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草》 辨黄起潜曙修时气伤寒治各不同

Posted 《寓意草》

篇首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寓意草》 辨黄起潜曙修时气伤寒治各不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寓意草》 辨黄起潜曙修时气伤寒治各不同

黄曙修与乃翁起潜。春月同时病温。乃翁年老而势轻。曙修年富而势重。势重者。以冬不藏精。体虚不任病耳。余见其头重着枕。身重着席。不能转侧。气止一丝。不能言语。畏闻声响。于表汗药中。用人参七分。伊芳表侄施济卿。恐其家妇女得知。不与进药。暗赠人参入药。服后汗出势减。次日再于和解药中。赠人参一钱与服。服后即大便一次。曙修颇觉轻爽。然疑药下之早也。遣人致问。余告以此证表已解矣。里已和矣。今后缓调。即日向安。不必再虑。往诊见老翁病尚未愈。头面甚红。谓曰。望八老翁。下元虚惫。阳浮于上。与在表之邪相合。所谓戴阳之证也。阳已戴于头面。不知者更行表散。则孤阳飞越。而危殆立至矣。此证从古至今。只有陶节庵立法甚妙。以人参附子等药。收拾阳气。归于下元。而加葱白透表以散外邪。如法用之即愈。万不宜迟。渠家父子俱病。无人敢主。且骇为偏僻之说。旋即更医。投以表药。顷刻阳气升腾。肌肤粟起。又顷刻寒颤切牙。浑身冻裂而逝。翁虽海滨一氓。留心管晏富国之略。而 志以没也。良足悼矣。其医于曙修调理药仍行克伐。致元气日削。谢绝医药。静养六十余日。方起于床。愈后。凡遇戚友家。见余用药。率多诋訾。设知当日解表和中。俱用人参。肯舍命从我乎。是其所以得全者。藉于济卿之权巧矣。

[b]附:伤寒戴阳证[/b] 石开晓病伤风咳嗽。未尝发热。日觉急迫欲死。呼吸不能相续。求余诊之。余见其头面赤红。躁扰不歇。脉亦豁大而空。谓曰。此证颇奇。全似伤寒戴阳证。何以伤风小恙亦有之。急宜用人参附子等药。温补下元。收回阳气。不然子丑时一身大汗。脱阳而死矣。渠不以为然。及日落。阳不用事。愈慌乱不能少支。忙服前药。服后稍宁片刻。又为床侧添同寝一人。逼出其汗如雨。再用一剂。汗止身安。咳嗽俱不作。询其所繇。云连服麻黄药四剂。遂尔躁急欲死。然后知伤风亦有戴阳证。与伤寒无别。总因其人平素下虚。是以真阳易于上越耳。
胡卣臣先生曰。戴阳一证。剖析精详。有功来学。

相关参考

《仿寓意草》 李青原伤寒治效

李青原兄,病伤寒头痛,项强背板,一身尽痛,甚恶寒而不甚发热,自服发散药无汗。予诊之,见其脉浮而弦,甚知其素来阴虚,不能作汗,以九味羌活汤去生地、黄芩,加当归八钱,一服得透汗而解。方本景岳归柴饮,景岳专

《寓意草》 治金鉴伤寒死证奇验

金鉴春月病温。误治二旬。酿成极重死证。壮热不退。谵语无伦。皮肤枯涩。胸膛板结。舌卷唇焦。身蜷足冷。二便略通。半渴不渴。面上一团黑滞。从前诸医所用之药。大率不过汗下和温之法。绝无一效。求救于余。余曰。此

《寓意草》 治伤寒坏证两腰偻废奇验

张令施乃弟伤寒坏证。两腰偻废。卧床彻夜痛叫。百治不效。求诊于余。其脉亦平顺无患。其痛则比前大减。余曰。病非死证。但恐成废人矣。此证之可以转移处。全在痛如刀刺。尚有邪正互争之象。若全然不痛。则邪正混为一

《寓意草》 论治伤寒药中宜用人参之法以解世俗之惑

伤寒病有宜用人参入药者。其辨不可不明。盖人受外感之邪。必先发汗以驱之。其发汗时。惟元气大旺者。外邪始乘药势而出。若元气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留连为困。重者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去

《仿寓意草》 田展初内治效

田展初五兄,予至好也。嘉庆十四年,伊远馆吴门,其内染时邪之症,医者皆用伤寒药发散,升提太过,其热不减;又皆竟用寒凉,如黄芩、黄连、山栀、石膏之类,连进多剂,热仍不减,面转通红,头皮作痛,手不能近,近则

《仿寓意草》 陶文毅公治效

宫保陶云汀夫子,于道光五年抚苏适办海运,夏秋间往来上海,亲至海隅相度机宜,旋又莅金陵监临乡试,是岁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秋热更甚也。乃医者尽用伤寒辛温发散,且屡用桂枝,邪不能透其热,转加致成热疟

《伤寒捷诀》 伤寒有时气瘟疫不同

春气温和夏暑热.秋气清凉冬凛冽.四时正气自调匀.不犯寒邪无病孽.冬时严寒欲周密.君子深藏宜入室.中而即病曰伤寒.触冒寒邪成此疾.毒瓦斯入深不即病.至春与夏邪方出.春为温病夏为暑.变态无端病非一.若乃时

卷上怎么用?《仿寓意草》 卷上

卷下怎么用?《仿寓意草》 卷下

提要怎么用?《仿寓意草》 提要

《仿寓意草》二卷,有清丹徒李文荣冠仙着。先生表字如眉老人,有《知医必辨》一书,本社已刊入木版医药丛书第一集。读是书者,咸佩其议论翔实,非斫轮老手不能道只字。本书为其治验案,所记多棘手之症,所用无怪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