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草是中药材吗?飞扬草功能主治

Posted 《全国中草药汇编》

篇首语: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学无所获,我何以对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飞扬草是中药材吗?飞扬草功能主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飞扬草是中药材吗?飞扬草功能主治

名称:马柳根是中药材吗?马柳根功能主治Mǎ Liǔ Gēn

别名:小红柳(《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乌兰-布勒嘎苏(蒙名)。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b]乌柳[/b]的[b]根[/b]和[b]须根[/b]。随用随采。

原形态:灌木,高1~2米。小枝半下垂,灰褐色,幼时有绢状长柔毛,老时稍有短柔毛或无毛;芽卵形,具丝状毛,长2~5毫米.叶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长1~5厘米,宽2~4毫米,近于全缘,内卷,或边缘疏生细齿,初生时两面有绢状短柔毛,后近无毛;叶柄长3~5毫米,无毛或有丝状短柔毛。葇荑花序长1~15厘米;近无总花梗;花序轴有疏柔毛;苞片椭圆形或披针形,两面无毛;腹面有1腺体;雄花有2雄蕊,花丝全部合生;雌花子房无毛,无梗。蒴果,长约4毫米,无毛。花期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于沙漠区的河岸、固定沙丘及轻盐渍化沙地。分布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性味:味苦,性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含漱。

复方:治急性腰扭伤:乌柳鲜根一把,地骨皮适量。水煎服。

名称:柯树皮是中药材吗?柯树皮功能主治Kē Shù Pí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b]柯树树皮的韧皮部[/b]。

原形态:柯树,又名:木奴树(《临海异物志》),石栎、青锡,栲树、稠树。
常绿乔木。树皮青灰色,光滑:嫩枝被黄褐色柔毛,后渐光滑。叶互生,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短尾状钝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光亮,下面灰白色,密被鳞毛,中脉在上面陷下,在下面显现,侧脉8对,在上画不明显,近边缘处消失;叶柄长1~1.5厘米。花雌雄同株;花序顶生,被极密绵毛,雄花序为穗状,长5~10厘米。花极密,花被6裂,外被毛,雄蕊10~12;雌花序长10~13厘米,花轴粗壮,花每3~5朵聚生,花柱3。壳斗近无柄,呈平底的浅盘状,高5~6毫米,直径达10毫米,被覆瓦状鳞片,鳞片细小,尖三角形,灰白色,相连成环,在壳斗边缘处更密。坚果外露,卵形。凸尖不显著,底平,高1.5~2厘米,表面暗亦色,有光泽。花期8~10月。果期次年10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坡丛林间。分布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本草拾遗》:"味辛,平,有小毒。"

名称:丁榔皮是中药材吗?丁榔皮功能主治Dīnɡ Lánɡ Pí

别名:松杨木皮(《本草拾遗》)。

来源:为山茱萸科植物[b]椋子木[/b]的[b]树皮[/b]。夏季剥取较老树枝的皮,晒干。

性味:《本草拾遗》:"苦,平,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名称:美丽胡枝子是中药材吗?美丽胡枝子功能主治Měi Lì Hú Zhī Zǐ

别名:三妹木、假蓝根、碎蓝本、沙牛木(《广西中草药》),夜关门、鸡丢枝、三必根(《广西药植名录》),红布纱、马须草、马乌柴、羊古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b]美丽胡枝子[/b]的[b]茎叶[/b]。春至秋季采收。

原形态:美丽胡枝子,又名:马扫帚、马拂帚。
直立灌木,高1~2米。幼枝有细毛。复叶有小叶3片,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1.5~9厘米,宽1~5厘米,先端急尖,圆钝或微凹,有小尖,基部楔形,下面密生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单生或数个排成圆锥状,长6~15厘米;总花梗长1~4厘米,密生短柔毛;小苞片卵状披针形、狭矩形或线形,长约4毫米,被长柔毛;萼齿与萼筒近等长或较长,密被黄绿色短栗毛,裂片卵形,渐尖,或为披针形;花冠紫红色或白色,长1~1.2厘米,龙骨瓣在花盛开时较旗瓣为长,或近于等长;花梗短,有毛。荚果卵形、矩圆形、倒卵形或披针形,稍偏斜,长5~12毫米,有短尖,密被锈色短柔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林下或杂草丛中。分布于华北、华东、西南及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苦,平。

