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张公山风景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公园

篇首语:勇气是控制恐惧心理,而不是心里毫无恐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蚌埠张公山风景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蚌埠张公山风景区的历史沿革

张公山系涂山山脉,涂山一带曾是原始社会后期涂山氏居住的地方。涂山脚下的禹会村,传说是当年治水英雄大禹会诸侯之地,作为行政村村名属全国唯一,这里至今流传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故事。

张公山是历史文化名山涂山山脉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怀远县志》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此山就叫张公山,山下一湖,名化陂湖,现更名为张公湖。相传,明朝有个张姓战将,解甲归田,隐居山下,由于他德高望重,当地百姓尊称张公,张公山因此得名。

清朝,张公山顶建有寺庙,每年还有一次初春庙会。该庙原名“寺山庙”,后改名“中岳庙”,又改为“观音庙”。由于庙的基础南高北洼,庙门朝北,当地百姓又称之为“倒座观音庙”。

民国27年(1938年)日军侵占蚌埠后,寺山庙遭到彻底毁坏。

1973年,蚌埠市政府决定利用张公山与化陂湖的自然风景和优美环境,将此山辟为公园,1975年建园工程全面开工。

1983年7月1日,张公山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从1986年以来,张公山公园各项基础设施和景点建设日益完善。先后建成了湖滨餐厅、水榭长廊、园中园、望淮塔、儿童乐园、月季园、动物园等。

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AAAA级风景区称号。

2012年,经蚌埠市政府会议研究,对张公山景区进行提升改造。

相关参考

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的历史沿革

秦代公元前221年在这里设当涂县。公元前137年,西汉建元四年,设当途侯国,地址先设涂山北麓,后被淮水淹圮,移筑马头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封魏不害为当涂侯,属九江郡,涂山也改名为当涂山(

蚌埠市禹会区马城镇的历史沿革

秦代公元前221年在这里设当涂县。公元前137年,西汉建元四年,设当途侯国,地址先设涂山北麓,后被淮水淹圮,移筑马头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封魏不害为当涂侯,属九江郡,涂山也改名为当涂山(

张公镇的历史沿革

相传原是荒山坡,坡下有座庙,庙内主要供奉的是张公候王菩萨,故名。解放前属张公乡和高桥乡,1958年成立张公公社,1959年并入罗溪公社,1960年设江西农学院张公分场,1961年复设张公公社,1984

张公镇的历史沿革

相传原是荒山坡,坡下有座庙,庙内主要供奉的是张公候王菩萨,故名。解放前属张公乡和高桥乡,1958年成立张公公社,1959年并入罗溪公社,1960年设江西农学院张公分场,1961年复设张公公社,1984

鼓山风景名胜区的简单介绍

福建福州:鼓山风景名胜区雪景鼓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北隅,集峻拔挺秀的山水景观和丰富深厚的人文景观于一体,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山,自宋朝至今皆为福州首选的游览胜地,素有“今古名山”之称,“

鼓山风景名胜区的简单介绍

福建福州:鼓山风景名胜区雪景鼓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北隅,集峻拔挺秀的山水景观和丰富深厚的人文景观于一体,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山,自宋朝至今皆为福州首选的游览胜地,素有“今古名山”之称,“

安徽省蚌埠的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今蚌埠(含市区及所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下同)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路过今禹会区境内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春秋战国

安徽省蚌埠的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今蚌埠(含市区及所辖怀远、五河、固镇三县,下同)地域为淮夷族聚居区。传说大禹治水南下淮泗,路过今禹会区境内涂山娶涂山氏女为妻,并生启(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夏朝,为华夏第一代帝王)。春秋战国

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的历史沿革

长淮卫镇位于蚌埠市东部,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与凤阳县接壤。唐宋时已形成集镇,明太祖朱元璋在凤阳建都城后,将其定为中都八卫之一。建国初属凤阳县,1958年划属蚌埠市。后经人民公社体制变更,1982年

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的历史沿革

长淮卫镇位于蚌埠市东部,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与凤阳县接壤。唐宋时已形成集镇,明太祖朱元璋在凤阳建都城后,将其定为中都八卫之一。建国初属凤阳县,1958年划属蚌埠市。后经人民公社体制变更,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