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乳海》 细脉指法主病

Posted 《脉诀乳海》

篇首语:春衣少年当酒歌,起舞四顾以笑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脉诀乳海》 细脉指法主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脉诀乳海》 细脉指法主病

[b]九细者.阴也.指下寻之.细细似线.来往极微曰细.主胫酸髓冷乏力泄精.[/b]
九细者.阴也.云岐子取象于巽.主秋金有余.夫巽者风也.言人之精血衰冷.如秋风之微弱萧瑟也.气主 之.血主濡之.气血盛则能变化精微.内渗骨空.以实其骨髓.外荣肌内.以淖泽毛发.今指下寻之.脉道细细似线.且来往极微.是从弦上减至极细而微矣.仲景曰.弦则为减.以曰减则为寒.今减之又减.以至极细而微.则为肾水虚冷可知矣.所以精道不固.则内无以实骨空.而胫寒髓冷.乏力泄精之证作矣.
按脉经云.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
【歌曰】
[b]乏力无精胫里酸.形容憔悴发毛干.如逢冬季经霜月.不疗其 必自痊.[/b]
血盛则脉盛.血衰则脉衰.上文言脉道细细似线.来往极微则脉道衰矣.足胫属肾.胫酸属虚.皆由无精以实骨空.以至胫酸而乏力也.血不足则不能华色.而形容憔悴.精不足则不能淖泽肌肤.发毛干枯.然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春夏脉当浮大.秋冬脉当沉细.若秋冬而见此细脉.则为顺四时.其病当不治自愈.若春夏见此沉细之脉.是于长养之时.而见凋残之气.则为反四时矣.安能保其无大咎也.
按脉经云.寸口脉细.发热吸吐.宜服黄芩龙胆汤.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汤.灸中府.又云.关脉细.脾胃虚腹满.宜服平胃茱萸蜀椒汤.白薇丸.针灸三管.
又按三部九候论云.尺脉细而急者.筋挛痹不能行.又云.尺脉细微.溏泄.下冷利.

相关参考

《中医词典》z~其他 《脉诀乳海》

脉学著作。清·五邦傅纂注,叶子雨参订。刊于1891年。王氏据高阳生《脉诀》予以注释发挥,颇多独到的见解。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脉诀乳海》 论脉诀合河图洛书

凡为医者.必察乎色脉之吉凶欲察色脉之吉凶.必察乎五行生克.欲察五行之生克.必观乎河图洛书之理数.夫海藏王氏者.乃医之翘楚也.述其师东垣老人之元奥.而着为一书.曰此事难知.首载医之可法者十人.其中有箕子

《中医词典》k~l~m 《脉诀乳海》

脉学著作。清·五邦傅纂注,叶子雨参订。刊于1891年。王氏据高阳生《脉诀》予以注释发挥,颇多独到的见解。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中医词典》z~其他 《脉诀汇编说统》

脉学著作。简称《脉诀汇编》。二卷。明·翟良纂,清·林起龙鉴定。刊于1667年。翟氏论脉颇能融会古说,强调使读者“明于书”、“明于心”,以领会脉之真传。书中分述诊脉指法,各脉形状、主病,从症、从脉、相类

《中医词典》k~l~m 《脉诀汇编说统》

脉学著作。简称《脉诀汇编》。二卷。明·翟良纂,清·林起龙鉴定。刊于1667年。翟氏论脉颇能融会古说,强调使读者“明于书”、“明于心”,以领会脉之真传。书中分述诊脉指法,各脉形状、主病,从症、从脉、相类

正文怎么用?《诸脉主病诗》 正文

《濒湖脉诀》各有主病歌辞,然只言其梗概,余撰脉象统类,各脉所主之病已详,但琐碎无文义相贯,难于记识,因仿濒湖法,作二十七脉主病诗,阅者读此,复按核统类,则某脉主某病,某病合某脉,庶益洞然于中矣。

《脉诀汇辨》 动脉(阳)

体象动无头尾,其形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动脉厥厥动摇,急数有力,两头俯下,中间突起,极与短脉相类。但短脉为阴,不数、不硬、不滑也;动脉为阳,且数、且硬、且滑也。主病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动者,惊

《脉诀汇辨》 伏脉(阴)

体象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着骨,始得其形。伏之为义,隐伏而不见之谓也。浮中二候,绝无影响;虽至沉候,亦不可见;必推筋至骨,方始得见耳。主病伏脉为阴,受病入深。左寸伏者,血郁之愆。伏在左关,肝血在腹。

《脉诀汇辨》 疾脉(阳)

体象疾为疾急,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六至以上,脉有两称,或名曰疾,或名曰极。总是急速之形,数之甚者也。主病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魂将绝。渐进渐疾,旦夕殒灭。毋论寸尺,短期已决。阴阳相

《脉诀汇辨》 结脉(阴)

体象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结而不散,迟滞中时见一止也。古人譬诸徐行而怠,偶羁一步,可为结脉传神。主病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结者,心寒疼痛。结在左关,疝瘕必现。左尺得结,痿之。右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