b]可温[/b]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身更疼,宜温之。
下利,身痛腹满,宜湿之。脉迟紧,为痛未欲止,宜温之。
少阴病,脉沉者,宜温之。
少阴下利,脉微涩者,即呕,汗出,必数更衣,反小,宜温之。
自利不渴属太阴,其藏有寒,宜温之下利欲食者,宜温之。
[b]不可温[/b]
[b]可水[/b]
太阳病,发汗后,若大汗出,胃中干燥,烦不得眠,欲饮水者,少与之愈。
厥阴病,渴欲饮水,少与之,宜服五苓散。
霍乱,头痛、发热、体疼、热多、欲饮水,属五苓散。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必思水,急与之,五苓散。
[b]不可水[/b]
发汗后,饮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然。
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与水即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
[b]可火[/b]
[b]不可火[/b]
太阳中风,或在表,或脉浮,皆不可火。若以火劫汗,而两热相搏,则津液枯竭。
[b]可灸[/b]
少阴,得之一二日,口中和,背恶寒者,可灸。
少阴吐利,手足不逆反热,脉不至,可灸。
少阴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烦躁,可灸。其厥阴不还者死。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少阴厥阴主逆。
诸下利,手足厥,无脉,可灸,灸之不温,反微喘者死。可灸足大敦、阴凌泉、商丘。
[b]不可灸[/b]
微数之脉不可灸,因火为邪。
浮脉当汗不可灸,因火而盛。
[b]可刺[/b]
[b]不可刺[/b]

相关参考

坏症怎么用?《伤寒大白》 坏症

汗吐下温针诸法皆用过而病不解,名坏症。又有汗吐下诸法,颠倒误用而病不解,亦名坏症。言坏症,非言必坏之症,言无经络表里,无汗吐下诸法可治者,故曰坏症。按《伤寒论》坏症两条,上条言太阳病,汗吐下温针用过,

《古今医统大全》 坏证

伤寒病中又感寒暑燥湿风热异气,而成坏证。或经汗吐下温针仍不解,小柴胡汤证罢亦成坏证。况病已过经,热留脏腑,证候多变,久而不瘥,阴阳舛乱,无复纪纲,大率以表证多者,知母麻黄汤。若诸药不效者,用鳖甲散。若

治病八法怎么用?《中医刺灸》 治病八法

《金针赋》描述了烧山火、透天闵、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与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手法,称为治病八法。成为后世补泻手法中的主要内容。由于这此手法的操作步骤较多,所以对其中一些动作规范化,定出了

《医学入门》 汗吐下渗和解温补总方

[b]温补[/b]温其中,补其虚,素体虚里寒,及汗吐下后,暴虚寒者用之,中病即止。[b]理中汤[/b]治太阴腹痛,自利不渴,脉沉无力,手足或温或冷,及蛔厥、霍乱等证。人参白术干姜(各二钱)甘草(一钱半

王正公 善用汗吐下治青少年哮喘

《古今医统大全》 汗吐下不解

三法俱用之后而病不愈者,其有虚实之故也。若非余邪未尽,必是阴阳两虚。于斯时也,当斟酌审之,或可泻则泻,可补则补,庶不杀人也。【和】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

《医学入门》 汗吐下渗和解温补总方

[b]大汗[/b]寒气入人肌肤,久则侵骨,头痛如劈,身热如火,浮热甚者,俱宜午时前发汗,午后阴分不宜。故曰∶汗不太早,汗不厌早,紧急不拘晨夜。以衣被覆首裹足,向火服药,缓缓得汗,令手足澉遍为佳。如难汗

《针灸神书》 伤寒汗吐下加五十四法

汗不出时加升阳,急取搓搓摄提详。吐法不吐加横逆,再加横摇又顺阳。下法不下加摄提,即用升阴气不忙。三法加法此已定,出针调匀二次良。

医学百科 少阳病提纲及汗吐下三禁

阳明之热,已入府者,不他传矣。若犹在经,而未入于府者,仍可传于少阳。而少阳确实之部位,又须详为辨析也。夫太阳主外,阳明主里,而介于太阳、阳明之间者,少阳也。少阳外与太阳相并则寒,内与阳明相并则热,是以

《中医刺灸》 十二字手法及下手八法

《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针法玄机口诀多,手法虽多亦不过:切穴持针温口内,进针循摄退针搓,指捻泻气针留豆,摇令穴大拔如梭。”杨氏将针法的基本操作步骤总结归纳为十二种(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即: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