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子湖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街道

篇首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龙子湖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龙子湖区的历史沿革

龙子湖区

2000年,东市区辖7个街道。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42240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解放街道90667东风街道22807治淮街道28412东升街道33816宏业村街道28900曹山街道7626龙湖新村街道30012

2004年1月1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4号),调整蚌埠市部分行政区划:东市区更名为龙子湖区;龙子湖区辖原东市区的东风、治淮、东升、解放和曹山5个街道;原中市区的延安街道;原郊区的李楼乡、长淮卫镇,雪华乡的曹彭、仇岗、孙郢、山南4个村。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路。

2004年底,龙子湖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

相关参考

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的历史沿革

长淮卫镇位于蚌埠市东部,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与凤阳县接壤。唐宋时已形成集镇,明太祖朱元璋在凤阳建都城后,将其定为中都八卫之一。建国初属凤阳县,1958年划属蚌埠市。后经人民公社体制变更,1982年

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的历史沿革

长淮卫镇位于蚌埠市东部,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与凤阳县接壤。唐宋时已形成集镇,明太祖朱元璋在凤阳建都城后,将其定为中都八卫之一。建国初属凤阳县,1958年划属蚌埠市。后经人民公社体制变更,1982年

龙子湖公园的历史沿革

龙子湖是蚌埠市东部的天然水域。明代天启年间的《凤阳新书》记载,它原来是一片洼地,淮水倒灌,直至徐家桥,一片汪洋,由此形成湖面。但是,其水源同时也来自凤凰山、马益山、梅花山、东鲁山、西鲁山之间的许多涧湾

龙子湖公园的历史沿革

龙子湖是蚌埠市东部的天然水域。明代天启年间的《凤阳新书》记载,它原来是一片洼地,淮水倒灌,直至徐家桥,一片汪洋,由此形成湖面。但是,其水源同时也来自凤凰山、马益山、梅花山、东鲁山、西鲁山之间的许多涧湾

龙子河(Longzi He)的由来

在安徽省蚌埠市东郊曹山脚下。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时在此撑船,落竹篙于河中,不久竹篙化为巨龙,因名龙子河。

龙子河(Longzi He)的由来

在安徽省蚌埠市东郊曹山脚下。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时在此撑船,落竹篙于河中,不久竹篙化为巨龙,因名龙子河。

鼎湖区的历史沿革

1988年3月之前,鼎湖区域分属高要县、肇庆市管辖。1988年3月2日,设立鼎湖区,因辖区范围内座落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全国负离子含量最高的广东四大名山之一——鼎湖山,而得名鼎湖区。鼎湖区域分属高要县

鼎湖区的历史沿革

1988年3月之前,鼎湖区域分属高要县、肇庆市管辖。1988年3月2日,设立鼎湖区,因辖区范围内座落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全国负离子含量最高的广东四大名山之一——鼎湖山,而得名鼎湖区。鼎湖区域分属高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