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西湖区的历史沿革
Posted 西湖
篇首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武汉东西湖区的历史沿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武汉东西湖区的历史沿革
东西湖区境域史属于古云梦泽东境。据考证,距今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聚居,从事渔猎和耕耘。境域大部分原属汉阳县地区,在夏初(约公元前2070年间),属荆州。
周共和五年(公元前837年),区境属楚。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区境属南郡。秦,区境仍属南郡安陆县。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区境分属荆州江夏郡沙羡、安陆两县。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区境属江夏石阳。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区境属曲阳县。西晋永兴二年(305年),境内大部分属沌阳、滠阳两县。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区境并入安陆县。
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区境大部分属汉津县。大业二年(606年),炀帝将汉津改为汉阳。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沔州,分汉阳县为汉阳、汊川两县,区境大部分属之。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区境属汉阳军下辖的汉阳、汊川两县。后改汊川为义川。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为避宋太宗讳,改义川为汉川。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汉阳军为汉阳府,境域属湖北道宣慰司汉阳府汉阳、汉川两县。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境内设有桑台湖河泊所,驻马投潭;还有三沦湖河泊所,驻大屋岗。掌管鱼税及米粮的征收。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境域大部分属夏口厅。
民国元年(1912年),夏口厅改称夏口县,辖区属夏口县。
1951年三店、巨龙、柏泉划归武汉市三店区,五区其余地区改归第十区,区治所设在新沟镇(1951年5月,李家墩以东地区划入武汉市滠口区,不久转为黄陂县捷泾乡,1956年再入武汉市;1951年7月至1952年7月,除汉水北岸胡家台以上地区外,其余悉归武汉市三家店区);孝感县改民治乡为辛渡乡,属卧龙区管辖。汉川县设第十区,区治所驻县河口。
1952年7月,武汉市撤消三店区,所属地区仍划归汉阳县,为第十一区,后改为九区。
1958年10月,武汉市增设东西湖区行政建制,实行区、局合一的体制。汉川县在府河东北的小汪家台、郭家湾、戚家嘴、姚家台、陶家台、蒋杨家台、杭马湾、张家台、县河口、袁家台、潘家垴、额头湾等湾村及其土地,划归东西湖农场。黄陂县捷径河(现府河)南岸的张家墩及李家墩一带地区;孝感县卧龙区的辛渡乡及龙店区在东西湖围垦堤内的土地;汉阳县鸦渡区的巨龙、柏泉三店3个乡及鸦渡乡的东风、先锋、前锦3个农业社等划归市区建制,市郊长丰乡划归农管局管理。
相关参考
辖区围垦建场前,仅吴家山北麓有几户人家。1958年10月分属东西湖区三店、吴家山农场及区农科所。1958年建场之初,东西湖农管局驻此后,围绕吴家山兴建大片房屋,逐渐形成街市。1978年建立吴家山新村街
辖区围垦建场前,仅吴家山北麓有几户人家。1958年10月分属东西湖区三店、吴家山农场及区农科所。1958年建场之初,东西湖农管局驻此后,围绕吴家山兴建大片房屋,逐渐形成街市。1978年建立吴家山新村街
1949年属汉阳县新滩乡。1955年分属汉阳县邓南区水洪乡、消泗区曲口乡和沔阳县沙湖乡。1966年,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场管理局围垦汉南垸后,建立汉南农场。以地处汉水南部得名。1969年,江汉、江岸、硚口
1949年属汉阳县新滩乡。1955年分属汉阳县邓南区水洪乡、消泗区曲口乡和沔阳县沙湖乡。1966年,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场管理局围垦汉南垸后,建立汉南农场。以地处汉水南部得名。1969年,江汉、江岸、硚口
以境内的水果湖命名。解放初属长春区公所。1950年分属洪山区沙湖乡、东亭乡和官园乡。1951年分属第八区东亭乡和官园乡。1952年改属东湖区(1955年改为洪山区)。1956年成立中南路街道。1957
以境内的水果湖命名。解放初属长春区公所。1950年分属洪山区沙湖乡、东亭乡和官园乡。1951年分属第八区东亭乡和官园乡。1952年改属东湖区(1955年改为洪山区)。1956年成立中南路街道。1957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市郊黄陂境内的张西湾古城遗址为4300年前古人类生活的重要遗存。盘龙城遗址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市郊黄陂境内的张西湾古城遗址为4300年前古人类生活的重要遗存。盘龙城遗址
武昌县社会总产值1949年全县社会总产值为4593万元,1965年突破1亿元,70年代在2亿元左右,1978年为2.61亿元。1985年为7.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49年增长15.4倍。国民经
武昌县社会总产值1949年全县社会总产值为4593万元,1965年突破1亿元,70年代在2亿元左右,1978年为2.61亿元。1985年为7.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49年增长15.4倍。国民经