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九十论》 两感证(三十四)

Posted 《伤寒九十论》

篇首语:学者之所以是学者,不是因为他博学,而是因为他一直保有求知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伤寒九十论》 两感证(三十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寒九十论》 两感证(三十四)


族弟初得病.头痛口干烦渴.第三日.予往视之.则已耳聋囊缩.昏冒不知人.厥逆.水浆不下矣.予曰.速治后事.是谓两感证.不可治矣.越三日死.论曰.仲景论伤寒两感云.凡伤于寒.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又曰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既云必死.又云治有先后.何也.大抵此病.表里双传.脏腑俱病.患此者十无一生.故云必死.然仲景岂以己见而重诬后人哉.故有发表攻里之说.以勉后人.恐万世后遇大圣而得之.不欲绝望于后人.仲景之心仁矣.

相关参考

《伤寒九十论》 伤寒胁痛证(六十四)

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可忍.或作奔豚治.予视之曰非也.少阳胆经.循胁入耳.邪在此经.故病心烦.喜呕.渴.往来寒热.默不能食.胸胁满闷.少阳证也.始太阳传入此经.故有是证.仲景云太阳病不解.传

《伤寒九十论》 下脓血证(五十四)

远族人患伤寒.他医以阴证治之.硫黄附子相继而进.旬日大胀下脓血.或如赤豆汁.医尚作少阴证治.复下桃花汤治之.予因诊视曰所误多矣.表里虚.热气乘虚入肠胃.而又投以燥药.是以下脓血也.遂投梅煎散.数剂愈.

《伤寒九十论》 汗后疮疡证(七十四)

李琛大夫病伤寒.发热.面目俱赤.气上冲.腹满大小便闭.无汗.脉紧而长.予令服大承气汤.他医以小柴胡汤与之.不验.又以大柴胡汤与之.亦不效.又增大柴胡汤大剂.大便通.下燥屎得愈.乃夸曰果不须大承气.予笑

《伤寒九十论》 太阳阳明合病证(八十四)

有豪子病伤寒.脉浮而长.喘而胸满.身热头疼.腰脊强.鼻干.不得眠.予曰.太阳阳明合病证.仲景法中有三证.下利者葛根汤.不下利呕逆者加半夏.喘而胸满者麻黄汤也.治以麻黄汤.得汗而解.论曰.或问传入之次第

《伤寒九十论》 桂枝证(三十一)

里间张太医家一妇.病伤寒.发热.恶风.自汗.脉浮而弱.予曰.当服桂枝.彼云家有自合者.予令三啜之.而病不除.予询其药中用肉桂耳.予曰.肉桂与桂枝不同.予自治以桂枝汤.一啜而解.论曰.仲景论用桂枝者.盖

《伤寒九十论》 结胸可灸证(三十九)

城东李氏子.年十八.病伤寒结胸.状如.自心至脐.手不可近.短气心烦.真结胸也.医者便欲下之.予适过其门.见其怆惶面无色.予曰公有忧色何也.曰以长子病伤寒作结胸证.医者将下之.而犹豫.予就为诊之.自关以

《伤寒九十论》 结胸可下证(三十八)

维扬李寅始病.头疼.发热.恶风.医者下之.忽尔心下坚硬.项强.短气.宛然结胸中证也.予曰幸尔脉不浮.心不烦躁.非陷胸汤不可.投之.一宿乃下.论曰.仲景言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于胸.因作结胸者.以下之太

《伤寒九十论》 发热恶寒证(三十七)

人患发热恶寒自汗.脉浮而微弱.予以三服桂枝投之.遂愈.仲景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宜桂枝汤.论曰.仲景云假令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洒淅恶寒也.尺

《伤寒九十论》 白虎加人参汤证(三十六)

从军王武经病.始呕吐.俄为医者下之.已八九日.而内外发热.予诊之曰.当行白虎加人参汤.或云既吐复下.是里虚矣.白虎可行乎.予曰.仲景云见太阳篇二十八证.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者.白虎加

《仲景伤寒补亡论》 两感证五条

素问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又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饮食.谵语.三日.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