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汇辨》 数脉(阳)

Posted 《脉诀汇辨》

篇首语:勇敢,事会成功;勤劳,幸福必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脉诀汇辨》 数脉(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脉诀汇辨》 数脉(阳)

体象 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数之为义,躁急而不能中和也。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一昼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当五十周于身,脉行八百一十丈,此经脉周流恒常之揆度。若一息六至,岂非越其常度耶!气行速疾,故曰属阳。
主病 数脉主府,其病为热。左寸数者,头痛上热,舌疮烦渴。数在左关,目泪耳鸣,左颧发赤。
左尺得数,消渴不止,小便黄赤。右寸数者,咳嗽吐血,喉腥嗌痛。数在右关,脾热口臭,胃反呕逆。右尺得数,大便秘涩,遗浊淋癃。
火性急速,故阳盛之证,脉来必数。六腑为阳,数亦为阳,是以主府。《难经·九难》曰∶“数者,府也。”又曰∶“数则为热。”《伤寒论》亦曰∶“数为在府。”此以迟数分阴阳,故即以配脏腑,亦不过言其大概耳。至若错综互见,在腑有迟,在脏有数,在表有迟,在里有数,又安可以脏腑二字拘定耶?火亢上焦,清阳扰乱而头痛;舌乃心之苗,热则生疮而烦渴。肝开窍于目,热甚而泪迫于外;耳鸣者,火逞其炎上之虐耳;左颧,肝之应也,热乃赤色见焉。天一之原,阴水用事,热则阴不胜阳,华池之水,不能直达于舌底,故渴而善饮,溲如膏油,便赤又其小者矣。肺属金而为娇脏,火其仇雠,火来乘金,咳嗽之媒也;肺火独炽,则咽喉时觉血腥,咽津则痛,乃失血之渐。脾胃性虽喜燥,若太过则有燥烈之虞;胃为水谷之海,热甚而酿成秽气,食入则吐,是有火也。肾主五液,饥饱劳役及辛热浓味,使火邪伏于血中,津液少而大便结矣。
兼脉 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
数而有力,聚热所致;数而无力,热中兼虚。浮脉主表,沉脉主里,兼数则热可知。
按数脉与迟脉为一阴一阳,诸脉之纲领。伪诀立七表八里而独遗数脉,止歌于心脏,其过非浅。数而弦急则为紧脉,数而流利则为滑脉,数而有止则为促脉,数而过极则为疾脉,数如豆粒则为动脉。非深思不能辨别也。叔和云∶“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尽。”乃知脉形愈数,则受证愈热。肺部见之,为金家贼脉;秋月逢之,为克令凶征。
脉之为道,博而言之,其象多端;约而言之,似不外乎浮、沉、迟、数而已。浮为病在表,沉为病在里,数则为病热,迟则为病寒。而又参之以有力无力,定其虚实,则可以尽脉之变矣。然有一脉而兼见数证,有一证而相兼数脉,又有阳证似阴,阴证似阳,与夫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其毫厘疑似之间,淆之甚微;在发汗吐下之际,所系甚大。苟偏执四见,则隘焉勿详。必须二十八字字字穷研,则心贯万象,始而由粗及精,终乃从博反约,称曰善诊,其无愧乎!

相关参考

《脉诀汇辨》 疾脉(阳)

体象疾为疾急,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六至以上,脉有两称,或名曰疾,或名曰极。总是急速之形,数之甚者也。主病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魂将绝。渐进渐疾,旦夕殒灭。毋论寸尺,短期已决。阴阳相

《脉诀汇辨》 浮脉(阳)

体象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之为义,如木之浮水面也。其脉应于皮毛,故轻手可得,如水中漂木,虽按之使沉,亦将随手而起。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左寸浮者,头痛目眩。浮在左关,腹胀不宁。左

督脉怎么用?《脉诀汇辨》 督脉

(二十八穴。)长强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水沟兑端龈交

《脉诀汇辨》 足少阳胆经

(左右共八十八穴。)瞳子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角天冲浮白窍阴完骨本神阳白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环跳风市中渎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临泣地五会侠窍阴胆者

《脉诀汇辨》 不及不足之纪

水连辛岁。火运癸岁。土运己岁。金运乙岁。木运丁岁。

《脉诀汇辨》 太过有余之岁

土运甲岁。水运丙岁。火运戊岁。金运庚岁。木运壬岁。

毛发怎么用?《脉诀汇辨》 毛发

发枯生穗,血少火盛。毛发堕落,卫疏有风;若还眉堕,风证难愈。头毛上逆,久病必凶。(血枯不荣,如枯草不柔顺而劲直,小儿疳病多此,亦主有虫。)

《脉诀汇辨》 伏脉(阴)

体象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着骨,始得其形。伏之为义,隐伏而不见之谓也。浮中二候,绝无影响;虽至沉候,亦不可见;必推筋至骨,方始得见耳。主病伏脉为阴,受病入深。左寸伏者,血郁之愆。伏在左关,肝血在腹。

《脉诀汇辨》 结脉(阴)

体象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结而不散,迟滞中时见一止也。古人譬诸徐行而怠,偶羁一步,可为结脉传神。主病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结者,心寒疼痛。结在左关,疝瘕必现。左尺得结,痿之。右寸结

《脉诀汇辨》 代脉(阴)

体象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代亦歇止之脉。但促、结之止,内有所碍,虽止而不全断,中有还意;代则止而不还,良久复止,如四时之禅代,不愆其期也。又促、结之止,止无常数;代脉之止,止有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