复方:治小便不利:美丽胡枝子鲜茎、叶一至二两,金丝草鲜全草一两,水煎服。(性味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名称:花椒叶是中药材吗?花椒叶功能主治Huā Jiāo Yè

别名:椒叶(《日华子本草》)。

来源:芸香科植物[b]花椒[/b]的[b]叶片[/b]。

性味:辛,热。
①《日华子本草》:"热,无毒。"
②《纲目》:"辛,热,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①治疥疮、血疮:花椒叶、松叶、金银花,煎浴。(《医林纂要》)
②治蛇毒:合口椒并叶捣敷之。(《补缺肘后方》)

名称:雪梨膏是中药材吗?雪梨膏功能主治Xuě Lí Gāo

别名:梨膏

来源:学名: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 P. spp.,由果实熬制成膏。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

性味:甘,平。

用法用量:0.5~1两。

名称:油胡桃是中药材吗?油胡桃功能主治Yóu Hú Táo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b]胡桃[/b]的[b]种仁返油而变成黑色者[/b]。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胡桃仁"条。

性味:《纲目》:"辛,热,有毒。"

复方:治疥疮瘙痒:油核桃一个,雄黄、艾叶(杵熟)各一钱。捣匀棉包,夜卧裹阴囊,历效,勿洗。(《濒湖集简方》)

各家论述:《纲目》:"油核桃有毒,伤人咽肺,而疮科取之,用其毒也。"

名称:药方当归煎丸治疗什么呢?当归煎丸功能主治

植法:先将当归用米醋220毫升,慢火熬成膏,入诸药末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每日二次。

名称:茉莉根是中药材吗?茉莉根功能主治Mò Lì Gēn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b]茉莉[/b]的[b]根[/b]。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甾醇。

药理作用:茉莉根水液1~8克/公斤腹腔注射,对青蛙、鸽、大鼠、小鼠、豚鼠、兔、犬等,因剂量大小而有不同程度的镇静和催眠作用,青蛙则表现全身瘫痪。较大剂量对离体蛙心、兔心呈现抑制作用,使离体兔耳和青蛙后肢血管扩张,抑制离体兔肠的蠕动,对家兔及小白鼠的离体子宫,无论已孕或未孕均呈兴奋作用。

性味:苦,温,有毒。
①《纲目》:"热,有毒。"
②《湖南药物志》:"苦,温,有毒。"

用法用量:内服:磨汁,3~5分。外用:捣敷。

药理作用:茉莉根水液1~8克/公斤腹腔注射,对青蛙、鸽、大鼠、小鼠、豚鼠、兔、犬等,因剂量大小而有不同程度的镇静和催眠作用,青蛙则表现全身瘫痪。较大剂量对离体蛙心、兔心呈现抑制作用,使离体兔耳和青蛙后肢血管扩张,抑制离体兔肠的蠕动,对家兔及小白鼠的离体子宫,无论已孕或未孕均呈兴奋作用。

复方:①续筋接骨止痛:茉莉根捣绒,酒炒包患处。(《四川中药志》)
②治龋齿:茉莉根研末,熟鸡蛋黄调匀,塞龋齿内。
③治头顶痛:茉莉根、蚤休根,捣烂敷痛处;并先以磁针轻扎头部。
④治失眠:茉莉根三至五分。磨水服。(②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名称:菜头肾是中药材吗?菜头肾功能主治

别名:土太子参[浙江乐清]

来源:爵床科菜头肾属植物[b]菜头肾[/b]Championella sarcorrhiza C. Ling,以根及茎、叶入药。全草夏秋可采,晒干,扎把。根以立秋后采为宜,剪取肉质根,去净细须,晒干,干后变黑色;鲜根随时可采。

性味:微甘,凉。

用法用量:根3~5钱(大剂量可用1~1.5两),水煎服。
茎叶1两,水煎服。外用捣烂外敷。

名称:羊外肾是中药材吗?羊外肾功能主治Yánɡ Wài Shèn

别名:羊石子(《本事方》),羊肾(《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牛科动物[b]山羊[/b]或[b]绵羊[/b]的[b]睾丸[/b]。宰羊时,割取睾丸,洗净血液,悬通风处晾干。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羊肉"条。

