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考》 附子理中汤

Posted 《医方考》

篇首语:学者之所以是学者,不是因为他博学,而是因为他一直保有求知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方考》 附子理中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方考》 附子理中汤

人参 甘草(炙) 附子(制) 干姜(炒) 白术
四曰∶形寒饮冷伤肺。肺伤则短气咳嗽,脉来微迟者,宜此方主之。
形寒者,形气虚寒也。饮冷者,复饮冷物也。热则气壮,寒则气怯,今肺为寒冷所伤,故令气短;水寒射肺,肺不能容,故令咳嗽。脉来微者为虚,迟者为寒。损其肺者益其气,故用参、术、甘草。寒者温之,故用附子、干姜。

相关参考

《冯氏锦囊秘录》 理中汤(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

治脏腑中寒,四肢强直。人参干姜(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水煎服。[b]一方[/b]干姜橘红半夏白术(麸炒)浓朴(姜汁炒)茯苓桂心甘草水煎服。[b]一方[/b]用食盐,同吴茱萸炒,绢包,熨儿脐腹。

《冯氏锦囊秘录》 附子理中汤

治脾胃虚寒,饮食不化,或手足厥冷,胸腹切痛,或痰气不利,口舌生疮,或呕吐泄下等症。去附子即名人参理中汤。人参(去芦,一两)白术(土炒,二两)干姜(炮,一两)甘草(炙,二两)附子(制熟,一枚)每服八钱,

《冯氏锦囊秘录》 附子理中汤

治脾胃虚寒,饮食不化,或手足厥冷,胸腹切痛,或痰气不利,口舌生疮,或呕吐泄下等症。去附子即名人参理中汤。人参(去芦,一两)白术(土炒,二两)干姜(炮,一两)甘草(炙,二两)附子(制熟,一枚)每服八钱,

小建中汤怎么用?《医方考》 小建中汤

桂甘草生姜(各三两)芍药(六两,炒)胶饴(一升)大枣(十二枚)伤寒,腹中急痛者,此方主之。腹中急痛,则阴阳乖于中,而脾气不建矣,故立建中汤。桂肉与桂枝不同,枝则味薄,故用之以解肌;肉则味浓,故用之以建

理中丸怎么用?《医方考》 理中丸

人参白术(炒)干姜(炒)甘草(炙,各二两)共为末,蜜丸如鸡黄大,每服一丸,沸汤和下。寒犯太阴,腹痛,吐泻,霍乱,寒多不饮水者,此方主之。寒犯太阴脾脏,非止外感寒径中太阴,凡吞寒饮冷,皆是寒气塞于中宫。

理中汤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理中汤

治吐泻手足厥冷。人参白术(炒)干姜(炮)甘草(炙)姜枣水煎。恶寒加附子,名曰附子理中汤。

《妇人大全良方》 附子理中汤

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昔有武士守边,大雪出帐外观瞻,忽然晕倒,时时继作,随行医官灌以此药,两剂遂醒。大附子(炮)人参(去芦)干姜(炮)甘草(炙)白术(等分)上细锉,每服四钱重。水一盏半

理中汤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理中汤

治寒泻便清不渴,呕吐脾胃虚寒。人参白木(炒黄)甘草(炙)炮姜(各等分)姜枣水煎服。本方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治阴寒厥冷,腹胀自利,冗笃等候。

《医方考》 冰煎理中丸

宋徽庙常食冰,因致腹痛,国医进药俱不效,乃召泗州杨吉老脉之。吉老曰∶宜主理中丸。上曰∶服之屡矣,不验。吉老曰∶所进汤使不同,陛下之疾,得之食冰,今臣以冰煎药,此以属也。自非吉老之良,乌能主此?

理中汤怎么用?《时病论歌括新编》 理中汤

『主治』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便溏,脉沉无力,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蛔,感寒霍乱等。『药物』人参、白术、炮姜、炙草。如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