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燥怎么用?《校注医醇剩义》 肾燥

Posted 《校注医醇剩义》

篇首语: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肾燥怎么用?《校注医醇剩义》 肾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肾燥怎么用?《校注医醇剩义》 肾燥

肾受燥热,淋浊溺痛,腰脚无力,久为下消,女贞汤主之。
[b]女贞汤[/b](自制)
女贞子(四钱) 生地(六钱) 龟版(六钱)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石斛(二钱) 花粉(二钱) 萆 (二钱) 牛膝(二钱) 车前子(二钱) 大淡菜(三枚)
女贞常绿乔木,纯阴至静,虫食其叶,能生白蜡,为止血圣药,而况于其子。臣以生地、龟版、石斛、花粉、淡菜滋补肾阴,咸寒有情,燥热化解无余。当归以去腥气,茯苓以顾脾胃,萆 、牛膝、车前,则为淋浊溺痛而设。祖怡注。
肾受燥凉,腰痛足弱,溲便短涩,苁蓉汤主之。
[b]苁蓉汤[/b](自制)
肉苁蓉(三钱漂淡) 枸杞(三钱) 菟丝子(四钱) 当归(二钱) 杜仲(三钱)料豆(三钱) 茯苓(二钱) 牛膝(二钱) 甘草(四分) 红枣(十枚) 姜(二片)
苁蓉咸温,填精补血,植物而有似乎动物。肾脏燥凉,髓枯血少,便闭,非鲜首乌、当归、麻仁、苏子、蜂蜜所能必通者,惟苁蓉之润,足以通之。枸杞、菟丝、杜仲、料豆,亦肾家要药;当归、牛膝,活血舒筋;甘草、茯苓、姜、枣,以顾脾胃;生姜兼能去凉,茯苓兼能通溺,归、菟、姜、枣,并以解苁蓉之腥浊,顾全心胃,制方缜密极矣。
归、苓、膝三味,上两方皆同用。祖怡注。

相关参考

卷四怎么用?《校注医醇剩义》 卷四

卷二怎么用?《校注医醇剩义》 卷二

卷一怎么用?《校注医醇剩义》 卷一

发黄怎么用?《校注医醇剩义》 发黄

脾经受湿,胃经受热,郁蒸发黄,加味茵陈汤主之。[b]加味茵陈汤[/b](自制)茵陈(二钱)木通(一钱五分)赤苓(三钱)泽泻(一钱五分)苡仁(一两)茅术(一钱)浓朴(一钱)薄荷(一钱)青皮(一钱)车前(

泄泻怎么用?《校注医醇剩义》 泄泻

暑月泄泻,乃贪凉受寒,过食生冷,肠胃受伤所致,和中化浊汤主之。[b]和中化浊汤[/b](自制)茅术(一钱)浓朴(一钱)茯苓(二钱)枳壳(一钱)青皮(一钱)砂仁(一钱)木香(五分)楂炭(三钱)车前(二钱

呕吐怎么用?《校注医醇剩义》 呕吐

暑月呕吐,乃饮食不节,外感不正之气也,四正散主之。[b]四正散[/b](自制)藿香(一钱五分)茅术(一钱)浓朴(一钱)砂仁(一钱)茯苓(二钱)广皮(一钱)半夏(一钱)神曲(三钱)淡竹茹(八分)姜汁(两

中络怎么用?《校注医醇剩义》 中络

中络者,风入肌表,肌肉不仁,或手指足趾麻木,加味桂枝汤主之。[b]加味桂枝汤[/b](自制)桂枝(八分)白芍(一钱五分)甘草(五分)怀牛膝(二钱)川牛膝(一钱五分)当归(二钱)蚕砂(四钱)秦艽(一钱)

中经怎么用?《校注医醇剩义》 中经

中经者,风入经脉,身体重着,步履艰难,养血祛风汤主之。[b]养血祛风汤[/b](自制)生地(五钱)当归(二钱)牛膝(二钱)桂枝(六分)茯苓(三钱)白芍(一钱酒炒)虎胫骨(一钱五分炙)白术(一钱)秦艽(

肺燥怎么用?《校注医醇剩义》 肺燥

肺受燥热,发热咳嗽,甚则喘而失血,清金保肺汤主之。[b]清金保肺汤[/b](自制)天冬(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分)南沙参(三钱)北沙参(三钱)石斛(二钱)玉竹(三钱)贝母(二钱)茜根(二钱)杏仁(三钱

中暑怎么用?《校注医醇剩义》 中暑

猝然而倒,昏不知人,身热口噤,此热邪内犯君主,黄连涤暑汤主之。[b]黄连涤暑汤[/b](自制)黄连(五分)黄芩(一钱)栀子(一钱五分)连翅(一钱五分)葛根(二钱)茯苓(二钱)半夏(一钱)甘草(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