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的历史沿革

Posted 民国

篇首语:所谓得体,就是有些话不必说尽,有些事不必做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广西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广西桂林市象山区二塘乡的历史沿革

二塘乡距城中心10公里,故名二塘,清代为驿站,元属静江路,明属静江府,清属桂林府,民国初年桂林县、临桂县地,民国2年6月属桂林县。

民国19年属良丰区。

民国31年属太沙乡公所、柘木乡公所、三合乡公所。

民国19年9月并区后,二塘乡属柘太区公所、三合区公所、西南附廊区公所。

1949年12月,柘太区公所更名为南郊区,西南附廊区更名为西郊区,三合区和北附廊区合并,称北郊区。

1950年4月,老村、东村、?塘村、崴村、佛殿桥村、塘珠山村、陶家村、仁头村、上月山村、潭南村、阳家村、骆家村、茶店堡村、二塘村、下月山村、西村、常家村、额头村、神湾里村、邓家村、田头村、南村、塘家湾村、上沙河村、下沙河村、黄村、上銮塘村、下銮塘村划归临桂县。

1952年土地改革即将结束时,中共广西省委决定,将1950年划规临桂县的街、村重新划归市郊区。同年9月,二塘乡隶属桂林市南郊区人民政府,南郊区人民政府办公地址在柘木圩。东莲、和睦乡人民政府隶属西郊人民政府,西郊区人民政府办公地址在甲山村。

相关参考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区的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期,象山区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区的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期,象山区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的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期,雁山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的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期,雁山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

广西中部欧洞乡的历史沿革

乡境内,清朝为窑灰里,属忻城土县。雍正六年(1728年),该里和功德里(马泗)一起划归宜山县,次年由理苗分县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理苗分县后,属宜山县第六区一部分。1952年8月前,属宜山

广西中部欧洞乡的历史沿革

乡境内,清朝为窑灰里,属忻城土县。雍正六年(1728年),该里和功德里(马泗)一起划归宜山县,次年由理苗分县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理苗分县后,属宜山县第六区一部分。1952年8月前,属宜山

广西武宣县思灵乡的历史沿革

清朝雍正八年,武宣县编户六里,即在厢里、东乡里、武赖里、古豪里、西乡里、北乡里。今思灵乡属古豪里。宣统元年,撤6里划分为9个区,思灵乡属禄新区。1958年1月,撤区建乡,始设思灵乡,同年改为思灵人民公

广西武宣县思灵乡的历史沿革

清朝雍正八年,武宣县编户六里,即在厢里、东乡里、武赖里、古豪里、西乡里、北乡里。今思灵乡属古豪里。宣统元年,撤6里划分为9个区,思灵乡属禄新区。1958年1月,撤区建乡,始设思灵乡,同年改为思灵人民公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三江乡的历史沿革

三江乡前身称为三江街,早于前清时就以附近周边九个村寨而得名“九村街”,民国时为修仁县西圆乡驻地,建国初期,撤修仁县,建制属荔浦县管辖。1953年,三江乡从荔浦县划拨柳州地区鹿寨县头排公社,改设三江、同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三江乡的历史沿革

三江乡前身称为三江街,早于前清时就以附近周边九个村寨而得名“九村街”,民国时为修仁县西圆乡驻地,建国初期,撤修仁县,建制属荔浦县管辖。1953年,三江乡从荔浦县划拨柳州地区鹿寨县头排公社,改设三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