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的历史沿革
Posted 行政
篇首语:如果终止了学习,人就结束了成长的进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的历史沿革
文成县名取自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文学家刘基(字伯温)的谥号。明朝开国元勋、大明军师刘伯温死后,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武宗于公元一五一四年下了一道诰令,说刘基“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占事考祥,明有征验;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是“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故“今特赠尔为太师,谥号文成。”经纬天地为文,安民立政为成,合言之,文成就是经天纬地、立政安民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属瓯越地。
秦统一六国后,废封国,设郡县,属闽中郡。
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属东瓯国。
西汉始元二年(前85)以东瓯地回浦乡建立回浦县,为回浦县辖地,属会稽郡。
东汉章和元年(87),改回浦县为章安县。
东汉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为永宁县辖地。
东汉建安八年(203),析章安县南乡建立松阳县,青田地为其所辖。仍属会稽郡。
三国吴赤乌二年(239),析永宁县置罗阳县,瑞安、泰顺地为其所辖。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罗阳县、松阳县归属临海郡。
三国吴宝鼎三年(268),改罗阳县为安阳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安阳县为安固县。
东晋太宁元年(323),从临海郡析置永嘉郡。松阳、安固2县均属永嘉郡。
隋开皇九年(589),废郡,改永嘉郡为处州,分松阳县东乡建立括苍青,青田为括苍县辖地。括苍、安固同属处州。
隋开皇十二后(592),处州改称括州。
隋大业三年(607),改括州为永嘉郡。
唐武德四年(621),永嘉郡复改称括州。
唐上元二年(675),析括州置温州。安固县为温州属地。
唐景云二年(711),从括苍县析置青田县,属括州。
唐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括州改称缙云郡,温州改为永嘉郡。青田县属缙云郡,安固县属永嘉郡。
唐乾元元年(758),复改郡为州。缙云郡复称括州,永嘉郡复称温州。
唐大力十四年(779),又改括州为处州,青田县属处州。
唐天复二年(902),改安固县为瑞安县。
宋咸淳元年(1265)改温州为瑞安府。瑞安县为其一部分。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瑞安府为浙江行省温州路。瑞安县为温州路一部分。元元贞元年(1295),瑞安县升为瑞安州,仍隶属温州路。
元代,青田县隶属浙江省处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改温州路为温州府。
明洪武三年(1370),瑞安州复改为瑞安县。
明景泰三年(1452),析瑞安、平阳地置泰顺县。
明代,青田县隶属处州府。
清康熙六年(1667),浙江省设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温处四道。青田县隶属温处道处州府,瑞安、泰顺两县属温处道温州府。
清宣统三年(1911),浙江成立军政府,青田县属处州军政分府,瑞安、泰顺两县属温州军政分府。
民国3年(1914),温州、处州合并,称瓯海道。
民国16年(1927)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制。县直隶浙江省。
民国21年(1932),实行县政督察制,县隶属行政督察区。瑞安县辖地先后属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第四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青田县辖地先后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第二特区、第九行政督察区、第七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监察区;泰顺县辖地先后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35年(1946)12月,行政院核准以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文成县。
民国37年(1948)7月1日,文成县政府成立。县隶属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8日文成县解放,6月改名大南县。
1949年8月,恢复文成县原名。
1958年10月撤销文成县,和瑞安县合并。
1961年9月,文成县又从瑞安县析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成县先后隶属浙江省第五专区、浙江省温州专区、浙江省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浙江省温州地区。
1981年9月,温州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文成县归属温州市领导。
相关参考
乐清古代(至1839年)晋孝武宁康二年(公元374年),分永嘉郡之永宁县置乐成县,属永嘉郡,建县从此开始。南朝宋、齐、梁、陈因之。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永嘉郡立处州,乐成属处州。开皇十二年
乐清古代(至1839年)晋孝武宁康二年(公元374年),分永嘉郡之永宁县置乐成县,属永嘉郡,建县从此开始。南朝宋、齐、梁、陈因之。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永嘉郡立处州,乐成属处州。开皇十二年
浙江省辖市,浙江东南沿海经济中心,天然良港,全国对外开放港市之一。又名“鹿城”,简称瓯。位于瓯江下游南岸,距江口20余公里。辖2区及乐清、永嘉、瓯海、洞头、文成、平阳、苍南、泰顺8县。面积1.17万平
浙江省辖市,浙江东南沿海经济中心,天然良港,全国对外开放港市之一。又名“鹿城”,简称瓯。位于瓯江下游南岸,距江口20余公里。辖2区及乐清、永嘉、瓯海、洞头、文成、平阳、苍南、泰顺8县。面积1.17万平
瑞安为东瓯古邑。最早于新石器晚期,飞云江下游两岸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建立聚落。夏、商、西周、春秋为扬州之域瓯地。其后受时局变化,朝代更迭,行政隶属随变。三国吴赤乌二年(239),析永宁县大罗山(泉山)南
瑞安为东瓯古邑。最早于新石器晚期,飞云江下游两岸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建立聚落。夏、商、西周、春秋为扬州之域瓯地。其后受时局变化,朝代更迭,行政隶属随变。三国吴赤乌二年(239),析永宁县大罗山(泉山)南
鹿城旧属永嘉县地,相传东晋太宁元年(323年)置永嘉郡筑城时有白鹿御花之瑞,故名。为历代郡、州、专区、县治所在地。解放后(1950年5月)划永嘉县域瓯江之南成立温州市。1981年地市合并,原市区改设区
鹿城旧属永嘉县地,相传东晋太宁元年(323年)置永嘉郡筑城时有白鹿御花之瑞,故名。为历代郡、州、专区、县治所在地。解放后(1950年5月)划永嘉县域瓯江之南成立温州市。1981年地市合并,原市区改设区
泰顺于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设县,明代宗赐名“泰顺”,意为“国泰民安,人心归顺”。泰顺历史上一直归温州治。明景泰三年(1452),朝廷派兵镇压了浙闽边境邓茂七、叶宗留为首的农民起义队伍,遂析瑞安县
泰顺于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设县,明代宗赐名“泰顺”,意为“国泰民安,人心归顺”。泰顺历史上一直归温州治。明景泰三年(1452),朝廷派兵镇压了浙闽边境邓茂七、叶宗留为首的农民起义队伍,遂析瑞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