性味:①《随息居饮食谱》:"甘,温。"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甘咸,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入丸剂。

复方:①治遗精梦漏:舶上茴香(炒)、胡芦巴、破故纸(炒香)、白龙骨各一两,木香一两半,胡桃肉三七个(研),羊石子三对(破开,盐半两擦,炙熟,研如泥)。上五味为末,下二味同研成膏,和酒浸蒸饼杵热,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本事方》金锁丹,又名茴香丸)
②治肾虚阳萎:雄羊外肾二对;鹿茸、菟丝各一两,茴香五钱,共研末。将羊外肾入酒煮烂,和药末捣泥成丸,阴干。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温酒送下,每日三次。(《四川中药志》羊肾丸)

名称:橘核是中药材吗?橘核功能主治Jú Hé

别名:橘子仁(《婉僧坦集验方》),橘子核(《本草衍义》),橘米(《四川中药志》),橘仁(《药材学》)。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b]福橘[/b]或[b]朱橘[/b]等多种橘类的[b]种子[/b]。一般多从食品加工厂收集,洗净,晒干或炕干。

生境分部:主产福建、浙江、江西、四川等地。

形状:干燥种子呈卵形或卵圆形,一端常成短嘴状突起,长约7~10毫米,短径约5~7毫米。外种皮淡黄白色至淡灰白色,光滑,一侧有种脊棱线,自种脐延至合点,质脆易剥落。内种皮膜质,淡棕色,紧贴于外种皮之内。种仁两片,肥厚,富油质。微有油气,味苦。以色白,饱满、子粒均匀者为佳。

化学成分:各种橘核都含脂肪油、蛋白质,其苦味成分为黄柏内酯和闹米林。

炮制:橘核:筛去灰屑,拣净杂质,洗净,晒干。盐橘核:取净橘核,用盐水拌匀,稍闷,放入锅内,文火炒至微黄色,并有香气为度,取出晒干,用时捣碎。(每橘核100斤,用盐2~2.5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纲目》:"凡用橘核,须以新瓦焙香,去壳取仁,研碎入药。"

性味:《纲目》:"苦,平,无毒。"

归经:入肝、肾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大阴、足大阴经。"
②《纲目》:"入足厥阴。"
③《本草经疏》:"入肾、膀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复方:①治四种颓病,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或引脐腹绞痛,甚则肤囊肿胀;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橘核(炒)、海藻(洗)、昆布(洗)、海带(洗)、川楝子(去肉,炒)、桃仁(麸炒)各一两,厚朴(去皮,姜汁炒)、木通、枳实(麸炒)、延胡索(炒、去皮)、桂心(不见火)、木香(不见火)各半两。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酒、盐汤任下。虚寒甚者,加炮川乌一两;坚胀久不消者,加硇砂二钱(醋煮),旋入。(《济生方》橘核丸)
②治乳痈初起来溃:橘核(略炒、五钱,黄酒煎,去滓温服,不能饮酒者,用水煎,少加黄酒。(《光华医药杂志》(3)6:53,1935)
③治腰痛:橘核、杜仲各二两。炒研末,每服二钱,盐酒下。(《简便单方》)
④治酒齄风,鼻上赤:橘子核(微妙)为末,每用一钱匕,研胡桃肉一个,同以温酒调服,以知为度。(《本草衍义》)

各家论述:①《本草经疏》:"橘核,出《日华子》,其味苦温而下气,所以能入肾与膀胱,除因寒所生之病也,疝气方中多用之。"
②《本草汇言》:"橘核,疏肝、散逆气、下寒疝之药也。……《日华子》主膀胱浮气,阴疝肿疼,或囊子冷如冰、硬如石,下坠如数十斤之重,取橘核数两作末,每早、午、晚各服一次,每次用药末一钱,食前沿调下。……又妇人瘕疝,小腹攻疼,腰胯重滞,气逆淋带等疾,以一两,白水煎服立定,盖取苦温入肝而疏逆气之功也。"

名称:单肾草是中药材吗?单肾草功能主治

别名:扇叶舌喙兰、独叶一支花、无柄一叶兰、雨流星草、鸡肾参、一面锣[四川木里盐源]

