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自治县

篇首语:有学问和有知识的人是不同的。记忆造成了前者,哲学造成了后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松桃,春秋战国时期属黔中,秦属黔中郡,汉至三国时期均属武陵郡,南北朝时期属郢州南阳郡,隋属源陵郡。

唐太宗贞观四年(630),今县境中部置平土洞,西部置乌罗洞,录属思州。唐武后垂二年(686),以辰州麻阳县地及山洞置锦州,松桃东部属之。肃宗天宝元年(742),改锦州为卢阳郡,松桃又随属之。肃宗乾元元年(758),卢阳复名锦州,领洛浦、渭阳、卢阳、招谕、常丰5县,今松桃地属常丰县。

宋太祖开宝年间(936-975),改平土洞置平头司,改乌罗洞置乌罗司。其间,西属思州东仍属锦州,徽宗政和四年(1114)在今孟溪置龙泉葛泽长官司,兼有麻阳县地,属沅州。理宗宝祐元年(1253)置平茶承化军民府,松桃中西部孟溪、平头、乌罗属之,亦属思州。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置思州宣慰司,隶湖广行省,乌罗、平头二司归其所辖。成宗大德六年(1302),改平头司为平头著可通达等处长官司;改乌罗司为乌罗龙干等处长官司,辖龙泉葛泽长官司;改平茶承化军民府为溶江之子坪茶等处长官司(治所今秀山龙凤高秀)。均均思州军民安抚司。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改乌罗龙干等处长官司置乌罗长官司;七年(1374),改平头著可通达等处长官司置平头著可长官司,隶思州宣慰司;八年(1375),置麻兔洞(今甘龙地)隶酉阳宣慰司;十七年(1384)划出溶江芝子坪茶长官司直属四川布政司。永乐三年(1405),置答意、治古(今松桃东部)二第官司,十一年(1413)二月,废思南宣慰司,以其他置乌罗、思南、铜仁、镇远4府。乌罗府设治于乌罗长官司。同年,从酉阳宣慰司拨麻兔洞来属。此间,乌罗府隶于贵州布政司,英宗正统三年五月七日(1438、5、30),令将答意、治古2长官司永行革除,乌罗府只存3司,不足以立府,遂省乌罗府将乌罗、平头两司拨入铜仁府,拨郎溪司属思南府。

清康熙四十三年八月初六日(1704.9.4),兵部议复升任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疏言,设铜仁理苗

松桃苗族自治县

同知置正大营厅,以铜仁府副厅长官专理苗务,雍正八年(1730)迁正大营理苗同知至长冲(今老松桃),置松桃厅。十一年(1733),松桃厅由长冲移至蓼皋山下建城(今松桃县城)。嘉庆二年(1797)十一月初三日,升松桃厅为直隶军民厅,属贵东道。以原拨给铜仁府的乌罗、平头著可2长官司回归松桃。七年(1802)设石岘卫。至道光十五年(1835),松桃直隶厅辖1卫、2司、14汛,由贵州省直接管辖。

民国2年(1913),改松桃直隶军民厅为松桃县,属黔东道。

民国3年,以正大营县丞辖地置正大营分县,治正大营;以四十八溪主簿辖地置四十八溪分县,治堡脚(今普觉镇),均属松桃县。

民国16年(1927),令四十八溪分县移置甘龙口,改为甘龙口分县,仍属松桃县。

民国24年(1935),松桃属第九行政督察区。

民国25年,撤销正大营、甘龙口二分县并入松桃。

民国26年,松桃县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32年以后一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又民国23年6月,贺龙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建制)在黔东开辟革命根据地,成立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实行土地革命,组织革命武装。8月在甘龙建立了严家坡(今麻阳乡南)区革命委员会和坝木、浑泉、麻阳、猫山、天堂、钟鼓坡、大土坪、黄泥堡、五官坝、寨地10个乡苏维埃政府。11月撤离黔东,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1949年11月12日松桃解放,1950年3月1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松桃县人民政府,属铜仁地区专员公署领导。

1956年9月1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37次会议通过,撤销松桃县,改设松桃苗族自治县。

1956年12月31日,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式成立,仍隶铜仁专员公署至今。

相关参考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1941年析正安县东北部置道真县,以汉代名儒尹珍之字道真名县,意在纪念先贤开南域文化之功。1958年并入正安县,1961年复置道真县。1986年改自治县。2000年,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辖10个镇、3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1941年析正安县东北部置道真县,以汉代名儒尹珍之字道真名县,意在纪念先贤开南域文化之功。1958年并入正安县,1961年复置道真县。1986年改自治县。2000年,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辖10个镇、3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彭水地,因有盐、丹之利和乌、郁江水道之便,上古是民之国地。商至春秋属巴。战国属楚黔中(郡)。秦赢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国划分为36郡,重置黔中郡,彭水属之。汉加强郡县制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彭水地,因有盐、丹之利和乌、郁江水道之便,上古是民之国地。商至春秋属巴。战国属楚黔中(郡)。秦赢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国划分为36郡,重置黔中郡,彭水属之。汉加强郡县制

华中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据出土文物证实,县境距今3~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即有人类繁衍生息。秦为黔中郡地。汉为武陵郡镡成县地,三国、西晋因之。东晋至南朝宋、齐为武陵郡舞阳县地,梁至陈为南阳郡龙檦县地。隋为沅陵郡龙檦县地。唐为叙

华中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据出土文物证实,县境距今3~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即有人类繁衍生息。秦为黔中郡地。汉为武陵郡镡成县地,三国、西晋因之。东晋至南朝宋、齐为武陵郡舞阳县地,梁至陈为南阳郡龙檦县地。隋为沅陵郡龙檦县地。唐为叙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威宁。取威镇安宁之意。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夏为梁州西南域,殷周属鬼方西北隅,春秋时居蜀国南鄙,战国时为的夜郎西部莫国属地。秦时属象郡,以六冲河为界接蜀郡南壤。汉代属犍为郡;蜀汉时属朱提郡境。晋、宋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威宁。取威镇安宁之意。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夏为梁州西南域,殷周属鬼方西北隅,春秋时居蜀国南鄙,战国时为的夜郎西部莫国属地。秦时属象郡,以六冲河为界接蜀郡南壤。汉代属犍为郡;蜀汉时属朱提郡境。晋、宋

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城步历史悠久。在县北西岩镇朝园里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它证明早在4000年前,城步这方土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苗族先民并据此建立了“三苗古国”。(登记于2010年)隋末,肖铣据邵阳置建州,设武攸县,治

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历史沿革

城步历史悠久。在县北西岩镇朝园里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它证明早在4000年前,城步这方土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苗族先民并据此建立了“三苗古国”。(登记于2010年)隋末,肖铣据邵阳置建州,设武攸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