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石陵镇的历史沿革

Posted 粘土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石陵镇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石陵镇的历史沿革

镇地属丘陵。地势西边有山峰,其它较平坦。境内山脉主要布在全来西面延伸至福山、感龙、上球、挂榜村民委,形成西北——西南走向,长约6公里,宽约0.5公里,海拔220米,最高山峰为岜马山,海拔为291.6米。清水河河流经镇境,自南向北经挂榜、陈村、陈流、中兴、全来村民委注入迁江镇境内的红水河,全长约8公里。石陵镇日照充足,光照强,年平均气温20.7℃,年降雨量为1370.9毫米。由于地处清水河边,易发生水灾和出现内涝现象。石陵镇属岩溶地貌,主要是浅灰色灰岩、夹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粘土和亚粘土等。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煤、红土锗、方解石、铁等,煤储量670多万吨。野生植物有竹节草、金茅草、蜈蚣草等。

相关参考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的历史沿革

桥巩镇于清道光10年(公元1830年)建圩,因圩东面有座古石孔桥,壮语称“桥孔”,取谐音而得名。于五十年代初设乡,1953年属第四区(古昔区)所辖,1958年撤区设公社时从古昔区分出设桥巩公社,196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的历史沿革

桥巩镇于清道光10年(公元1830年)建圩,因圩东面有座古石孔桥,壮语称“桥孔”,取谐音而得名。于五十年代初设乡,1953年属第四区(古昔区)所辖,1958年撤区设公社时从古昔区分出设桥巩公社,196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正龙乡的历史沿革

清道光末年(1850),正龙为南五里长庆团。民国24年(1925),成立正龙乡公所,驻地正龙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来宾县建立江湾区人民政府,正龙乡隶属江湾区人民政府管辖。1951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正龙乡的历史沿革

清道光末年(1850),正龙为南五里长庆团。民国24年(1925),成立正龙乡公所,驻地正龙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来宾县建立江湾区人民政府,正龙乡隶属江湾区人民政府管辖。1951年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大湾镇的历史沿革

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大湾属南五里大湾团。光绪年间(1875—1908年),大湾属南五里长清团。民国初年,称大湾为团局统。民国23年(1934年),来宾县设13个乡,称大湾乡。中华人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大湾镇的历史沿革

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大湾属南五里大湾团。光绪年间(1875—1908年),大湾属南五里长清团。民国初年,称大湾为团局统。民国23年(1934年),来宾县设13个乡,称大湾乡。中华人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城厢镇的历史沿革

元末明初有城厢乡,清道光三十年(1850),属来宾县南二里。民国26年(1937)至民国末期称中山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称水落区。1951年,称城厢镇,属一区管辖。1955年5月12日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城厢镇的历史沿革

元末明初有城厢乡,清道光三十年(1850),属来宾县南二里。民国26年(1937)至民国末期称中山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称水落区。1951年,称城厢镇,属一区管辖。1955年5月12日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寺山镇的历史沿革

寺山镇原叫寺脚,居民多为早年从广东迁移到此。据《翟志》记载,清制基本沿袭明制,道光以前为南三里,辖三团,即康吉团、康泰团、康乐团。民国初年称为来宾县第四区。1933年12月,寺山乡与石牙乡并为县第八区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寺山镇的历史沿革

寺山镇原叫寺脚,居民多为早年从广东迁移到此。据《翟志》记载,清制基本沿袭明制,道光以前为南三里,辖三团,即康吉团、康泰团、康乐团。民国初年称为来宾县第四区。1933年12月,寺山乡与石牙乡并为县第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