来源:兰科[b]单肾草[/b]Hemipilia flabellata Bur. et Franch.,以[b]全草[/b]入药。

生境分部:贵州、云南。

性味:甘、微苦,平。

名称:竹鼠肉是中药材吗?竹鼠肉功能主治Zhú Shǔ Ròu

来源:为竹鼠科动物[b]竹鼠[/b]的[b]肉[/b]。

原形态:竹鼠(《说文》),又名:竹豘(《纲目》),篱鼠(《本草求原》)。
体形粗壮,成兽体长一般小于30厘米,尾长约6~7厘米。头部钝圆,吻较大,眼小,耳隐于毛内。四肢短粗,有较强的爪。尾上下均被有稀毛。成兽全身为棕灰色,毛基灰色,无白尖的针毛,吻侧毛色较浅。身体腹面毛较稀。幼兽毛色较深,周身均为黑灰色。
营地下生活,喜栖于山坡竹林或山谷的芒草丛中。夜晚活动。喜食竹的地下茎、竹笋,也食草及其他植物的种子与果实。
本动物的油(竹鼠子油)、牙(竹鼠子牙)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甘肃等地。

性味:甘,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咸,平。"

名称:红花杜鹃是中药材吗?红花杜鹃功能主治Hónɡ Huā Dù Juān

来源:杜鹃花科[b]红花杜鹃[/b]Rhododendron arboreum Smith. f. roseum Sweet,以[b]花[/b]入药。

生境分部:西藏。

性味:苦,凉。有小毒。

用法用量:0.5~1钱。

名称:毛蕨根是中药材吗?毛蕨根功能主治Máo Jué Gēn

别名:贯众、贯仲、紫萁

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密鳞耳蕨的根茎。[br]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stichum squarrosum(D.Don)Fee[Aspidium squarrosum D.Don][b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挖出后除去叶柄与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60-100cm。根茎短,直立或斜升。密被褐色、披针形小鳞片。叶簇生;叶柄长30-40cm,禾秆色,密被棕褐色、边缘有睫毛的阔卵形或狭披针形大鳞片;叶片革质,长圆披针形,长40-60cm,宽10-17cm,渐尖头并为羽状,基部不缩狭,上面光滑,下面疏被红棕色鳞毛,羽轴和叶轴下面密被褐棕色、通常扭曲的线状披针形长鳞片,二回羽状;羽片25-35对,斜展,互生,中部羽片长8-10cm,宽2-2.5cm,渐尖头,有短柄,一回羽状;小羽状10-15对,长圆状镰形,渐尖头,基部不对称,羽片基部上侧1小羽片较长,长达2cm,直立,上侧近圆弧形,有2-3个半裂圆齿,下侧边平直,全缘,叶脉羽状,不甚明显。孢子囊群小,圆形,背生于上半部,每小羽片有5-7个,成熟时汇合;囊群盖大,深棕色,彼此接近,全缘。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2300m的山谷杂木林下或岩石上。[br]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西藏等地。

性味:苦;凉;有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名称:飞扬草是中药材吗?飞扬草功能主治Fēi Yánɡ Cǎo

别名:大飞扬、大乳汁草、节节花

来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b]飞扬草[/b]Euphorbia hirta L.,以[b]全草[/b]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体有乳汁。茎基部膝曲状向上斜升,单一或基部丛生,被粗毛,上部的毛更密,不分枝或下部稍有分枝。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状长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1~3厘米,宽0.5~1.3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偏斜不对称,边缘有锯齿,稀全缘,两面被毛,下面及沿脉上的毛较密;托叶膜质,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边缘刚毛状撕裂早落。夏季开淡绿色或紫色小花,杯状聚伞花序多数排成紧密的腋生头状花序;总苞宽钟形,外面被密生短柔毛,顶端4裂;腺体4,漏斗状,有短柄及花瓣状附属物。朔果卵状三棱形,被贴伏的短柔毛。

生境分部:生于向阳山坡、山谷、路旁或丛林下,多见于砂质土壤上。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甙类:黄鼠李甙(xanthorhamnin)、槲皮甙,两种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酮及蒲公英醇。此外,尚含肌醇、没食子酸等。

药理作用:1、抑菌试验:飞扬草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2、有利尿和中度致泻作用。

