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历史沿革

Posted 葡萄牙人

篇首语:努力让人有了奇迹般的进步,努力可以让人有了奇迹般的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澳门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澳门的历史沿革

澳门先民足迹

澳门地区的考古发掘,特别是1995年在路环岛黑沙的沙丘中发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经鉴定,证实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贵古文物,与其同时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几年来在距离澳门不远的珠海地区出土的同类文物,属于同一文化系统,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门一带的地区劳动、生息。澳门、路环、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国大陆的原始居民足迹所到之处。在商周时期,古代居民已在这些地区居住活动,所以,澳门、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簋、罐以及战国时期的陶器等。

澳门封建时期

澳门特区宣传片

澳门从秦帝国起就成为中国领土,属南海郡和百越地。澳门古称濠镜澳,与广州香山县的历史关系极其密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香山已属百粤海屿之地。约前3世纪(即秦始皇一统中国之时),澳门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南海郡番禺县地。420年(晋朝元熙二年),澳门属新会郡封乐县地。590年(隋朝开皇十年),废新会郡改属宝安县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废宝安县,改为广州东莞县辖。自南宋开始,澳门属广东省广州香山县。据史料记载,宋末名将张世杰与军队曾在此一带驻扎;早期在澳门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鱼与务农种植为生。元代属广东道宣慰司广州路,路治广州,明代属于广州府,清朝后期前属广肇罗道广州府,道治肇庆,府治广州。

澳门殖民历史

澳门半岛之有大量华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倾覆之际。当几十万南宋军民从福建败退乘船长驱到达澳门一带,有的可能踏上这片半岛汲取淡水、寻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将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召集澳门半岛上名为“永福古社”的沙梨头土地庙,便相传邕建于南宋末年。大约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门半岛上的望厦、濠镜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点了。

自此以后,澳门始稍有人烟,但由于地方细,耕地缺,物产少,立足生活繁衍后代并不容易。直至16世纪中叶,即明世宗嘉靖年间。

1553年,开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

虽然从1557年开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门的居住权,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设有官府,由广东省直接管辖。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有效期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至1928年期满失效)后,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然而,澳门并不是欧洲国家在东亚的第一块殖民地,日本长崎才是第一块。

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门南方,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马士加路也为首任澳门总督。澳门历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驰名于世,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在地区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经济的运转中发挥重大作用。

自古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的澳门自被葡萄牙侵占以来,葡萄牙人在澳门一直拥有特权或特殊地位,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满;从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杀总督亚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学校事件而触发的“一二·三”事件,均显示了民间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特权一直深感不满。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是被葡萄牙非法侵占的,并首次提出把澳门交还中国。由于当时不具备适当的交接条件,时任总理的周恩来提出暂时维持澳门当时的状况。

澳门澳门回归

1984年10月3日,邓小平首次公开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

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了四轮谈判。

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了四轮谈判。

1987年,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

1993年3月31日,全国人大于北京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1999年前葡国管治下的一个中国领土,澳门的主权属于中国。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场内交接澳门政权。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中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在这四百余年间,中欧文化的融和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独特的城市:既有古色古香的传统庙宇,又有庄严肃穆的天主圣堂,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沿岸优美的海滨胜景。

2015年12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草案)》。

相关参考

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2005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澳门是一个繁华兴盛的港口,在国际贸易发展

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2005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澳门是一个繁华兴盛的港口,在国际贸易发展

你不知道的澳门历史地理知识

澳门,简称澳,古称濠镜澳,或称濠江、龙涯门、海镜、镜海、妈港、梳打埠,曾属香山县管辖,明末为葡萄牙租地,清晚期为葡萄牙占领,1999年回归祖国,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它位于南海北岸、以及珠

你不知道的澳门历史地理知识

澳门,简称澳,古称濠镜澳,或称濠江、龙涯门、海镜、镜海、妈港、梳打埠,曾属香山县管辖,明末为葡萄牙租地,清晚期为葡萄牙占领,1999年回归祖国,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它位于南海北岸、以及珠

澳门特别行政区花地玛堂区的历史沿革

澳门市的花地玛堂区即是以花地玛圣母堂为区域中心并以该教堂的名字命名的。花地玛堂区区开发最迟,过去一直是以农牧业为主的郊区,平民房屋也多集中于此。20世纪60~70年代以后,澳门经济起飞,此区也迅速发展

澳门特别行政区花地玛堂区的历史沿革

澳门市的花地玛堂区即是以花地玛圣母堂为区域中心并以该教堂的名字命名的。花地玛堂区区开发最迟,过去一直是以农牧业为主的郊区,平民房屋也多集中于此。20世纪60~70年代以后,澳门经济起飞,此区也迅速发展

澳门特别行政区望德堂区的历史沿革

望德堂按林家骏神父与潘日明先生的说法认为教堂初建于1568年,位于今疯堂街,在疯堂斜巷的对过处,亦即今圣母堂前地,是澳门城市初建早期的宗教活动中心以及市东区的居民聚居中心。因内奉圣母故此又称圣拉匝禄堂

澳门特别行政区望德堂区的历史沿革

望德堂按林家骏神父与潘日明先生的说法认为教堂初建于1568年,位于今疯堂街,在疯堂斜巷的对过处,亦即今圣母堂前地,是澳门城市初建早期的宗教活动中心以及市东区的居民聚居中心。因内奉圣母故此又称圣拉匝禄堂

澳门特别行政区风顺堂区的历史沿革

圣老楞佐堂初建于1558年,1618年经过重建,1979年圣老楞佐堂再次全面重修。圣老楞佐堂位于今风顺堂街卑第巷的对过处,是澳门城市初建早期市南区的居民聚居中心。因圣老楞佐堂是葡萄牙人心目中的航海保护

澳门特别行政区风顺堂区的历史沿革

圣老楞佐堂初建于1558年,1618年经过重建,1979年圣老楞佐堂再次全面重修。圣老楞佐堂位于今风顺堂街卑第巷的对过处,是澳门城市初建早期市南区的居民聚居中心。因圣老楞佐堂是葡萄牙人心目中的航海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