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街道

篇首语:少年意气强不羁,虎胁插翼白日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京市东城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京市东城区的历史沿革

辽金时期已出现村落。

金代为中都东北部。

元代位于大都东半部。

明代永乐十九年(1421年)定都北京,东城为15个坊。

清代属大兴县,东城驻有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个旗。元、明、清三代皇宫均建于今东城区域内。

民国时,今东城区为当时的内一、内三等区。

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设东单区、东四区。

1958年东单、东四区合并改称东城区,因辖区在明、清北京内城东部,故名。

2002年,东城区辖10个街道:东华门街道、景山街道、交道口街道、安定门街道、北新桥街道、东四街道、朝阳门街道、建国门街道、东直门街道、和平门街道。

2005年,东城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景山街道、东华门街道、建国门街道、朝阳门街道、东四街道、北新桥街道、东直门街道、和平里街道、安定门街道、交道口街道。共有136个社区。

相关参考

北京市西城区的历史沿革

元至四年(1267年)在金中都城的东北部营造中都城,元至元九年(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定名大都城。元世祖采用郭守敬的建议,引白浮泉水入城,汇流积水潭,开凿通惠河直达通州,京杭大运河南至杭州,北至海

北京市西城区的历史沿革

元至四年(1267年)在金中都城的东北部营造中都城,元至元九年(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定名大都城。元世祖采用郭守敬的建议,引白浮泉水入城,汇流积水潭,开凿通惠河直达通州,京杭大运河南至杭州,北至海

北京西城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的历史沿革

1954年始建。1996年,德胜门外街道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8.4万人,其中回族占4.1%,辖安德北里、滨河、九条、大街南、大街北、小市口、东后街、五路通、塔院、安德路、火神庙、人定湖、什坊院、地

北京西城北京市西城区德胜街道的历史沿革

1954年始建。1996年,德胜门外街道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8.4万人,其中回族占4.1%,辖安德北里、滨河、九条、大街南、大街北、小市口、东后街、五路通、塔院、安德路、火神庙、人定湖、什坊院、地

北京东城区景山街道的历史沿革

1958年由纳福胡同街道、魏家胡同街道、景山东街街道、马布大街街道合并而成,1960年改公社,1990年复置。1997年,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4.8万,辖隆福寺东街、隆福寺西街、黄米、什锦花园、西

北京东城区景山街道的历史沿革

1958年由纳福胡同街道、魏家胡同街道、景山东街街道、马布大街街道合并而成,1960年改公社,1990年复置。1997年,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4.8万,辖隆福寺东街、隆福寺西街、黄米、什锦花园、西

北京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的历史沿革

厂桥街道位于原西城区东部。1958年由李广桥和前毛家湾两街道合并而成。1996年,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7.7万人,辖西四东、西安门外、西四北、毛家湾、西什库、草岚子1号、西安门内、大红罗厂、大拐棒

北京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的历史沿革

厂桥街道位于原西城区东部。1958年由李广桥和前毛家湾两街道合并而成。1996年,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7.7万人,辖西四东、西安门外、西四北、毛家湾、西什库、草岚子1号、西安门内、大红罗厂、大拐棒

北京市海淀区的历史沿革

海淀区位置境域海淀区位置在北京城区和近郊区的西部和西北部。地跨北纬39°53′~40°09′,东经116°03′~116°23′。面积为426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53%。海淀区辖域,在19

北京市海淀区的历史沿革

海淀区位置境域海淀区位置在北京城区和近郊区的西部和西北部。地跨北纬39°53′~40°09′,东经116°03′~116°23′。面积为426平方公里,约占北京市总面积的2.53%。海淀区辖域,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