性味:微苦、微酸,凉。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药理作用:1、抑菌试验:飞扬草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2、有利尿和中度致泻作用。

复方:1、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消化不良,肠道滴虫:飞扬草2~10两。水煎,分2~4次口服。
2、慢性气管炎:鲜飞扬草4两,桔梗3钱。水煎2次,每次煎沸2小时,过滤,两次滤液混合浓缩至60毫升,加白糖适量。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两个疗程。
3、湿疹:飞扬草2斤,黑面叶4斤,毛麝香半斤。加水4万5千毫升,煎成1万5千毫升。根据湿疹部位可选择坐浴、湿敷或外涂。有感染者加穿心莲内服。
4、脚癣:飞扬草330克,白花丹220克,小飞扬、乌桕叶、五色梅、扛板归各110克。水煎2次,过滤去渣,浓缩成1000毫升。搽患处。

相关参考

飞扬喉怎么用?《中医词典》e~f~g 飞扬喉

病名。《喉科秘旨》卷上:“飞扬喉,此症风热上壅,上腭红肿气不通,咽物不下,从小舌中飞扬满口,此系凶恶之症。急针患外出血”。内治宜清热解毒,凉血。用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仙方活命饮等加减。或用银花、甘

飞扬怎么用?《中医词典》e~f~g 飞扬

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原作飞阳。《针灸甲乙经》作飞扬,别名厥阳。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之络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七寸,当腓骨后缘处;或于承山斜下外开约1寸处取穴。另说“

《中医词典》k~l~m 眯目飞扬证

病证名。系指异物入眼,未及时清除而结为障翳的病证。《证治准绳·杂病》:“因出行间,风吹沙土入目,频多揩拭,以致血气凝滞而为病也。初起涩湿赤脉,次后泪出,急涩渐渐重,结为障翳。”参见物偶入睛条。

以旅行的名义倾听生活

你喜欢旅行吗?旅行时的那份宁静那份心情飞扬的感觉你知道多少呢?其实旅行是一个很好的养心方法,你试过吗?以旅行的名义感知生活养生就是养心,所有一切的根源都是在心,旅行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养心方法。最坚实的

《医宗金鉴》 肾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

肾经原络应刺病,大小腹痛大便难,脐下气逆脊背痛,唾血渴热两足寒。【注】●肾经里之原穴太溪,膀胱表之络穴飞扬,二穴应刺之证即:大腹少腹脊背疼痛,大便结燥,脐下气逆上冲,口渴吐血,两足寒冷,皆肾、膀胱经病

《医宗金鉴》 肾经表里原络穴主治歌

肾经原络应刺病,大小腹痛大便难,脐下气逆脊背痛,唾血渴热两足寒。【注】●肾经里之原穴太溪,膀胱表之络穴飞扬,二穴应刺之证即:大腹少腹脊背疼痛,大便结燥,脐下气逆上冲,口渴吐血,两足寒冷,皆肾、膀胱经病

历节风怎么用?《针灸资生经》 历节风

飞扬、涌泉、颔厌、后顶、主历节汗出.(千见颈项.)飞扬、治历节风.足指不得屈伸.头目眩逆气.(铜)麝香丸尤治白虎历节.诸风疼痛.游走无定.状如虫行.昼静夜剧.许叔微在歙川.有家妇人遍身走注疼痛.至夜则

《中医词典》z~其他 足太阳络脉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指该脉从外踝上7寸的飞扬穴处分出,走向足太阳肾经。该脉发生病变,实则鼻流清涕,鼻塞,头痛,背痛,虚则鼻流清涕和鼻腔出血。

《中医词典》z~其他 足太阳络脉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指该脉从外踝上7寸的飞扬穴处分出,走向足太阳肾经。该脉发生病变,实则鼻流清涕,鼻塞,头痛,背痛,虚则鼻流清涕和鼻腔出血。

神气不宁怎么用?《傅青主男科》 神气不宁

人每卧则魂飞扬,觉身在床而魂离体矣,惊悸多魇,通夕不寐,人皆以为心病也,谁知是肝经受邪乎,盖肝气一虚,邪气袭之,肝藏魂,肝受邪,魂无依,是以魂飞扬而若离体也,法用珍珠母为君,龙齿佐之,珍珠母入肝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