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的历史沿革
Posted 初期
篇首语: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海林市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海林市的历史沿革
海林市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辖区内发现了多处原始社会时期的遗址和遗物点,出土了数量可观的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商周时代,海林县是满族先民肃慎人的重要活动地域之一。海林地区当属满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汉晋时代,海林县挹娄管辖。南北朝时代,则归勿吉管辖。隋唐时代属靺鞨,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靺鞨人建立震国,海林地区属震国管辖。开元元年(713年)震国改称渤海国,海林地区属上京龙泉府,归唐忽汗洲管辖。辽代初期归东丹国,后归博罗满达勒部生女真南境。金代初期属东京,后划归会宁府南境,再划归率宾府。元初属南京万户府,后归合兰府硕达勒达路呼尔哈军民万户府南境。明代初期归努尔干都指挥司统辖,万历年间改为窝集部宁古塔。清顺治十年(1653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后改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府,驻地即为现在的海林县旧街乡。宁古塔搬迁后,全境归属设在宁古塔新城(今宁安)的军政机构管辖,直至清朝灭亡。
民国初期和东北沦陷时期,全境隶属宁安县。
1945年8月解放。
1946年9月,成立新海县。
1948年,新海县与五林县合并成立海林县。
1956年3月,撤销海林县建制,辖境分别划属宁安、林口县和牡丹江市郊区。
1962年10月,恢复海林县,隶属牡丹江专员公署。
1983年10月,划为牡丹江市辖县。
相关参考
海林市原名海林县,系由新海、五林二县合并时,各取原县名称的后一个字而得名。海林自旧石器晚期起,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商周时期就是中原版图国,向中原纳贡。有资料和文献记载,商周时,曾向中原进贡石弩、貂皮、海
海林市原名海林县,系由新海、五林二县合并时,各取原县名称的后一个字而得名。海林自旧石器晚期起,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商周时期就是中原版图国,向中原纳贡。有资料和文献记载,商周时,曾向中原进贡石弩、貂皮、海
长汀一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是一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村落。因附近的海浪河有一段深水区,当地人称之为“汀”,故得名“长汀”村,隶属海林县第八区管辖。1953年火龙沟林业局迁到长汀村,定名为大海林林
长汀一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是一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村落。因附近的海浪河有一段深水区,当地人称之为“汀”,故得名“长汀”村,隶属海林县第八区管辖。1953年火龙沟林业局迁到长汀村,定名为大海林林
吉林市殷周时代,这里已有氏族部落。秦代以前,居住着满族祖先“肃慎人”。后夫余国、勿吉人相互攻伐,中原对此地的称谓也随朝代的更替而有所变化,汉称挹娄,北魏称勿吉,隋唐称粟末靺鞨。五代时期,这里地属辽国,
吉林市殷周时代,这里已有氏族部落。秦代以前,居住着满族祖先“肃慎人”。后夫余国、勿吉人相互攻伐,中原对此地的称谓也随朝代的更替而有所变化,汉称挹娄,北魏称勿吉,隋唐称粟末靺鞨。五代时期,这里地属辽国,
汉元鼎六年(前111)属始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属临桂县辖地,1913年属桂林县地。1940年属桂林市凤北镇、西南附廓乡,1950年设第三区和北郊区,1955年改三皇、北站2街道,1958年改三皇
汉元鼎六年(前111)属始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属临桂县辖地,1913年属桂林县地。1940年属桂林市凤北镇、西南附廓乡,1950年设第三区和北郊区,1955年改三皇、北站2街道,1958年改三皇
汉元鼎六年(前111)属始安县地。唐至德二年(757)为临桂县地。民国二年(1913年)属临桂县东江镇,民国28年(1940年)属桂林市东江镇,1950年为第四区,1955年改东江、漓江2街道,195
汉元鼎六年(前111)属始安县地。唐至德二年(757)为临桂县地。民国二年(1913年)属临桂县东江镇,民国28年(1940年)属桂林市东江镇,1950年为第四区,1955年改东江、漓江2街道,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